俄国小说人物(从人物看俄国象征派小说的艺术)

俄国小说人物(从人物看俄国象征派小说的艺术)(1)

作者: 费·索洛古勃 / 瓦·勃留索夫 / 安德列·别雷

从人物看俄国象征派小说的艺术

作者:姽婳小术


我们生命的轴心就是爱与死。——勃留索夫

本书译者有两个,较为熟悉的是周启超。周启超有很多学术论文,就是关于象征派小说,如:《评象征派的“写情境小说”——诗人勃留索夫的小说艺术》、《<燃烧着的天使>与勃留索夫》等。还出版过一些类似《俄国象征派文学研究》的书籍。

在《评象征派的“写情境小说”——诗人勃留索夫的小说艺术》中,周启超讲到:

象征主义文学运动在俄国也象在西欧诸国一样,首先是“新潮诗歌”运动。然而,俄国象征主义文学运动的个性,正在于它不局限于“新潮诗歌”而向外扩张。

我们通过周启超这段话可以看出来,象征主义文学起始于“诗歌”而后又高于“诗歌“,最终形成“象征派小说”。而这里面就不得不说一说这场运动中具有领袖精神的人物——勃留索夫。

1907年,勃留索夫精心挑选了8篇自己写的象征派小说,并集结成册,取名《地球的轴心》。这是勃留索夫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也是勃尔索夫对象征主义美学的追求与展现。书名《南十字星共和国》就是取自其中一篇短篇小说名。《南十字共和国》也被誉为俄苏文学史上“反乌托邦小说”的最早范例。

我是神秘世界的上帝。——索洛古勃

2010年世图出版公司出过一本名叫《索洛古勃象征主义小说中假定性形式的诗学特征》的图书。作者李宜兰从“假定性形式”的角度来分析索洛古勃的象征主义小说,也算是比较新颖的选题。

周启超也有一篇叫《索洛古勃与“卑劣的小魔鬼”》的文,文中写道:

俄国象征派诗人索洛古勃在其小说创作中,把梦幻、魔幻的层面与现实、自然的层面揉合得水乳交融,把文学的假定性痕迹、虚构性的品性深深地掩饰起来,使小说的叙述从“此在”状态向“彼在”状态的过渡,在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中展开,几乎不为读者察觉。

作为俄罗斯白银时代作者,索洛古勃将世界、上帝和人的相互关系的问题置身于创作中,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见物质世界是无法自我完善的,它只能短暂存在,而真正的存在则是需要创造性。

鲁迅曾盛赞索洛古勃为:死的赞美者。不得不说,两位学者对此都有一个共通性——两人都乐观地直面死亡。

索洛古勃属于大器晚成的作者,不过这不影响他创作出《沉重的梦魇》、《卑劣的小鬼》以及《被创造的传说》等奠定他在俄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小说。

较为典型的《卑劣的小鬼》以“小人物”为形象。彼列多诺夫的谄媚让他显得奴性、卑劣,而这样的性格也缘于他本身的功利心,这使得彼列多诺夫对周围的人和事都充满敌意与侵略性。除此之外,他还面容猥琐,情感麻木,他粗鲁无耻,不学无术。就像书名那般,是一只“卑劣的小鬼”。小说中彼列多诺夫由一个卑微的小人物蜕变成为了卑劣的小鬼,并酿成杀人惨剧。

《卑劣的小鬼》是索洛古勃成就最高的象征主义小说。故事从现实和怪诞两个层面展开,用象征的手法凸显人性的荒诞与扭曲,剥离了“小人物”值得同情的品格,最终成为了人性的悲剧。

需要提一下的是,本书中并没有摘录这篇小说。

你们无法剥夺我的自由。——安德列·别雷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彼得堡》是长篇小说,作者才没有摘录。安德列·别雷最著名的作品当属这本《彼得堡》,它与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卡夫卡的《变形记》一起,被知名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列为20世纪的西方“四大名著”。

书中摘录了索洛古勃九篇文,勃留索夫九篇文,唯独留给安德列·别雷一篇,不知道是作者独具匠心还是厚此薄彼。

不过,周启超还是有单独写过安德列·别雷的论文,有一篇叫《安德列·别雷与俄国象征派小说艺术》,他在文中提到:

这位“二十世纪斯拉夫民族的浮士德”,的确是二十世纪俄语文学史上的一个“谜”。

作者在本书结尾,做了一个点评。讲安德列·别雷的篇幅也甚多,主要集中在讲他的小说艺术。我在此就不多说了。最后让我也独具匠心,厚此薄彼一次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