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瓯江近代名人录(乌伤名人苑金永堂)

2018-04-25 08:47 | 义乌商报

拳拳赤子心,悠悠江河情。从寒门学子到归国博士,从青年才俊到耄耋老者,水利水电专家金永堂一生情系万里江河,用脚步丈量险山恶水,用双手绘制水利蓝图,用一生见证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的不断发展。

龙川瓯江近代名人录(乌伤名人苑金永堂)(1)

金永堂

1926年7月出生于浙江省义乌市。1950年10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系,1960年12月毕业于莫斯科农业大学水利系研究生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兼十余省市技术顾问。享受国务院颁发给有特殊贡献者的政府津贴。

曾主持和参加多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长期从事坝工技术、灌区及渠系建筑物、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用中、俄、英三种文字公开发表论文百余篇;培养研究生多名;入编《中国现代学者词典》、《中国专家名人词典》、英国剑桥名人传记中心的《世界名人录》(第22版)、《世界有杰出成就名人录》(第15版)。

龙川瓯江近代名人录(乌伤名人苑金永堂)(2)

1960年金永堂与苏联莫斯科水利工程学院导师查马林院士合影。

勤以求学 寒门学子求学筑梦

义乌-衢州-杭州-河南-莫斯科-安徽-四川-北京-澳大利亚,金永堂的人生旅程像一列长长的列车,开过祖国的山川河流。

1926年7月,金永堂出生在群山环抱碧水缠绕的上溪镇下宅村,在当时这算是义乌西边与金华交界的一个偏僻小村,家中十二口人,生活十分清贫。

五岁那年,金永堂开始在村里的初级小学读书。上学第一天,班里的同学都用去壳的熟鸡蛋在新发来的课本上滚呀滚,意思是这样能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金永堂没有鸡蛋,一面羡慕,一面却暗下决心:“就是没有鸡蛋滚,我也能把课文背熟。”凭着这股拼劲,金永堂学习十分用功,背书又熟又快,算术成绩也很好。所以每学期总成绩都得第一名。

上“高小”时,因家穷,无力置办被服,金永堂便与其他孩子搭铺。有一年冬天,他和另一个穷孩子共睡一床没放棉花胎的夹被,晚上把两人的衣服全盖上还是冷,只好相互拥抱着熬过那个冬天。那时,学生们都自己带菜,他一星期带梅干菜,另一星期就带豆瓣酱,因为只有这两种菜放得久,家里也拿得出。

尽管条件艰苦,金永堂学习的劲头却越来越高。第一个学期他成绩排名第21名,第二学期赶超至第15名,第三学期升到第9名,直至毕业时升到第4名。老师说:“前五名可以报考公费生。”金永堂却犯了难,父亲只让他读到小学毕业。得知情况后,老师前往金永堂的家,劝父亲让他去报考公费生,说可以免交学费,伙食费,还有校服发。

父亲同意了,对金永堂说:”只准你考一次,考上去上学,考不上在家种地。”那时一个金华专区(相当现在的地区)八个县就只有一所省立中学,一学期招一百名初中生,其中前十四名是公费生。金永堂考了个第七名公费生,自然惊喜若狂,父母也很高兴,借钱为他置办行装,做了一床新被子,买了一只小藤箱。在这之后,金永堂又顺利地考取髙中和大学的公费生。

高中三年期间,金永堂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顺利考取了浙江大学公费生。可是读大学不比上高中,还有许多其它花费。如买书、买计算尺和绘图仪器等。家里是供不起这些的,要靠自己想法子到校外找些事做。在大学二年级时,金永堂找到一份在永康县一所私立中学教数学的教师职位,月薪600斤大米,是省立中学教师月薪的三倍,他很满意。当时在大学里上课不点名,不去听课也没人管,只要考试时去应考就行了。那学期他就一边教中学一边自习大学课程,到期末去参加考试顺利过关。后来他又利用暑假参加新安江水库的测量工作;在寒假里帮助金华湖海塘发电工程描图;还在校园空地上种菜卖给厨房。就这样,金永堂在大学期间不但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还有余钱寄回家去,提供弟弟上学的费用。那时他才第一次穿上向往已久的毛线衣。

大学最后一个学期开学不久,那年淮河发大水,灾情严重,毛泽东主席号召治淮河。中央决定把华东区各大学的水利和土木两系的毕业班学生全部抽去治淮。所以金永堂的大学四年,除去教中学和提前参加治淮,实际上只学了三年,就奔赴工作岗位。

龙川瓯江近代名人录(乌伤名人苑金永堂)(3)

金永堂(右二)在李锐(左一)家做客(李锐,毛泽东的秘书,1982年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谨以创新 治淮新星初露锋芒

在数十年的水利生涯中,金永堂的工作重点总是围绕着工程需要做出调整和创新,而在这些背后是他对党和国家需要的无条件服从。“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朴素的话语里蕴含着对水利的无尽深情。

1950年,淮河的洪水造成的灾害很大,许多灾民房屋被冲走。大多数出外逃荒。修复淮堤的工程上马时,金永堂被分配去复建淮河中游南岸大堤。那段淮堤有10余公里长,由六安县一个区一万多民工大队承担,大队长就是原行政区长,刚毕业的金永堂是工程股长,负责掌握该段工程标准与质量、测量、放样、收方、检査、验收等工作。他每天只吃两顿饭,早晨吃了早饭就上工地,带了笨重的仪器,边走、边量放样,边检查、讲解工程质量,来回走一趟差不多要一天。天黑回来既饿又累又渴,于是暴喝暴吃一顿。晚上接着算土方。金永堂能吃苦、工作卖力,工程完成后被评为治淮二等功臣。但是辛苦的工作也为他埋下了病根,致使他在1962年胃病大出血,差点送了命。

龙川瓯江近代名人录(乌伤名人苑金永堂)(4)

金永堂参与设计的梅山水库大坝,是世界上最高的连拱型大坝。50年代邓小平同志曾到这里来视察,70年代联合国大坝委员会主席托兰曾到过这里,称赞道:“连拱坝好,中国人民了不起!”

淮堤修复后,金永堂被分配去修建润河集分洪闸。这是一个很大的分水滞洪工程,当时,由苏联专家布可夫指导设计和施工。采用了苏联的无桩基础新技术,否则,施工期需要很长,像这样大的工程一年都完成不了。可是在苏联专家指导下采用了该技术,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只要三个月就完成了。

润河集分洪闸竣工后,金永堂又调到设计科负责设计工作。一开始科长就让他当组长,独立设计一座能过一千多流量的进洪闸。与其并行的另一组设计另一处的进洪闸(同样大小),组长是一个大学比金永堂早毕业三年的工程师。由于金永堂在设计中采用了装配式结构(当时没人设计过),可以节省许多模板,脚手架和人工;合理布置反滤器位置,减小闸后消力池护坦上的浮托力,使消力池和护坦减薄,节省了工程开支。所以金永堂设计的这个闸的投资要比那位工程师设计的要省30%多。这一经验被记者在《治淮周报》上报道后,受到了领导的重视。适值1953年进行全国性评定职称。当时参加治淮的华东区各高等院校毕业生有300多人,评为三个等级,工作最好的三个人高一级,最差的低一级,其他居中。金永堂是高一级的三个人中的第一名。

职称评定后,金永堂所带领的设计组被领导钦点去梅山水库工地参加设计工作。该水库的大坝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连拱坝(88米)。金永堂担任施工设备组组长,负责除大坝外其他附属工程的设计。

龙川瓯江近代名人录(乌伤名人苑金永堂)(5)

金永堂参与设计的佛子岭大坝,是我国一座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连拱坝,也是当时亚洲第一大坝。

例如:上下游围坝、拌和楼、索道吊车。十三座横跨史河的桥梁(通汽车和运料用)等。其中设计有特色的三项工程是:上游围坝、史河公路大桥和电站围堰。界于导流隧洞与大坝之间的上游围坝高30米,要求断面小、施工快、就地取材;造价低,又能切实挡水,设计难度很大。金永堂大胆采用薄木板心(厚2.5厘米)、前后边坡很陡(1:2)的沙坝壳和(1:1)的竹笼石坝。这是前所未有的新型断面,完全达到就地取材、施工快、造价低的要求。适逢清华大学张光斗教授带领毕业班同学来工地实习,听了金永堂的围坝设计介绍以后,张教授私下对同学们说,“这围坝如此设计,你们哪本书见过?从来无人这样设计过,木心墙这样薄,沙坝坡这样陡,一定经不起洪水考验”。可是同学们尚未离开工地,洪水来了,同学们亲眼看到围坝安全挡水,令清华大学师生称奇。政委兼指挥张太冲拍拍金永堂的肩膀说:“你立了一大功!”

160余米长的史河公路桥,金永堂只用了一个星期时间,从勘测桥位到设计、制图完毕。送省公路局审批时,受到公路局负责审査工程师的赞赏,他说金永堂设计的永久性(钢筋砼桥)公路桥,只相当于他们自己设计的半永久性的木桁架公路桥的造价。原因是金永堂采用的桥墩,只用两根混凝土桩代替常规的重力式桥墩,因此节省了大量工程材料和投资。他的设计书也被留下当了范本。

电站围堰原设计是木笼围堰。可是当施工到一半时,工地上没有木料了。木料是统配物资,要造预算审批,到东北去运,这样太费事。总工程师找金永堂商量,能否改变设计就地取材?他设计了一种竹笼新式围堰,工地上遍地是毛竹。竹笼围堰很便宜,其造价只有木笼的十分之一。于是电站围堰一半是木笼,一半是竹笼。当高水位考验时,想不到木笼围堰垮了(计算有错误,不是结构材料问题),竹笼围堰却安然无恙。

金永堂出色的才能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觉得他是一名值得造就的人才,于是选派他参加报考留苏研究生。

龙川瓯江近代名人录(乌伤名人苑金永堂)(6)

金永堂(右一)视察巧溪水库。金永堂关心义乌水利建设,九十年代,先后五次在市领导的陪同下视察,并举办报告会,培训基层水利人员逾千人。

严以治学 终其一生情注水利

作为一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金永堂常年奔走于江河湖海工程一线,为祖国的水利水电建设栉风沐雨,牵系了他一生的情感。

1958年,金永堂经过层层选拔,成功申请到去莫斯科水利工程学院学习的机会,选的导师是査马林院士。他是泥沙和水工方面的专家,尤其在泥沙方面是权威。《全苏国定标准》中的泥沙公式就是用他的研究成果。

刚去莫斯科不久,毛主席带领中国代表团来莫斯科参加世界八十一个共产党会议。毛主席就在莫斯科大学的大礼堂内,面对包括金永堂在内的留苏学生说了那番激动青年人心的讲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说得留学生们热泪盈眶。金永堂激动万分,拍痛了手掌,他豪情满志,决心学好本领,回去建设祖国。

客居在外的日子,金永堂将绝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专业上。为早日学成,报效祖国,金永堂毎晚学习到下半夜2点,经常只睡5个小时,终于,只花了两年的时间就拿出了学位论文。他出色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刻苦好学精神深深打动了导师査马林院士,希望他能留下继续深造。一心想尽早归国的金永堂婉谢了导师的好意,其时他满心里想的是赶紧将所学的知识报效祖国。

留苏回国后,金永堂放弃了规定的探视假期,马上投入到灌区盐碱地调研工作。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省黄河灌区大部分土地,发生了次生盐碱化、大部灌区减产,很多地方绝产,饥荒遍野,农民苦不堪言。三个月的调查过程中,条件异常艰苦,金永堂常常吃一些发霉的番薯丝,很难吃到玉米窝窝头,更不用说大米饭了,回北京瘦了40多斤。骨瘦如柴的他胃溃疡更严重了,以致大出血,晕倒在厕所里,被人送到医院抢救,做了胃大部切除手术。

之后,金永堂一直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所工作,从事“渠系建筑物”“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异常努力,经常“白加黑”“5 1”。因为他做出了显著成绩,获奖良多。例如,《低压管道灌溉技术与推广》被列为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获部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混凝土渠道防冻害项目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渠系建筑物研究课题中,使复杂的渠系各类建筑物标准化、定型化、装配化,许多灌区实践证明可大量节省投资,并提出闸下和跌水、陡坡下游的新消能工,可大量节省渠道护砌的工程量……

金永堂下放四川“三线”工作十年期间,为中江县修建继光水库,三个月完成设计任务,一年建成蓄水,使该县由种红薯,变成栽水稻,粮食产量增加一倍。在江油市修改青莲电站的设计(原设计单位是省设计院),修改后使电站提前工期一年,节省大量投资,效益高达数千万元。他又替四川省水利厅都江堰管理局主编《都江堰》和《都江堰灌区工程》,两本书共60多万字。还搞了岷江梯级开发的规划,在四川岷江的踏勘途中,见到了由地震形成的堰塞湖

一“大小海子”两座天然坝数十年不垮,受此启发,想到了“三不”(不清基、不筑围堰、不做防渗体)定向爆破筑坝新方法。得到国内知名专家张含英、张光斗两位院士的赞赏和建议,被列为国家攻关项目,后又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副总理的批示支持。并与中科院和新疆有色金属设计院合作,在甘肃七架沟用此法爆破成一座40余米高的试验坝,节省了投资与工期,获冶金部优秀设计一等奖,国家优秀设计铜质奖。其录像给胡耀邦同志看后,他高兴地说:“此筑坝方法我做过两次重要批示。”事后,胡耀邦专门派儿子胡德平到金先生家祝贺和慰问。

1980年,金永堂调回北京水科院后继续做研究工作,并兼数省十余个技术顾问,为各省解决水利水电各种难题,有时被邀请讲课、开评审会、成果鉴定会和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在此期间,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铜质奖,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水利学会“四大”以来优秀论文奖。

退休后,金永堂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态度和宽广的视野,仍时刻挂记祖国水利水电事业,尤其对几个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仍常写论文,笔耕不止,并出版了《金永堂论文选集》等著作。

2017年5月,金永堂在澳大利亚因病逝世,享年91岁。大半生在外生活的他生前十分关心家乡水利建设,并表示百年之后愿落叶归根,魂归故里。如今,他的骨灰安葬在故乡的土地上。

流水绵绵无绝期。金永堂的血脉中流淌着水利人的热血,仿佛江河鼓荡着春潮,汹涌澎湃,奔流不息……

(感谢金景山先生对本文提供的帮助)

(原标题《金永堂 江河浩荡永长流 》,原作者应悦。编辑楼菲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