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为什么要放下手机(困扰我3年的压力和焦虑都消失了)

当代青年为什么要放下手机(困扰我3年的压力和焦虑都消失了)(1)


好无聊啊……

这是我小时候最常挂在嘴边的词。

但现在的我,却喜欢静静地发呆,特别是秋高气爽时,能爬上山顶躺吊床上吹吹风,或坐在湖边草地上聊聊天,真的是再惬意不过了。

上周我才独自跑到沙面、荔湾公园发了一整天呆,那天,我想了很多。

自从《多囊卵巢综合征完全指南》完稿以来,我的专注力、工作效率便急剧下滑,更重要的是,我经常会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比如刷手机。

起初我以为这只是压力释放后的“报复性娱乐”,是暂时的,可直到最近我都没法专心做事,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我有想过买一个“手机锁”,就是那种能把手机套住,在设定的时间内除了接打电话,其他功能一概用不了的“自律盒子”。

我承认这个物理屏蔽的设备相当有用,但我没买,因为我知道它治标不治本。

我需要的,是真正能夺回大脑控制权的方法。

设备越“智能”,大脑越破碎

近10年来,人们能在手机上完成的事情越来越多,起初,一些软件的诞生确实方便了生活,比如地图、支付、购物、即时通讯。

但为了创造更多营收机会,软件厂商开始开发各种能吸引人点击或滑动的功能,例如打卡、做任务、玩小游戏、浏览帖子,等等。

然而,这些功能与解决生活中的痛点无关,也跟让软件更加智能无关,它们的出现不过是想利用人性的弱点来提高用户的活跃度。

例如点赞利用的是虚荣感,打卡利用的是仪式感,做任务领红包利用的是贪小便宜……

春节集五福游戏都玩过吧?要集齐这玩意儿并不容易,起码得花30分钟吧,可是到头来也就挣几块钱。

那么,你有没有思考过,假如正儿八经地工作30分钟,你会连10块钱都挣不到吗?

时间是最宝贵的资产。把时间用在工作和学习上不仅能积累知识和经验,还能在某个质变时刻让你的收入翻番。而把时间留给运动和休息,则能锻炼身体、恢复活力,保持健康。

但如果把时间拱手送给大数据和算法,那只会吞噬掉灵魂。

有的人可能想解释说,刷手机是娱乐,毕竟工作一天已经很累了,需要放松。

我认同娱乐的必要性,但刷手机这种方式,不但不能放松身心,反而会使人更累。

事实上,越是火爆的娱乐软件,所消耗的精神能量也越大。

因为它们火爆的原因,正是其中的内容能吸引大脑的注意力。

不只是这样而已,这些软件还善于设计让人上瘾的互动方式——瀑布流,它充分利用了人性弱点中的懒惰与贪婪。

把手指放在屏幕上下滑动,眼睛抓取重要信息,等待精彩内容的出现,要是发现感兴趣的话题就点进去,然后享受大数据为你量身定制的“鸦片”。

刺激结束后,兴奋感减弱,多巴胺水平降低。但我们渴望更多,于是不由自主地反复滑动手指头。

轻而易举便能达到的小高潮,而且是一浪接一浪,谁不喜欢,谁不想多多益善?

可是,你曾想过大脑已经开始破碎了吗?

尽管我们只是在被动地接收信息,但信息不过脑又怎么让人爽。

再说了,能让你感兴趣的信息肯定是你喜欢的内容,对你而言,它们具有“高多巴胺刺激指数”,最能使大脑活跃、兴奋、成瘾。

在“休息-兴奋-休息-兴奋”的不停切换中,大脑是又累又不想停,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明明已经很累了,却还是不自觉地拿起手机。

长期习惯于短、频、快的刺激后,大脑就坏了,它渴望更爽、更频密的欢愉,所以很多年轻人只喜欢看“全程无尿点”的电影,都没耐心安安静静地欣赏纪录片了。

曾经的经典电影,如《海上钢琴师》、《霸王别姬》和《南海十三郎》,拿给浮躁的人去看的话,可能不到10分钟就会被关掉吧,太闷了。

殊不知,这些电影正是因为节奏慢,才能将故事主人翁的细腻情感娓娓道来,同时也让观众有更多主动思考人生的空间,而不仅仅是被野蛮地灌输兴奋感。

究竟什么是智能,你的大脑归谁管

拿起手机想看点什么,却发现并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

如果你经常重复上述行为,漫无目的地滑动屏幕、期待惊喜,其实就意味着丧失了大脑的部分控制权,被算法和大数据牵着鼻子走了。

上述行为在我这几年的生活里出现过无数次,虽然我已不止一次有所警觉,但在唾手可得的兴奋面前,需要耐心耕耘几天、乃至几周才能出成果的工作显然不比被动接受信息来得轻松。

产品经理深谙此道,所以,我们才会着了他们的道。

从智能的角度来看,用完即走,甚至无感的功能才是真的智能,比如扫码后识别指纹支付账单就很棒,刷脸过高铁站安检也很爽。

但多数产品经理不想你就这么走了,他们希望你多待一会儿,所以支付成功后要弹出抽奖、红包、优惠券以及你搜索过的产品,让你流连忘返。

他们、我们,都已经忘了什么叫智能,他们,甚至让我们变得有点低能。

想想,智能产品真的帮你节省时间了吗?很多打着“智能”旗号的产品是真的难用。

为什么称个体重也要连接手机?美其名曰是记录身体数据,方便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实则是为了多让商城里的产品出现在你眼里。

为什么洗衣机要设置那么多触摸按钮?那些功能真的用得上吗?我觉得只要一个旋钮和两三个机械按键就够了,旋转到合适的模式,开始、暂停或停止。

现在的电视机是真的蠢,得装个“脑子(机顶盒)”才能用,多几条信号线就算了,还多了个遥控器。看着两个遥控器上繁琐的按键,看着冗杂的系统菜单,看着卡不垃圾的页面切换,这样的电视一旦出故障,你让老人家从哪里开始排查故障?

一台连老人都不会用的电视机,怎么好意思自称是智能电视?

即便是对年轻人,也要耗费大量精力才能熟悉操作界面,还得时刻警惕被弹窗广告套路,你跟我说这是智能设备?

为什么厂家不再生产以前那种极为先进的,只需要一根信号线和一个遥控器,几个按键就能让长辈也玩得溜的产品?

直接、方便、靠谱的才是智能,真正智能的产品会让人忘却操作,从而全身心地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如今所谓的“智能”,只不过是为了让用户路过“商店”。

不好好开发真智能的功能,却堆砌瞄准人性弱点的功能,让软件越来越臃肿,这占用的可不仅仅是手机的内存,还有大脑的内存啊。

偷走生命时间,消耗大脑精力,剥夺思想自由,智能产品对很多人来说根本一点儿都不智能,我们不得不时刻监控大脑,才能使用到真智能的功能。

我的觉悟

你或许没有工作上的压力,但大概率会患有“信息窒息综合征”,我就得了这种“病”。

给你放一个星期假,天天在家打游戏、看电影、刷短视频,能解压和放松吗?

真不能,没准比上班还累,可很多人周末是这么过的。

这些事情虽然不用克服动脑阻力,但仍然需要大脑的参与,打游戏更是需要绷紧神经系统,所以一分钟都没停下来过的大脑,周一怎么能打起精神呢?

要知道,接收信息也是一种刺激,也是会让大脑变得活跃的,而且接收的信息越碎片化,大脑就越混乱。

游戏恰恰是最碎片化的信息,它之所以容易使人沉迷,是因为有无数能及时带来爽感的互动、画面和音效,例如打钱、掉宝、回血、加速、连击、升级、成就、胜利,它们高度受控、容易达成,不像生活那样挫败感强,而且惊喜一波接一波,配合卡点的音效、酷炫的画面,直至爽感峰值的出现。

因此,什么用娱乐调剂生活、放松身心,全是不懂大脑运作机制时说的错误话。

娱乐的本质,其实是对旧兴奋腻了而作出的刺激切换,游戏玩腻了就刷视频,视频刷腻了就看小说,这些行为与工作的区别不是不用动脑,只是不用主动动脑。

这就是为什么当爱好变成职业会使人生厌,这些事情都不是休息,是要费脑的。

而真正能使人放松,让大脑休息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让自己变得无聊。

没错,就是文章开头说的无聊,你和我在小时候都能经常感受到的状态。

那会儿我们的大脑很空,没储存什么信息,每天接收到的信息也不多,这样的状态才是真正放松的状态,这样的大脑工作效率特别高。

反观现在,我们一个月接收的信息量,可能是古人一辈子的信息量。而且我们经常把大脑当多核CPU来使,给它同时安排数个任务,比如一边吃饭一边看剧。

但问题是,大脑的容量和处事效率哪能像CPU那样不断升级换代哦,它压力不山大才怪呢,超频多了,精力跟不上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说到这里,严肃的问题来了,我们还能找回、进入无聊的状态吗?

我摸索出了一个很有效的方法,至少对我来说很管用。

修复破碎的大脑

首先,我给自己请了一天假,尽管手头上仍然有很多事要处理,但我都把那天当作是世界末日来对待。

我带上了手机,但强忍着没有打开,一路上都在想我准备去的地方,那几个充满美好回忆的地方。

是的,我希望今天只做一件事,那就是趁着风和日丽,去感受生活的气息,追忆过去此情此景出现过的人、讲过的话、做过的动作、发生过的故事。

到达目的地后,很快地,各种情绪纷至沓来,我开始在脑海里回放往事,然后沉浸于每分每秒的事态变化,感受当时的喜悦、幸福、感动。

晒着暖暖的太阳,看着波光粼粼的江水,吹着徐徐吹来的凉风,深深地呼吸着每一口空气,身体似乎比平时任何时候都能感知到自己和环境的存在。

路过一家咖啡厅,闻到扑鼻而来的香味,我进去点了一杯咖啡,付款时惊喜地发现这是我今天第一次打开手机,太好了,付钱后马上按下了息屏键。

我打开咖啡杯的盖子,闻了闻,像杏仁、可可,心情极好。我走到一张长椅上坐了下来,喝了口咖啡,抬头仰望白云,深深地吸了口气,这个位置还有那时的气息。

咦,仅仅是一个上午,大脑便平静了下来,我感受到了真正的放松。

下午我又我走了很多地方,时而回忆,时而发呆、冥想,心情越来越好,就像刚充满电一样,连走路都变得轻快起来。

原来,只要专注内在的思绪,回忆美好的瞬间,体味自然的触感,就能清空掉缓存和碎片,重置后的大脑好用得很呐,思维简直不要太丝滑。

从那天起,我的大脑仿佛自动编写了一套程序,这套程序负责监控大脑,当大脑想做某件事时,程序就会去判别这件事的必要性,从而发出YES or NO的指令。

这套程序很有用,它能保护大脑免受垃圾信息的干扰,让容量和功率都有限的大脑在一段时间内只专注处理一件事,然后把重要的信息分门别类地储存起来。

虽然它起初是不完善的,我的手仍然会不自觉地拿起手机,但程序可以优化,很多次在亮起屏幕前,我都会问自己要干嘛。

如果不是处理工作、事务,没有需要联系的人,我会把手机放下,让注意力回到要做的有意义的事情上,或者干脆发呆冥想一会儿。

在适应这套程序的一周里,我用了很多时间在发呆和冥想上,这相当必要,因为没有这些无聊的时间,我就不会知道原来它们之前都被手机吃掉了。

而现在,它们不仅被吐了出来重新为我所用,而且我可以在发呆、冥想时给大脑充电。当我想专注学习、写文章或做方案时,也不会再因为遇到困难就停步、退缩、然后投入手机的怀抱。

曾经的恶性循环——看手机→时间流逝→罪恶与紧迫感→焦虑→尝试工作→困难使人退缩和逃避→看手机→时间流逝,也因为大脑重获自由而消失不见。

我又可以有目的地做真正有意义的事了,泪目,这真的是我今年第二大的收获,终于,我的大脑归我管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