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叔岩京剧集锦(京剧演唱艺术的经典范本)

余叔岩京剧集锦(京剧演唱艺术的经典范本)(1)

余叔岩京剧集锦(京剧演唱艺术的经典范本)(2)

余叔岩先生(1890—1943)

  余叔岩传世的十八张半唱片,历来极为戏曲鉴赏家们所珍视,一直被认为是京剧演唱艺术之经典范本,是学习老生唱腔最好的教材。

  余叔岩与马连良、高庆奎并称为京剧第三代的“老生三杰”。他全面继承了祖父余三胜(第一代“老生三杰”之一)、老师谭鑫培(第二代“老生三杰”之一)的丰厚传统,特别深入地钻研了集前辈技艺精华之大成的谭派艺术。他向许多文人学者学习诗词书画,还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四声、音韵方面的知识。凭着他的文化素养,在全方位掌握了谭派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又从博雅精深处寻求发展,达到了“出蓝胜蓝”的再创造境界,创立了自己新的艺术流派,世称余派。

  因为体弱多病,余叔岩自成一家后,活跃在舞台上的时间并不长久,只有1917年到1928年十多年,但他的艺术影响却是十分深远的。他曾经分别与杨小楼、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程砚秋等同台合作,加工演出了大量优秀的传统剧目,将京剧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他是一位唱念做打全面发展的艺术大师,而他的演唱艺术尤其脍炙人口。

  京剧界常用“云遮月”的说法来赞誉余叔岩的声音美,就是说,他的嗓音主要不靠亮度取胜,而是有厚度、挂“味儿”。他行腔曲折自如、顿挫有致、抑扬动听,还很善于运用“擞音”等装饰因素来点染唱腔的色彩。在艺术处理上审慎精到,字斟句酌,于简洁、精炼中蕴藏着深厚的功力。

  余派唱腔多方面地体现着我国戏曲传统的精神法则和审美理想,以字正腔圆、声情并茂、韵味清醇而著称于世。他塑造的音乐形象,深沉凝重、端庄大方,具有清健的风骨,富有儒雅的气质。

余叔岩京剧集锦(京剧演唱艺术的经典范本)(3)

  余叔岩的十八张半唱片,共三十七面,是分四期录制的。

  第一期六张半十三面,是1921年在百代公司录制的。

  第二期六张十二面,是1925年在高亭公司录制的。这十二张半唱片,是他艺术生活鼎盛时期的作品。均由杭子和司鼓、李佩卿操琴。

  第三期四张八面,是1932年在长城公司录制的。由杭子和司鼓、朱家夔操琴。

  第四期两张四面,是1940年在国乐公司录制的。由白登云司鼓、王瑞芝操琴。这个公司后来改名太平公司继续出片。

  三、四期唱片是余叔岩退隐后录制的,他的嗓力虽不如前两期,但演唱技法更为炉火纯青。

余叔岩京剧集锦(京剧演唱艺术的经典范本)(4)

  中国唱片上海公司此次复制“十八张半”,工程的精密度很高。长城、国乐片因国内已无从寻觅原模版,只能用唱片重新加工。百代、高亭均采用了中唱库存20年代的原模版,而尽力以现代技术进行了优化处理。所以这次出版的,实系迄今为止的最佳版本。

余叔岩京剧集锦(京剧演唱艺术的经典范本)(5)

2021,传承进行时,

等你一起来听戏!

  (摘自 中国唱片上海公司《余叔岩绝版珍品》序言,1996年第1版)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