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额图其人 索额图的两个诗人女儿

前面文章里讲了索额图的长女众圣保的故事,今天来说说索额图的二女儿乌云珠(又名蕊仙,一说字蕊仙),这位清初女诗人的故事。

乌云珠在满语里是“九十”的意思,大概因为长女7岁夭折,索额图心痛不已,因此希望自己的这个女儿能够健康长寿。电视剧《少年天子》中里顺治皇帝最宠爱的董鄂妃也叫乌云珠,当然此乌云珠非彼乌云珠。

索额图其人 索额图的两个诗人女儿(1)

《少年天子》霍思燕饰演乌云珠 非文中乌云珠

乌云珠后来嫁给了伊尔根觉罗氏•伊桑阿,从伊桑阿的生平履历来看,乌云珠很可能是伊桑阿的继室。

夫婿履历 五部尚书

伊桑阿生于清皇太极崇德三年(1638年),顺治十二年(1655年)他考中进士,得了个礼部笔帖式的七品小官,后又升为正六品礼部主事,正五品刑部郎中。大概因他学问比较好,得到了康熙赏识,先后任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经筵讲官、礼部和户部右侍郎等职。自康熙十六年至康熙二十七年,他先后担任了工、户、吏、兵 、礼部尚书,六部中除刑部外他整个当了一遍,这样的任职经历在整个清朝也是不多见的了。而且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和抵抗俄罗斯入侵的作战中,他都曾被康熙委派督造战船,大大保证了战备军需。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伊桑阿升任正一品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除了自身才干,这其中很大原因与他娶了索额图的女儿乌云珠有关。而且吏部为六部之首,号称“天官”。伊桑阿以大学士身份长期管吏部直到康熙四十一年退休,可以说是位高权重一时。

索额图其人 索额图的两个诗人女儿(2)

北京房山区伊桑阿墓

夫婿五十 成为继室

据记载,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乌云珠为伊桑阿生下了儿子伊都立。这一年伊桑阿已经快50岁了,而伊都立是他的第三子,在这之前他已经有了两个儿子,长子伊都善和次子伊克善。所以乌云珠有很可能是伊桑阿的继室,于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期间作为续弦嫁给伊桑阿的。以清代女子一般都是十三四岁嫁人来推断,她的姐姐众圣保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去世时,乌云珠也就一两岁,因此索额图才为她取名“乌云珠”,有祈求高寿之意。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时,已经60岁的伊桑阿上书年老乞休。康熙皇帝下旨给阿兰泰(长期和伊桑阿搭档)说:“伊桑阿厚重老成,宣力年久。尔二人自任阁事,推诚布公,不惟朕知之,天下无不知者。伊桑阿虽年老求罢,朕不忍令去也。”没有同意伊桑阿的请求。第二年,伊桑阿和乌云珠的儿子,年仅13岁的伊都立就考中了举人。

未雨绸缪 得以善终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伊桑阿已自己生病为由再次请求退休,他伊桑阿之所以坚持,除了自己年老多病以外,很大原因应该是他已经觉察到了当时愈演愈烈的九子夺嫡的朝堂态势,他作为索额图的女婿自然是不折不扣的太子党。而此时他的老丈人索额图已经于一年退休,因此他才坚持急流勇退。这次康熙终于同意了,而且准许他以原官致仕(如同现在退休后还享受以前的待遇。

第二年也就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伊桑阿就病逝了,时年65岁。此时,他和乌云珠所生的儿子伊都立年仅17岁。而这一年的五月他的老丈人索额图以“本朝第一罪人”的身份被幽禁于宗人府,九月被活活饿死狱中。据传说伊桑阿精通易理,擅长卜筮算卦,能够慧眼通天。也许索额图的下场他并没有看到,但他应该早已料到了这位老丈人的结局。

索额图其人 索额图的两个诗人女儿(3)

伊桑阿墓石刻

死后荣耀 未受牵累

今天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皇后台村的伊桑阿墓,又称清代汉白玉石雕群,是北京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地面积约7500平方米。墓前有华表、墓碑、石狮、石枋等石刻。在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1对华表后面有2座高4.8米、宽1.2米的石碑,螭首龟趺。额篆书“御制”。碑文为满汉合璧,上面显示的时间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七月十八日立(那时索额图已经入狱)。还有一座大型雕刻石牌坊,面东背西,面阔约二十米,五门六柱。石牌坊明间横梁上用楷书“崇祀贤良”,下侧石垫板楷书:“大学士伊文端公之墓”。

如此精致大型的墓葬群,说明伊桑阿死后的后事安葬,完全没有受到索额图的影响,不仅如此,康熙还封赐谥号“文端”,为其御制墓碑,乾隆年间,还被入祀贤良祠。不得不赞叹这位伊桑阿真的是个职场老狐狸。

索额图其人 索额图的两个诗人女儿(4)

伊桑阿墓葬群

诗人儿子 胤祥姻亲

前面曾提到乌云珠和伊桑阿所生的儿子伊都立(字学庭),13岁就中了举人,虽然不是进士,但想想范进中举的故事,就知道这件事有多了不起了。伊都立曾先后任内务府员外郎、刑部侍郎等。雍正三年,被委任为第十八任云贵总督,后又改任山西巡抚。雍正七年,被派到大将军傅尔丹军中管理粮饷,在此期间应该是有贪污、侵吞粮饷的行为,雍正十三年时事发,被夺职下狱,判了死刑,乾隆七年时被免罪释放。比起他的老子来,这个伊都立当官可以说是太不争气了。

伊都立娶的是兆佳氏尚书马尔汉第六女(正白旗满洲),马尔汉第七女则嫁给了康熙皇十三子胤祥(雍正时封怡亲王)为嫡福晋。而伊都立的儿子福僧额又娶了胤祥第二女和硕郡主,所以伊都立和胤祥二人即是连襟,又是儿女亲家。据说这位马尔汉之前连生了七个女儿,接近六十岁的时候才生了独子关柱,关柱后来任御史兼正白旗佐领。

虽然做官不怎么样,但是这个伊都立在文学方面,却很有造诣。他书学李北海,有《嘉乐堂诗集》。他的弟弟伊尔谨(字翼庭,不确定是是否是乌云珠所生),有《印月斋诗集》

注:李北海即唐代书法家李邕,行书碑文大家,名重一时,对后世的行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任上时也曾因挪用公款获罪,后被奸相李林甫迫害致死。

索额图其人 索额图的两个诗人女儿(5)

唐•李北海《岳麓寺碑》

兄弟二人都有诗集传世,这与他们良好的家学背景有很大关系。他们的父亲伊尔根除前面讲的担任的朝廷重要职位外,还曾先后担任《三朝国史》、《平定朔漠方略》和《清会典》的总裁官,说明伊桑阿还是很有学识的。母亲乌云珠在当时也是比较有名的的女诗人,著有《绚春堂吟草》。在康熙第二十一子胤禧(雍正时封慎郡王)所著《花间堂载笔》里曾记载:“长白女史,澹如工诗。每誉蕊仙,天资颖异,流览经史,寓目不忘,有大家风范。

乌云珠虽然著有《绚春堂吟草》,却从来不以示人。她自己还常说:闺阁女儿能作诗固然是好事,但仅仅承教于父兄,姐妹之间互相唱和也就罢了。如果从师结友,岂是女子该做的事。这点倒是和《红楼梦》里林黛玉的观点不谋而合。也说明乌云珠毕竟出身于仕宦大家,还是很自重身份的。

《国朝闺秀正始集》中收录有她的诗《春日书怀》一首:

花气和融融,春风来绮阁。

好鸟引雏飞,和鸣如雅乐。

清晓启南窗,欣欣得所托。

针凿与图书,左右陈闲错。

博山宿火烘,建茗新泉瀹。

偶尔览画图,遐心寄云壑。

处顺履丰盈,怀新甘淡泊。

造物岂有私,太平得至乐。

姊婿李锴 清时名人

乌云珠还有一妹妹,赫舍里氏桓若,出生于康熙二十六年九月初二,也就是乌云珠生下儿子伊都立那年(1687年),聘于正黄旗汉军湖广总督李辉祖与董鄂氏之子李锴。这位李锴是清代著名历史学家和田园诗人,与当时的文人戴遂堂、陈石间齐名,并称“辽东三老”。

索额图其人 索额图的两个诗人女儿(6)

李锴画像

李锴,字铁君,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十月,,康熙三十九年时(1700年)以监生身份被补授了个本旗七品银库笔贴式的小官,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那时他应该已经娶了索额图的女儿赫舍里氏•桓若,大概受太子胤礽事件的牵连,缘事去职。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又被起用,到南江效力,工竣议赐七晶顶带。

他生性淡漠名利,早已厌倦了官场的沉浮,而更喜好游历山水,中年时干脆辞职不干了,“携妻归隐盘山,买田豸青峰下,构草舍,阿山畦以耕”(《铁岭县志·人物》),过着农耕的隐居生活。他在盘山一住20年,于乾隆十一年(1746)辞世,一生著述颇丰。他的《睫巢集》清代时还流传到了朝鲜。当时朝鲜文人特别喜欢吟诵李锴的诗,还称赞他的诗格有盛唐气象。他的事迹在《清史稿》中有列传。

赫舍里氏•桓若有诗《田盘秋晓》一首:

衡门静掩又深秋,

满地松花落未收。

恰喜豸峰当户立,

芙蓉一朵对梳头。

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清史稿》、《花间堂载笔》、沈德潜《清诗别裁》、《历代女子诗选》、《国朝闺秀正史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