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愿和中庸的区别(究竟何谓乡愿)

何谓乡愿(随笔杂谈)

(七星桥上作品)

乡愿和中庸的区别(究竟何谓乡愿)(1)

圣人孔子曾言"乡愿,德之贼也。”此语出处为《论语》阳货篇。原文为: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孔子为何如此反对“乡愿?”憎恶"乡愿?"愤恨“乡愿?”直接言之为贼?冠之以贼名?而且,乃道德之贼?

而何谓道德之贼?此处孔子所言"德之贼"之贼,乃败坏之意。由此可见,此乃为道德败坏之意。

那么,何谓“乡愿?”让圣人孔子如此愤恨厌恶?“

乡愿和中庸的区别(究竟何谓乡愿)(2)

乡愿,”乃所谓老好人,亦即现在常言"好好先生。"

孔子如此愤恨“乡愿,”是有根有据,有其根本原因。圣人,不愧为圣人。现摘录有关文章,以作进一步阐述:

乡愿和中庸的区别(究竟何谓乡愿)(3)

其一:孔子就是主张以仁、礼、信、诚为原则,只有仁、礼、信、诚可以使人成为真正的君子。而“乡愿,”不会亦不知仁、礼、信、诚,乃不懂真正仁、礼、信、诚之真正之意,更莫言行之。

乡愿和中庸的区别(究竟何谓乡愿)(4)

其二:孔子憎恶“乡愿”实则是对“不分是非,善恶不辨,处处讨好之人”的批判!因为孔子觉得这类人大抵属于“不讲诚信,没有立场,没有原则”之伪善的存在。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类人大多貌似或冠上“老实、憨厚”的名头这一情况数见不鲜。其实“老实、憨厚”并非坏数事,坏就坏在能这“老实憨厚”之能调众口的“虚伪,”没有原则之八面玲珑,多方讨好,做尽点头哈腰之“丑陋,”毫无正直高洁之品格!乃至,拿集体原则做交易;乃至,“卖”友求荣以落所谓好人之名声。

乡愿和中庸的区别(究竟何谓乡愿)(5)

其三:乡愿:特指当时社会上那种不分是非,同于流俗,言行不一,伪善欺世,处处讨好,也不得罪乡里的,以“忠厚老实”为人称道的“老好人”。孔子尖锐地指出:这种“乡愿”,言行不符,实际上是似德非德而乱乎德的人,乃德之“贼”。世人对之不可不辨,对此一定要高度重视、高度警惕,因为,此类人,大多披着羊之外衣,行狼狈之事,惯于哄骗,防不胜防,不属明枪,乃似暗箭,危害大矣。

而后,孟子更清楚地说明这种人乃是“同乎流俗,合乎污世”的人。虽然表面上看,是个对乡人全不得罪的“好好先生”,其实,他抹煞了是非,混淆了善恶,不主持正义,无有正直品格,不抵制坏人坏事,全然成为危害道德的人(见《孟子·尽心下》)。

乡愿和中庸的区别(究竟何谓乡愿)(6)

类似上述与圣人同样愤恨厌恶“乡愿”文章,多矣!仅摘三篇,图起画龙点睛乃至醍醐灌顶之用。

人之君子,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花之君子,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亦多指清莲,乃花之君子者代表也。

乡愿和中庸的区别(究竟何谓乡愿)(7)

而“乡愿,”即无人之君子一丝之品格高尚,亦无一点花之君子之洁身高贵!

做好人,就要做一个即善良又正直之人,而非做一个八面玲珑所谓什么老好人!

(七星桥上2020.10月写成十洲小雅室,选自《小雅杂谈》之文。原创不易,请勿照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