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欢和我说话(孩子不愿意跟你说话)

我给你爱

你总是说不

难道我让你

真的痛苦?

……

最近考驾照,在科一考场上发现有很多应届毕业生考了五六次都不过关。

他们每天按时听课,按时约考,进考场后答了10分钟,从容走出考场,仍然不过关。有的孩子甚至准备好了一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

疫情原因不能外出,很多家长为孩子安排了报名考驾照。

可能你会说,这很正常啊。是,这很正常。但关键是你的安排不是他需要的。

就像开篇说的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父母们自以为这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和爱,其实孩子并不这样想,更不需要这样。

他们需要什么?难道我给的爱还不够吗?

够,而且太多了。已经严重超过了他们的成长速度。

这种带有控制欲的沉重的爱,让他们不得不在没有能力起飞的状态下选择消极抵抗。

如果你不放低姿态,不在他们中间,你永远也不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孩子不喜欢和我说话(孩子不愿意跟你说话)(1)

图片来自网络

《终身成长》中说: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教会他们热爱挑战,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享受努力过程,不断学习。

挑战是有了,但他们并不是在享受努力过程,而是在面临再考不过的无奈。

为什么会这样呢?

通过跟一个孩子聊天,我了解了背后的几个扎心真相。

1,他越命令我,我越不听话

我们暂叫他小江吧,那天我去找一个同学办事,在同学的办公室了遇见了他。

瘦高的个子,面容白晰,帅帅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同时也有一种桀骜不驯的倔强劲儿。

冷丁地看着很不好接触,三句两句话过后,感觉这孩子真的很健谈,兴许是生人的关系,他也不好意思抬杠,跟我之间好像没啥隔阂。

他说高中这几年他的父母每天追着让他汇报,去哪了,都干些什么,连去厕所时间长了都要解释原因。

每天车接车送,起早贪黑,他说自己能走,父母就是不放心,他说自己就像是被关在笼子里的小白鼠,说这些的时候,他的眼里藏着无奈。

他说父母总是以命令的口吻要求他必须这么做,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走过的路比你吃过的盐还多”,所以每回他只好就范。

比如星期天好不容易放半天假,他想跟同学去玩附近爬山,放松一下,他爸主动为他们当保镖,结果节目泡汤。

后来,他又有一次机会还是跟同学走了,并没有告诉他爸妈。

干脆,以后有啥事不跟他俩说了,省的麻烦。

他说后来干脆就对着干,他爸妈越让干得他越不干,也不管对错了。

没法明着干,就按暗着干,给他个耳朵,表面上好像乖乖的,自己想干啥背后全做了。

爸妈不让谈恋爱,说高中谈恋爱影响学习,他偏要谈一个给他们看,即使上课眉来眼去,晚上回到家微信里发一张秀图也是对爸妈的挑战。

如果你没有仔细观察他的动态,没有深入了解和分析孩子的具体情况,你根本就不可能知道他的内心所想。

表面上看,孩子每天在你的监控下做着循规蹈矩的工作,吃饭睡觉上学,没有一天反常。

然而他的内心你了解吗,你看到孩子的无奈和反抗了吗?

其实,你很孩子之间的命令式语言就是暴力沟通。因为孩子没法跟你形成对等的交流关系,因此只好采取自己的应对措施,暗中达到自己的目的。

孩子不喜欢和我说话(孩子不愿意跟你说话)(2)

图片来自网络

《非暴力沟通》中说,愤怒是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能够借助它来提醒自己——我们有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我们的思维方式正使它难以得到满足,那愤怒就是有价值的。为了充分表达愤怒,我们有必要明了自己的需要并采取行动。

如果你的愤怒,你的命令真的有价值,那么效果也会很显著。也就是说,孩子有什么事情都会自觉跟你说,不隐瞒。

但是由于你的愤怒并没有好方向的效果,孩子跟你之间离心离德,什么是都自己做了,那么你的坚持还有什么意义呢?

2,我知道他爱我,但这样的爱我不需要

我跟小江还是比较投缘的,他跟我说他心里知道他爸妈对他的好,他们确实很辛苦,每天车接车送,风雨无阻的,什么吃的喝的都紧着自己,只要是他需要的东西,从来就没说过不。

只是平时跟他们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交流模式。

爸妈的架子拉不下来,他总是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仰视望天的小矮人,没有反抗的实力。更没有提出相左意见的权利,看着他们为自己忙这忙那,心里也挺不落忍。

有时候稍稍有一点不同意见,老妈马上盯上一句:这不都是为了你好嘛

小江说,是啊,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那我还有啥说的,只要学习好就对了呗!

可下高考结束了,又给我报了考驾照,本来早就有了自己的时间安排,这下又泡汤了。

无奈,只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来一天驾校刷一天手机,日子就这么混过去了。

爸妈依然不放过,打电话给驾校熟人问儿子的近况,所以小江就出现在了同学的办公室,同学也负责起了他的说服工作。

这种打着“全都是为你好”的名义,看上去是寄托了父母对孩子的无限的爱和付出。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绑架,他们总是说“我为了你牺牲了这么多”,但其实,大部分都是在满足自己的控制欲。

孩子不喜欢和我说话(孩子不愿意跟你说话)(3)

图片来自网络

荣格说:“当爱支配一切时,权力就不存在了;当权力主宰一切时,爱就消失了。两者互为对方的影子。”

父母的控制欲已经让小江透不过气来,他很矛盾,想反抗,又觉得自己对不住父母这么多年的付出,一直忍受又觉得自己也很憋屈。

小江告诉我,他的高考志愿是自己悄悄改过来的,本来父母让他报考省内的大学,他报了离家千里之外的某省。

后来他经过与父母之间的角逐,对方终于让步,直到最近,他的老妈才缓过劲儿来,开始跟他对话。

跟我的聊天结束了,小江说眼看就要走了,老妈给报的驾校班算是自己最后一次对她的回报吧。好好考,好好学。

3,父母跟孩子之间怎么就形成这种模式了呢?

《爱的五种能力》告诉我们,爱有三个层次:满足自己的需求;“自以为是”的付出;满足对方的需求。

在小江和他父母的这个例子中,小江的老妈对小江的控制式的爱其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里需求。

因为害怕失去所以要紧紧抓住,别再让他跑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她没有安全感。而这种没有安全感来自于她的同年原生家庭中父母对待她的方式,无视或者抛弃。

听同学说,小江的妈妈小时候是由外婆带大的,她的父母做生意没时间照顾她,在外婆家直待到上小学才回到父母身边。

因此,小江妈妈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辞,但是要认准了某事就会不遗余力地坚持。对小江尤其如此。她说这就是她对小江的爱。

然而这种令人窒息的爱让小江只想远离,逃开她的掌控。

孩子不喜欢和我说话(孩子不愿意跟你说话)(4)

图片来自网络

张信哲在《逃》里唱到:好想一个人逃,火里去风里飘没有退路可找,聚了散哭了笑痛苦却又想要。

小江说他就是这种感觉。我想,等到小江上了大学,或者说大学毕业以后,这种感觉会一点一点消失的吧。

4,父母没有转换思维,跟不上孩子的脚步

人都是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过程中生活的,这不仅仅是对学生来说的。

成年人的学习和经历也是在不断的磨练中度过的。

孩子们在一天天长大,他们的身体在成长,他们的眼界逐渐增宽,他们的思维也在逐渐增大。

而父母的行动和思维却依然停留在原处,还以为他们是一个不懂事的小毛头,总是以大家长的身份自居。

就像小江一样,他已经接近成年,虽然没有走向社会,但他的思维已经形成,有些事情的见解甚至比成年人都成熟,他并不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

如果他的父母一直把他当成当年那个小孩,他当然会反抗,因此他才会在高考后选择了远方求学。

孩子成长了,父母还在原地,他们的思维并没有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不要眷恋前面的风景,不要回望来时的行程,鼓足勇气转个弯,或许就能转出生机,转出柳暗花明。

对于小江的妈妈来说,这种思维的转换势在必行。否则,他跟小江之间极有可能变成熟悉的陌生母子。

孩子不喜欢和我说话(孩子不愿意跟你说话)(5)

图片来自网络

《终身成长》中说:改变并不是一场外科手术。即使你发生了改变,你以前的旧信念也不会像磨损的髋关节和膝关节那样,被换成一个全新的。相反,这些新信念会和你的旧信念一起存在,随着新信念变得越来越强,你就会获得新的思考和处理方式。

这里说的改变就是转换思维,如果原来的思维方式行不通,那就要学会新的思维方式,哪怕是这种方式与旧的方式有冲突,因为我们需要终身成长,要拥有成长型思维,只有这种思维,才会让我们更接近自己不断成长中的孩子,跟上他的脚步。

如果你不改变思维方式,那么在未来的日子里,你跟孩子之间的隔阂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形成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6,给父母的建议

基于以上的这些,总结了几点与成长中的孩子间相处的方法:

本着尊重个体的原则:

1,要学会换位思考:孩子成长到青春期时容易出现烦躁、不安,暴躁、易怒等情绪,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理解孩子,不要盲目的以过来人的口气教育孩子。

2、学会尊重孩子。孩子在逐渐成长,心理上强烈要求独立,不愿意被他人主导自己的生活。

所以沟通和交流时,要学会尊重孩子,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但不能放任孩子,可以与孩子协商后明确行为界限,避免随时随地唠叨孩子。

3、善于倾听。与孩子沟通和交流,要学会做一个倾听者,而不是教育者。

允许孩子在合适的场合发泄不良情绪,等到孩子情绪稳定时,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教会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与孩子辩论谁对谁错。更不要借着万是为孩子好的幌子情感绑架。

4,该放手时就放手。如果孩子真的自己能够解决某些事,适当放手也是为了双方都好。如果你的风筝线牵得不是那么紧,孩子会在他认为行的时候跟你亲近。

孩子不喜欢和我说话(孩子不愿意跟你说话)(6)

图片来自网络

结语:龙应台在《目送》里说: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父母跟孩子之间就像是风筝线的两头,一头牵得过紧,孩子透不过气,他就会反抗,你越攥紧他离你越远。

所以,要保持一个不紧不松的常态就好,这样与双方都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