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浮沉自逍遥苏东坡(是真名士自风流)

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个瑜伽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林语堂语)

人生浮沉自逍遥苏东坡(是真名士自风流)(1)

苏东坡(1037-1101),姓苏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东坡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7年)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东坡的父亲苏洵(自号老泉),即《三字经》里提到的“苏老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苏洵发奋虽晚,但大器晚成。苏东坡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1056年,20岁的苏东坡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苏东坡那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了第二。

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东坡一时声名大噪。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母亲病故的噩耗。他只得与同中进士的弟弟苏辙一起随父回乡奔丧。三年后,守丧期满回京。1061年,25岁的苏东坡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四年后,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东坡还朝,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苏东坡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东坡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人生浮沉自逍遥苏东坡(是真名士自风流)(2)

1071年,35岁的苏东坡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指斥苏东坡的过失。苏东坡于是请求出京任职,他在地方任上,颇有政绩。

42岁时,苏东坡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其文章中的一些句子如“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被新党抓了辫子,说他是“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说他“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可谓死有余辜。他们又从苏东坡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这年七月,苏东坡上任才三个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

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东坡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东坡。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苏东坡得到从轻发落,贬为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苏东坡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既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东坡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东坡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几乎无职无权。苏东坡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空闲时间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由此而起。

人生浮沉自逍遥苏东坡(是真名士自风流)(3)

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新党被打压。49岁的苏东坡升为登州(蓬莱)知府,四个月后,任礼部郎中,半月后,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虽然职务升迁很快,但苏东坡对旧党尽废新法的做法并不满意,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遂向皇帝提出谏议,抨击了旧党的种种不法行为。由此,苏东坡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1089年,苏东坡任杭州知府,在这里,他疏浚西湖,修建堤岸,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即由此得名。两年后,55岁的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先后被调往颍州、扬州、定州任知州。1093年,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新党再度执政,苏东坡随后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

据说新党看到苏东坡在惠州那个瘴疠之地还过得悠闲自在,遂把苏东坡再贬至海南岛儋州。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其时苏东坡已经62岁,他没沉沦,反而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这里兴办学堂,鼓励读书,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东坡学。在宋代100多年里,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东坡北归不久,这里就有人举乡贡。为此苏东坡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人们一直把苏东坡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传至今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

1100年,徽宗即位后,苏东坡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随后复任朝奉郎。在北归途中,于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享年65岁。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东坡为太师,谥为“文忠”。

人生浮沉自逍遥苏东坡(是真名士自风流)(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