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文言文二则自相矛盾(小学文言文之十九自相矛盾)

19、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行同世而立。

选自《韩非子难一》

【注释】:(1)鬻〔yù)--卖。(2)誉--夸耀。 (3)陷~-攻破。这里是穿的意思。 (4)或曰--有的人说。(5)莫不--没有不 (6)应--答复 (7)或--有人(8)“誉之曰”的之;代词,指代盾(9)“吾矛之利”的之:文言助词,无义(10)“吾盾之坚”的之:同上。(11)坚--牢固(12)以--用 。(13)俄而一一片刻、一会儿(14)莫能--没有什么。(15)矛古代兵器,用于刺杀。

【译文】:

楚国有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他赞美自己的后盾️,说:“我的盾很牢固,任何武器都无法刺破。”接着,他又夸起了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锋利,没有什么东西是穿不透的。"有的人问他:“假设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是不行能同时存在的。

【寓意】:比方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小感悟[微风][微风][微风]

  这个小故事还是我上学的时候学的,当时觉得这个人说话太狂了,最后自己把自己卡住了,下不来台。

后来长大了再读这个故事,知道有些话,哪怕是十分,你要自己留一分,不能将话说的太,️盈则亏,水满则溢。凡事应留一线。

现在呢,除了加深了对保留一部分话理解,知道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都要保留一部分,或者说多做一手准备,以防生变。同时,还有说话做事要三思而后行,深思熟虑之后再有行动,不打无准备之战,只有这样,最后才不会像楚国人那样说话前后相互抵触、自相矛盾。

小贴士[玫瑰][玫瑰][玫瑰]

“或”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包括:1、可作代词,意思为有的、有的人、有的事等。2、可作副词,意思是有时。3、可表示假设、不肯定,意思是假若、好像、也许。4、可表示做出选择的意思,即在几种不同事物中做出选择。5、可作通假字 ,通“惑”,可译为迷惑。

“之”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包括:

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意为“(他)是我的老师,像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诋毁他呢?③“请京,使居之。”“之”代指处所,表示“那里”。④“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之”,此,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2.“之”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这种情况出现得比较多,主要表示“他”、“她”、“它”。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如:①“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之”代指“它”,“默而识之”,意即默默地在心里记住它。②“桓侯故使人问之”,“之”指代他(扁鹊),意即“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扁鹊)”。③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之”指代它(鬼),“急执之”意即赶忙把它(鬼)捉住。

3.“之”字用作动词,意为“往,到……去”。①“吾欲之南海,何如?”“之”意为“到……去”,句子的意思是:“我准备到南海去,怎么样?”②“行不知所之。”“之”意为“到……去”。

4.“之”字用作助词,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但笔者以为也最复杂,可以分为下面三种:

(1)“之”用作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如:

①“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意即“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②“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两个“之”均是“的”的意思,意即“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方正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2)“之”用作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 如:

①何陋之有? (《陋室铭》,即有何陋)

②宋何罪之有? (《公输》,即“宋有何罪”)

③句读之不知。(《师说》)

④何功之有哉?

(3)“之”字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

①“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在这里没有实在意义,用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②“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同样,“之”在这里也没有实在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种用法容易和“之”字用作“的”的时候混淆,应注意区分,以免弄错。

(4)“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也无实义,译时应省去。如: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久之”,很久,“之”,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

②“填然鼓之。”在这里,“之”也是单纯调节音节,没有实义。

5.我,如: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

五年级文言文二则自相矛盾(小学文言文之十九自相矛盾)(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