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又虐又治愈的电影(就算你没看过这部电影)

文 | 柯蛙

春照大地,万物萌动。

适合去看一部天高云淡溪水潺潺的老电影。

《边城》

那些又虐又治愈的电影(就算你没看过这部电影)(1)

民国初年,在湘西一个小山城。

一个老船夫守着一条渡船,帮来往的人渡河。

船夫的女儿当年未婚生子,留下了翠翠和爷爷相依为命,就与爱人双双殉情。

爷爷不想翠翠重蹈覆辙,一心想给她找一个可以托付终生的人。

城里的船总顺顺为人慷慨仗义,为一方豪杰绅士。

顺顺有两个儿子,大佬叫天保,二佬叫傩送,他们同时爱上了翠翠。

歌只唱了一晚,却突然停了。

老船夫进城一打听,才得知了大佬被水淹死的噩耗。

大佬一死,顺顺对老船夫冷淡了下来,还帮二佬又说了门亲事。

二佬心中还爱着翠翠,不肯答应这门亲事,但又因为哥哥的死耿耿于怀,于是赌气出走做生意。

老船夫见大佬已死,二佬又出门未归,翠翠始终没找到可以托付的人。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船夫最终抑郁而死。

老船夫的死,让翠翠瞬间明白了许多人世间的道理。

她明白了爷爷对她的担忧,跟她讲过的笑话,那些跟她说过的,没说过的话......

把爷爷下葬之后,翠翠守着渡船,在河边等着二佬回来。

“那个人也许永远都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那些又虐又治愈的电影(就算你没看过这部电影)(2)

电影上映于1984年。

由凌子风导演执导,改编自沈从文的经典名著《边城》。

它太经典了。

就算没看过这部电影,我赌你也绝对看过原著。

翠翠,这个湘西小城的小姑娘,也成了中国近当代文学史中最著名的几个角色之一。

沈从文的这本《边城》,在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中排名第二,第一名是鲁迅的《呐喊》。

虽然鲁迅与沈从文交往甚少,但其实对比这两位大作家,就可以发现文学的好玩之处。

鲁迅的文字极端锋利,棱角分明,有洪荒之感。

而沈从文的文字是极端柔软,晶莹剔透,雾气袅袅。

同样是写故乡,沈从文笔下每一字、每一个人物都是对故乡的颂歌。

翠翠、爷爷、顺顺、大佬、二佬......

哪怕是吊楼上的妓女、口出黄腔的水手,经过沈从文之手,都显得质朴和清澈。

那些又虐又治愈的电影(就算你没看过这部电影)(3)

而鲁迅写故乡时是这么说的,“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他的笔下也都是孔乙己、阿Q、华老栓之类的角色。

这是文学的两条道路,但最终是殊途同归。

鲁迅的焦灼与愤怒力透纸背,他讲述了大地之上的残酷与严苛。

沈从文则是绵里藏针极致浪漫,尽管描绘的是山水之间的明净与灵动,却是通过塑造乌托邦,把自己的哀愁和批判指向了桃花源之外。

他们书写的是同一个满目疮痍的时代,以及同一个时代背后的同一群人。

写《边城》时的沈从文29岁,事业爱情双丰收,正值此生最好年华。

那些又虐又治愈的电影(就算你没看过这部电影)(4)

《边城》中的所有人至善至美,没有等级,不谈功利。

老船夫进城赶集可以不带一分钱,就可以拎满美酒肥肉回家。

回家的路上,遇到熟人又可以把自己最爱的酒全部送给别人,连酒葫芦都不要了。

大佬二佬对翠翠的爱纯洁无瑕,兄弟之间的手足之爱诚挚无私,翠翠对二佬的爱一往无前,爷爷对孙女的爱至死方休.......

小小的边城,不是天堂,胜似天堂。

但或许营造它,就是因为它并不存在。

书中有多美,现实有多残酷和丑陋。

沈从文没写的,便是鲁迅写的那一部分世界。

那里冷漠、浅薄、腐化、庸俗、文明失落、物欲横流......

沈从文希望借一尘不染的湘西,建造一个理想新世界的模型,以重建民族的品格。

那些又虐又治愈的电影(就算你没看过这部电影)(5)

自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白话文运动风风火火。

在那个年代,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们,无不是面对天下苍生和中国现代文学史而写作。

沈从文虽不是先驱,也无意政治,但却是中国白话文当之无愧的大师。

而《边城》便是他煌煌千万言中,那颗闪耀着的明珠。

执导电影《边城》的,为著名的第三代导演凌子风。

他最著名的两部电影,《骆驼祥子》和《边城》,都是经典文学改编电影。

1983年,67岁的凌子风筹拍《边城》。

当时82岁的沈从文先生,还提出了很多具体意见。

而且电影第一个镜头,拍摄的便是沈从文在家中书桌前写作。

电影上映后,电影《边城》第9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荣誉奖,而凌子风则获得第5届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

为了拍摄《边城》,凌子风专门修建了白塔、老船工家、野渡、吊脚楼。

那些又虐又治愈的电影(就算你没看过这部电影)(6)

除了要“形”似,《边城》更重要的,是它的神韵。

怎么拍出沈从文对生命轮回的领悟,湘西山水间弥漫的诗意?

《边城》中氛围的恬淡平静的,但是故事的戏剧化冲突却是汹涌的。

在这部篇幅较短的小说中,“爱情”和“死亡”是最主要的架构。

有少男少女内心的炽热、有大佬天保的遇难、老船夫的去世......

如何用镜头语言处理这些强烈情绪,又不至于损伤原著中的明快?

如何把情感聚集又不至于煽情?

其实重要的是整个氛围,而不是单一情绪的发泄。

凌子风导演非常巧妙地用了大量的“留白”,把情绪融化湘西的山水之间,拍出了一种云卷云舒的气氛。

那些又虐又治愈的电影(就算你没看过这部电影)(7)

这也是电影《边城》成功和难得的地方。

经典文学改编电影,在中外都很流行,属于电影中一个很大的分支。

但其实电影和文学并不天然相融。那些最经典的电影和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从来都不能划上等号,基本上属于两个阵营。

三流的小说可能拍出一流的电影,一流的小说也经常拍出三流的电影。

《边城》在其中,属于稀缺难得的一部。

它最大程度地力图还原了沈从文笔下的灵动。

看完如同沥沥春雨一场,洗落尘土一身。

它的难得更在于,《西游记》已经被拍了八百遍了,且基本上烂片。

而沈从文的《边城》只拍过这么一部,你不想看看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