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哲学是怎样产生的(看懂哲学的方法与理念)

真正的哲学是怎样产生的(看懂哲学的方法与理念)(1)

1.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一束光,它是留给这个世界的希望!那,我们该如何看懂哲学呢?

这个问题是关键,其他的问题,都是技巧性的问题。技巧,可以用技巧的方式解决,但是,根本性的问题,就需要根本性的决绝,这个根本,就是直达哲学的实在和本质。

真正的哲学是怎样产生的(看懂哲学的方法与理念)(2)

哲学分广义哲学,和狭义哲学,它涵盖的范围非常的广泛,也非常的笼统。

在如此广泛,如此笼统的范围,探讨哲学,无疑是大海捞针。所以,我们就需要界定哲学的范畴。我们探讨的哲学,仅限于,环地中海一脉的狭义哲学,你也可以理解成,西方人的哲学。

探讨西方人的哲学,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眼界,拓宽你的眼界,有了这个眼界,你心里也就有了光,眼里也就有了整个世界。

这个眼界,具体的讲,就是你的精神世界,你的精神层次。正式这个眼界,决定了你,看到的,这个世界。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性格决定不了命运,决定命运的,是你的眼界。哲学的目的,就是要打开你的眼界,给自己一束光,照亮自己的世界。

所以,哲学是什么呢?哲学是一种智慧,一种活下去的智慧,一种重新选择的勇气,一种打开世界的方式。

真正的哲学是怎样产生的(看懂哲学的方法与理念)(3)

2.哲学的概念与理念

哲学,光有一个概念,是不够的,你还需要有理念,有了理念,也就有了内容,有了内容,你才有可能,把握这个杂多纷繁的世界。

概念是什么,概念就是一个假名,你拿着一个假名,满世界的乱晃,岂不是肤浅。我们除了概念,你还需要理念,这个理念,就是哲学的本质或内涵。

那我们该,怎么直达这个本质或内涵呢?这个直达,就是要直达哲学的智慧,直达哲学的核心,这个核心的框架就是,哲学的尺度与角度,以尺度角、度来汇聚人类的总视野,也以此来解构,和建构这个杂多的世界。

世界所有的纠纷,都是尺度与角度的纠纷,世界所有的矛盾,都是尺度与角度的矛盾。世界本没有什么矛盾,是卖矛的人,制造了矛,卖盾的人,制造了盾。

于是,世界就有了矛盾,就有了纷争,有了万物的差异感,和区别心。这个差异感,只是万物的存在性,万物本无差异,是我们的存在性,让这个世界有了差异感。

比如,一个人,一块石头,一截木头,有什么差异呢?我们从宏观的世界,下降到微观的量子,量子只不过是,一团运动的迷雾,一段震动的波长。

这个波,如果再深究,最后连波,都没有了,波也不过,是个波函数。波函数是什么,是个几率,是个概念,是个意识,是个假名,是个空。

对于一个“空”,你还有什么,执着的呢?还有什么,分别心呢?没有了分别心,世界也就没有了差异感,没有了矛盾,没有了纷争。

这个分别心,就是万物的差异感,就是世界的矛盾性,就是人生的痛苦感。庄子的《齐物论》,齐的是什么呢?齐天地,齐万物,齐人心。

那,这么说,这世界都是个“空”了,我们还活着有什么劲呢?有,我说的“空”,是万物的性空,而不是万物的真空。也就是说,万物性空而实有,所以你要好好的活着,好好的体悟人生。

3.哲学的性空与实有

性空,我们理解了,那我们该,怎么理解这个实有呢?实有,遇事则有。你可以,回家看看你的孩子,摸摸你的爱人,给父母打个电话,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有,怎么能说,是空呢?

所以,我说的“空”是性空,它的本质是实有。这个实有,就是“人”,人的存在性,是实有。所以,现代哲学的,第五个特征,就是维护,人的存在性,因为这个存在性是实有。

其他的还可商榷,但是,这个根本的存在性,不能动摇。无论你的哲学,如何的高明,逻辑如何的出众。如果,你违反了,这个存在性,那么,你也就违反人的原则,类的意义。

哲学的原则,也就是人的原则,必须维护人的存在。人都没了,你做的哲学,给谁看,给谁听,这世界都没了,你还活着,有啥意思。

那我们,该怎么理解,这个世界的,实有呢?万物性空,遇事则有。不信,摸摸自己的脸,听听自己的声音,怎么能说没有呢?

人身宝贵,你只有有了这个,智慧的人身,才能用智慧,去抵达智慧,用心灵去沟通心灵。那问题来了,你一会说性空,一会说实有,那我们的世界,到底是实有呢,还是性空呢?

其实,性空和实有本无矛盾,是你这么一问,就有了矛盾。这个问,不是不能问,是问的背后,有了一颗区别心。而我们学哲学的,和做哲学的,首先就是去掉,这颗区别心。

性空和实有,就像你兜里的硬币,正面和反面,它们就天然的统一在一起,这个一起就是人的存在性。性空,我们是从本体论上,说的性空;实有,我们是从道德论上,说的实有。

4.哲学与人类学的关系

本体论,道德论,又统一在,人的认识论的基础上,这个认识论是什么呢,就是人类学,人类学是什么呢?

追求世界的本源,追求人生的意义,追求活着的价值。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生本无意义,我们活着的价值,就是赋予这个世界意义,从而我们自己也就有了意义。

所以,康德说,他的哲学不是哲学,是哲学的形而上学,是哲学的完备理念。这句话简单的翻译过来就是,他不认为自己的哲学是哲学。

他认为自己的哲学是人类学,人类学是干什么的呢?顾名思义,人类学就是维护人类的存在,这个存在,就是人类的,存在性的存在而已。

真正的哲学是怎样产生的(看懂哲学的方法与理念)(4)

4.哲学的尺度与角度

现在,我们再回到尺度与角度,本体论也好,道德论也罢,都是人类的角度与尺度。角度与尺度的切换与选择,就得出了分别心,这颗分别心,就是你我的观念,就是这个世界的理念,就是我们知识体系里的概念。

人生的纠葛,世间的差异,社会的矛盾,就是观念与观念的纠葛,观念与观念的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所有问题的根源。

由此看见,哲学的本体论,就是万物的存在性,万物的存在性,就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存在性,这个世界的存在性,就是观念的存在性,观念的存在性,就是这个世界的存在性。

这就需要我们,把世界的一切观念,都统摄在我们的理性,由理性再导出一个“善” 的理念,这个“善”的理念,的具体化,条理化,系统化,就是现代的哲学,就是这个时代的理性。

所以,哲学不是真理,科学也不是真理,哲学与科学都是观念,都是理念,都是看这个世界的眼睛,你捂上了那只也不行。

而所有的观念,无论是逻辑的观念,还是直觉的观念,又必须统摄在,理性的理性,即理念,以免我们的逻辑,和直觉跑偏。于是我们的哲学,也就是我们的理念,就具有了社会的普遍性,和范导性,正确性。

这个范导性,就是在维护,人的存在性。所以哲学不是真理,哲学是理念。那什么是理念,理念,就是人类的总视野,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它反映的是时代的精神,与理性的气质。你学哲学,做哲学,学的是什么,就是在学这些理念,应用这些理念, 建设这些理念,夯实这这些理念。

以此,获得了人类的总视野,获得了人生的价值观,从而拥有一颗“善”的心,去建设一个“善”的世界,去过一种高尚的生活!

哲者“仁”心,这是做哲学的首要条件,所有“善”的知识,和“善”的理念,都会告诉你“人要过高尚的生活!”

现在,我引用苏格拉底的命题,知识就是美德,“善”就是知识,这就是我们学习哲学的意义。

时至今日,我们再回头看看,我们现代的哲学,我都怀疑,现代还有哲学吗?我们所谓的现代哲学,早已自我的边缘化,退缩化,躲在某个、见不得人的、犄角旮旯里,等待它的腐朽!

5.如何直达哲学的智慧

今天我们探讨哲学的目的,就是要你直达哲学,看懂哲学,这个看懂,就包括哲学是什么,哲学为什么,这个直达,就是看懂哲学的方法与技巧。

有人说了,看懂哲学还需要技巧?当然了,哲学从古希腊,古希伯来,到古印度,古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它早已上升为一门系统的学问,是学问自然就有,道与术之分了。

前面我们已经探讨了,哲学是理念,哲学不是知识,当你获得了这些理念,再用这些理念去创造知识,何愁没有你想要的知识呢?

哲学是理性创建了理念,是理性推动了理念,理念有时是可以范导理性,但是,理念只有规范性,不具有反思性,和能动性,所以,理性就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反思性,能动性,以建设我们的理念。

如果没有了理性,光有个理念是不够的,那样我们就会变成,没头的苍蝇。理性,有反思,反观,纠错的力量,这就是现代哲学,我所说的时代的理性。

有了这个理性,在放眼看所有的问题,不过是个观念,以及由观念上升到理念,由理念汇聚成的精神。

当你获得了这个理性,那么你的理性,已经不是原来的理性,也不是普通人的理性,更不是你自己的理性。

那是人类的总视野,人类的希望之光,智慧之光,你要用这束光,去照亮人间,这就是哲学,这就是哲学的使命。

这个总视野,大体分两部分,即理性的理性,也就是认识;实践的理性,即道德,而道德又必需范导认识,约束认识,别没边没沿的,瞎认识。

6.具体的我们该,怎么看懂哲学?

第一点,角度与尺度,只有深刻的理解了,角度与尺度,才能深刻的理解哲学,才能直达哲学的本质。

第二点,就是尽可能的,了解每个哲学家的思想脉络,和社会塑成。我的《西方哲学脉络》,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写成,我的《西方哲学脉络》,不同等于西方哲学史。

我只写脉络,不写史,即使偶尔的穿插历史,也是为某个,重要的思想出现,做脉络上的铺垫。我的这个脉络,有两条主线,一条是以思想渊源为主线。

另一条,是以现代哲学为主线,横贯整个西方哲学的脉络,以此获得,更加充分,更加饱满的新视野。

第三点 ,就是对哲学,概念的理解,每个相同的概念,在不同哲学家那里,有不同的内涵。这就需要你,不断的切换角度与尺度,以理解哲学家不同的概念。

第四点,就是语境,能区分开,概念使用的语境,是日常的语境,还是哲学的语境,拿日常的语境和哲学的语境,或拿哲学的语境和日常的语境抬杠,这不叫作批判,这叫诡辩。

第五,注意我对哲学家的批判,同一个哲学家,我有不同的批判。有些批判,还可能是,自相矛盾的。其实不矛盾,哲学家还是,那个哲学家,哲学家首先是人,是人必然有人的,多面性。

这就是哲学的角度与尺度,哲学的解构与建构,哲学不能,破而不立,也不能,立而不破,这都不符合哲学批判的精神。

最后,希望以此,在“如何看懂哲学”,这个问题上,给予大家帮助!

真正的哲学是怎样产生的(看懂哲学的方法与理念)(5)

真正的哲学是怎样产生的(看懂哲学的方法与理念)(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