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花之都(国花之争信不信)

国花之都(国花之争信不信)(1)

许多国家都有国花,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都确定了他们的国花。我们中国倒是一直没有选出来,主要是涉及“国”之一字,分量太重,且其中难解的问题也多,所以始终没有定论。

另外说一下,确定国花的国家虽然多,但以法律形式来确定的却只有20个左右,更多的还是通过约定俗成的方式来确定的。

选国花,可以集中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艺术历史和大众情感等等,它和国歌、国徽一样都是近代的产物,尽管没有它们重要,但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不过其它的都好解决,国花之争却始终没有着落。迄今为止,其实人们为了选国花已经做过诸多尝试了,但最后都是不了了之。

既然要选一种花来代表中国,那自然是要和我国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挂钩的。国花之争,呼声最高的一直都是梅花牡丹

国花之都(国花之争信不信)(2)

国花之都(国花之争信不信)(3)

从栽培历史来看,牡丹有1500余年,而梅花则有3000多年,甚至在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用梅子,将其当作与盐同等重要的生活必需品了,正所谓“若作和羹,尔唯盐梅”。从这点上看,梅和中国人的联系更为悠久深厚。

从文化底蕴上,老实说,梅花也是胜于牡丹的。对中国人而言,梅花的意义确实不同寻常花,自古以来,与梅花相关的诗词歌赋不知多少,梅花清雅,象征着不屈的精神,几乎没人不吟咏她那不畏严寒、坚贞不屈的品质。

咏物诗词中,享誉最高的无疑就是梅花,范成大说:“梅天下尤物,无问智愚贤不肖,莫敢有异议。”可见梅花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是深入人心。

国花之都(国花之争信不信)(4)

中华民族向来是最注重内心精神的,梅花数千年来所打造出的独特的中华花之文化秘境,可以说一枝独秀,无花能敌。

若从精神层面来说,其实我也是比较赞同梅花的。而牡丹,她则是在外形上艳压群芳,富贵大气、华丽美艳、国色天香,素有“花中之王”之称。

很多人着眼于“大国”二字,觉得一国之风范,肯定要选最大气靓丽的那种,这就是牡丹入选的主要原因。

国花之都(国花之争信不信)(5)

当然,牡丹的文化内涵也有,她尤其在唐代最为辉煌。盛唐实在是太过耀眼,那样的盛世是每个国人的追求,而可代表盛唐的雍容富贵的牡丹,也代表着一种富贵、繁荣的美好希冀。

明代的时候,牡丹被认为国花,出现过一些写国花的诗词,如李梦阳“碧草春风筵席罢,何人道有国花存。”那会儿花王牡丹也是广受认可的。

国花之都(国花之争信不信)(6)

说起来,这百年之中,有关国花的讨论倒是不少。

首先是清代以来至民国初年,大家都普遍认为牡丹是国花,这与封建王朝统治者对富贵牡丹的推崇有关。但其实这一点倒也成了人们对牡丹的诟病,觉得她出于帝制时代的推重,太过重视荣华富贵。

而最为出名的一次还要数国民政府明确推梅花为国花一事。

北伐战争胜利后,开始进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代,伴随着国旗、国徽的讨论,国花也被提上议程。

其实那会儿也讨论得很激烈,种子选手不止牡丹和梅花,比如张菊屏就觉得应该选菊花,他认为牡丹太浮艳,梅兰过于恬淡,没有向上的竞争心。而菊花就不一样了,她的坚劲傲骨、沉毅耐劳的品格正符合国人之精神。

国花之都(国花之争信不信)(7)

国花之都(国花之争信不信)(8)

菊花的提案虽然呼声也高,但也很受否定,因为日本的皇室国花正是菊花。此外,还有提名其它,如稻花,也就是嘉禾的。

后来在第十八次会议上,终于决议拟梅花为国花。当时薛笃弼是这样说的:

国花所以代表民族精神、国家文化,关系至为重要……兹经职会第十八次会议决议,拟定梅花为国花,其形式取五朵连枝,用象五族共和、五权并重之意。且梅花凌冬耐寒,冠冕群芳,其坚贞刚洁之概,颇足为国民独立、自由精神之矜式,定为国花,似较相宜。

1928年12月初,国民政府行政院交教育部核议,对梅花为国花的主张深表赞同,认为“定梅花为国花,备极妥善。”

于是在1929年,梅花就被正式确定为国花,并开始通令全国以梅花作为徽饰。

国花之都(国花之争信不信)(9)

国花之都(国花之争信不信)(10)

但是众所周知,国民执政只是一时的,不能代表中国啊,所以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搞得那些什么国徽、国花也都不能代表全国了。

新中国成立后,也多次出现过选国花的热潮,如八十年代人大的时候,知名画家关山月就和另外70多人提议选梅花为国花,但没有结果。

1983年,《光明日报》发表了一则报道——《各地群众满怀爱国情评选国花,推荐梅花作为国花的票数最多》,其中写道:

投票结果表明,推荐梅花作为国花的最多,牡丹、菊花次之。喜爱梅花的群众认为,梅花是中国之花,是春信之花;梅花为我国特产,是民族与英雄的象征。梅花美丽、清香、挺拔,顶寒傲雪,五湖四海为家,传芳几千年,遍及河山几万里,是中华之魂魄,代表中华气节。

不过,这次也不是正式评选,呼声再高也要经上面同意,而这次依旧没有被认定。

国花之都(国花之争信不信)(11)

1991年,又有一家名叫《花卉》的杂志搞了一次评选,这次选出的是牡丹。当然也不是正式的,不过评选挺热闹的,搞得许多人知道后,纷纷提出反对意见。

梅花和牡丹真是各有特色和支持者,简直难以抉择,所以,新的方案来了:要不干脆就搞个双国花吧?

2005年的时候,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征集了62位院士的签名,建议同时选梅花和牡丹,即一国两花。结果当然是没有结果,各方分歧实在是太大了。

另外,不仅有双国花的方案,甚至还有一国四花的提议。

感觉照这样的思路,十国花也是有人提出的呢。

最近的一次还有中国花卉协会的投票征集,结果是牡丹以压倒性的票数当选。当然了,结果自然是也没定下来……

国花之都(国花之争信不信)(12)

但国花虽然没选出来,各地的市花、区花倒是很多。比如长沙市是杜鹃花,杭州是桂花,北京是月季和菊花,香港是洋紫荆,厦门是三角梅,福州是茉莉花,等等。

市花倒是很顺利就定下来了,但国花可难了,我估计往后也选不出来。且不说梅花和牡丹就争议不下,还有很多其它的花也被提过名,兰花、菊花、荷花、杏花、茶花、稻花……真是太难了。

到底是鱼还是熊掌,还是鱼和熊掌我都要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