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的斋饭有什么讲究吗(寺院吃斋饭必须要知道的常识)

佛教传到汉地之后,形成了一套传统的丛林过堂(用斋)仪轨,规定了碗筷摆放、使用和添饭加菜的步骤与方法。其中的重点是止语端坐、正念受食、威仪寂静。用斋前后念诵《供养偈》与《结斋偈》表示普同供养佛法僧三宝及法界有情。吃饭时应提起正念,食存五观:

过堂仪轨

在斋堂里,不可在中堂走动,保持安静,端身正坐,翻开碗。

寺院的斋饭有什么讲究吗(寺院吃斋饭必须要知道的常识)(1)

首先将桌上的碗靠近桌子的外沿摆放,筷子横放在碗前。然后念《供养偈》,开始行堂。过堂(用斋) 期间,大家止语,以特定的手势对行堂人员表达自己的意思。

寺院的斋饭有什么讲究吗(寺院吃斋饭必须要知道的常识)(2)

第一遍行堂时,只要用斋人员不拒绝,行堂人员就会把每种食物都在碗里装上一点。如果用斋人员不想要某种食物,或者觉得碗里的饭菜已足够,可将右手竖起,掌心向外,或用右手在碗上方做一个遮挡的动作,以示不需要。

过堂时端身正坐,脊背挺直,不要趴在桌上,不要低下头用嘴凑近桌上的碗,不得嚼食作声,双脚不要交叉或翘起。

寺院的斋饭有什么讲究吗(寺院吃斋饭必须要知道的常识)(3)

开始用斋时,先把筷子和装着饭菜的碗先后移近自己,然后安详地拿起筷子,左手将饭碗平端在胸前。端饭碗时,拇指扣在碗口,其余四指平托碗底,丛林称之为“龙含珠”。“龙含珠”,还有一个深刻的含义,喻示着众生皆有宝珠一般的佛性。

右手持筷子夹起食物送入口中,动作要安详而寂静,丛林称之为“凤点头”。

第二遍行堂时,用斋人员如果需要添加食物,就把碗轻放到桌子边沿,注意不要超过桌子边沿外,以免行堂人员碰倒。可用筷子在碗里比划一下,表示需要添加多少。应量受食,吃多少添加多少,不得浪费食物。不小心掉在桌上的饭菜,要捡起来吃掉,感恩惜福。

对于某种食物还想再添加一些,碗即不须收回(也可用筷子或手指在碗边轻点一下)。

寺院的斋饭有什么讲究吗(寺院吃斋饭必须要知道的常识)(4)

对于某种食物只想要一点点,可用右手拇指和小指比一下,表示“少量”

寺院的斋饭有什么讲究吗(寺院吃斋饭必须要知道的常识)(5)

对于稀饭和其它食物,需要比较稠的,就用筷子在碗里做一个竖插的动作;

寺院的斋饭有什么讲究吗(寺院吃斋饭必须要知道的常识)(6)

需要比较稀的,就用筷子或手指在碗上面平划一下。

三遍行堂之后,巡开水,荡洗干净碗里剩余的食物一并喝下,不浪费每一粒粮食。

寺院的斋饭有什么讲究吗(寺院吃斋饭必须要知道的常识)(7)

吃完饭之后,轻轻将碗叠起,整齐放在桌子外沿,将筷子放在碗右侧距离约一寸的桌面上,与桌沿垂直。

当大家食毕,僧值师巡走一圈后,至佛前问讯,维那师举腔,大家齐诵《结斋偈》,然后念佛出斋堂。

以上过堂仪轨展现着佛门的庄严、僧团的威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