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的历史背景(架构历史探讨复杂人性)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十几年前播出的电视剧。当时,收视率并不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电视剧重新走入观众视线,口碑爆棚,完成了逆袭。这其中的因素很多。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观众对历史感兴趣,对明朝的历史感兴趣。这其中还要感谢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的启蒙,也要感谢《朱元璋》、《大脚马皇后》、《神机妙算刘伯温》、《女医明妃传》、《张居正》、《天下第一媒婆》以及《锦衣卫》等等与明朝相关的影视作品对明朝正史与野史的普及。

大明王朝1566的历史背景(架构历史探讨复杂人性)(1)

在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中,明朝饱受争议。明朝终止了由蒙古人统治的有些短命的元朝,正统的统治重新回到汉人的手中;同时,明朝也为属于少数民族的满族人结束了276年的历史,是汉人当权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有人认为,明朝是一个具有汉人风骨的一个朝代:明成祖五征大漠,“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郑和下西洋,扬大汉之威,戚继光抗倭,杀敌无数,明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均已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新的高峰。

大明王朝1566的历史背景(架构历史探讨复杂人性)(2)

黄仁宇先生《万历十五年》表达的“大历史观”告诉我们,明朝建立的中央集权社会制度,从太祖皇帝开始,就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隐患。中央集权制度造成了巨大且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贫富差距过大,后期的土地兼并更使百姓负担过重,朝政混乱,党争严重,宦官权力过大,官吏贪污腐败......。

大明王朝1566的历史背景(架构历史探讨复杂人性)(3)

主流的观点认为: “明亡于天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正剧,却不是一部历史剧,它的故事是架构的,历史人物出现的时间点与明史有很大出入。但是,这些架构不妨碍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它反映了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环境,作品触及了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土地问题。

大明王朝1566的历史背景(架构历史探讨复杂人性)(4)

公元1566年,是明朝嘉靖皇帝驾崩的那一年,也就是嘉靖四十五年。电视剧的开端,是从嘉靖三十九年推行的改稻为桑国策开始的。江南织造局为缓解国库空虚,与西洋商人谈成了50万匹丝绸的生意,于是改稻为桑的国策,从浙江开始推行。杭州知府联合织造局踩踏青苗,毁堤淹田,让富商低价买田一系列强行改革失败,至此,浙江的几方势力逐一登场,他们是中央各方势力的延伸。围绕着是否要改稻为桑,如何改稻为桑,几方势力开始了斗法,却“刀刀砍向浙江”。而国策执行的失败与产生的后果,引出了海瑞的上疏。

大明王朝1566的历史背景(架构历史探讨复杂人性)(5)

剧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立体丰满,没有绝对的忠奸善恶,不能用简单的好坏来概括每个人物的行为。每个人物与正史中的人物形象有不同之处,但都有自己的信条和自己的无奈。

主角嘉靖皇帝与海瑞,不同于历史中脸谱化的形象。嘉靖有帝王的挥霍无度,善于权术,慑人的一面,也有虚张声势,孤独落寞,无助的一面。

大明王朝1566的历史背景(架构历史探讨复杂人性)(6)

电视剧中海瑞的形象不同于历史记载的那个古怪、刚直、但不近人情、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海青天,他有温情与柔情,能够剖析出王朝的种种弊端,更像是一个清醒而又孤独的殉道者。

大明王朝1566的历史背景(架构历史探讨复杂人性)(7)

胡宗宪,谭纶,赵贞吉等人,也不同于历史中的记载,都有各自的无可奈何,各自的深思熟虑;严党里严嵩的大奸似忠,严世蕃的歇斯底里,以及严党在君主和文官集团之间的平衡调和的责任,让人觉得可恨,又可以理解;清流中的徐玠,高拱,张居正之间,也存在着嫌隙,存在着权谋与利用。宦官集团的每个人物,也都是个性鲜明的,残缺的身子,却有着健全的各种人性......

大明王朝1566的历史背景(架构历史探讨复杂人性)(8)

总之,嘉靖帝和海瑞代表的是皇权和民权的激烈对峙,是剧中最孤独的两个极端。而无论是严党还是清流,还是貌似中立的官员,其实都不能完全分割成不同派系来对待,今日的同党有可能是明日的政敌,权谋之下有着复杂的人性,每个人,每个职位,都有自己的不得已,都有自己的进退两难,只能在各自的职位上,隐忍,妥协,挣扎求全。这也是为什么海瑞的刚直,才显得那么的与众不同。

大明王朝1566的历史背景(架构历史探讨复杂人性)(9)

可以说,这部电视剧在架构历史的基础上,真实地表达了历史的错综复杂性,而造成历史错综复杂性的恰恰是复杂的人性。

得益于一众戏骨的加持,剧中全员演技在线,对台词要求精益求精,人物心理的揣摩也非常到位,使剧中的人物有血有肉,看起来十分过瘾。

大明王朝1566的历史背景(架构历史探讨复杂人性)(10)

故事节奏很快,需要集中精力,才能够不错过重要细节,梳理清楚脉络,理清人物派系和盘根错节的关系,触发深层次的思考。

这部剧话里话外,字里行间常常有很多深层次的意思需要自己琢磨,而且每个人理解的角度不同,分析出来的也不同。很多非常微妙有深度的台词,颇有讽刺的意味。

注:所有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