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与左宗棠的忘年之交(左宗棠是如何继承林则徐衣钵的)

左宗棠是如何继承林则徐衣钵的?

——再探左宗棠塞防思想的源头

王文元

选海防?还是选塞防?这是晚清时期,大清国防战略思想的两种选择,这也是晚清时期的一次大辩论。在这次论战中,左宗棠被视为塞防思想的代表人物;李鸿章被视为海防思想的代表人物。

实际上,左宗棠所持的观点是海防塞防并重。他是南方人,任闽浙总督时,不仅在福建修建过海防工事,还兴建了福州机器制造局。这显然是个海防派。可是,就任陕甘总督后,他却主张塞防优先,扛起了塞防派的大旗,成了地地道道的塞防派。

左宗棠为何会迅速转变成塞防派?他的塞防思想源头究竟在哪里?

数月前,我写过一篇文章《林徐湘江夜话究竟说了些啥?》,这篇文章提到,左宗棠:湘江夜话,继承林公遗志,而林则徐却刺激了左宗棠。这篇文章重点说了左宗棠国际视野的源头。文章刊出后,引来众多读者的关注和留言。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接着《林徐湘江夜话究竟说了些啥?》的内容,继续探究湘江夜话的另一个话题:左宗棠塞防思想的来源。故而,取名《左宗棠是如何继承林则徐衣钵的?——再探左宗棠塞防思想的源头》

  1. 1. 林则徐左宗棠的湘江夜话

这是173年前,湖南湘江上一次普通的夜间聚会。在173年后,我们审视这次谈话,却发现他是左宗棠塞防思想的源头所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九月,林则徐在三个儿子的陪同下,扶着夫人的灵柩,由云南东返福建老家。期间,途经长沙。林则徐虽然是福建人,但是湖南朋友很多。听闻,林则徐到了长沙,湖南省的众多文武官员都等着和林则徐见面,然而让人们想不到的是,林则徐却单单选择了左宗棠。

林则徐与左宗棠的忘年之交(左宗棠是如何继承林则徐衣钵的)(1)

当时,左宗棠不过是一个37岁的举人。不过,林则徐早已从贵阳知府胡林翼那里听说了左宗棠大名,还邀请左宗棠入幕。但左宗棠以事情比较多,无法顾及为由,婉拒了林则徐的邀请。

故而在长沙,林则徐看到左宗棠的拜帖后,就把其他官员拒绝了,单单邀请左宗棠见面。林则徐的礼遇让左宗棠大感意外。也许是紧张的缘故,左宗棠竟然失足掉入水中,旁人将他从水中拉起,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衣服。 才再次登船。

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交谈。

其时,湘江水流湍急,月白风清,山高月小。林则徐命人把船驶向幽僻的岳麓山下,在林则徐的三个儿子陪侍下,林则徐和左宗棠畅聊了一夜。天色拂晓,左宗棠依依不舍地上岸,林则徐等人继续前行。

林则徐感到已至暮年,他想找一个年轻后辈,托付大事,以传承其事业学问。当初,胡林翼再三推荐左宗棠时说“才堪大用”甚至夸张地说,楚才第一。由此,左宗棠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面见左宗棠,先是有考校的意思,其次才是托付大事。结果,两人一拍即合,英雄相惜。

林则徐与左宗棠的忘年之交(左宗棠是如何继承林则徐衣钵的)(2)

湘江的小船上,林公不仅讲解他对西北边疆的看法,而且讲了他对世界局势的认识。尤其是,将他在西北六年,所收集的资料、图书、地图等全都传给了左宗棠。这些图书中,就有林则徐的《俄罗斯纪要》。林则徐为他题写了一副对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另有一说是,为此地有茂林修竹联)。

后来,在酒泉大营,左宗棠的帅帐中悬挂着林则徐题写的对联。他在家信中,曾回忆他年轻时的奋斗精神,重新书写了“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让家人们悬挂在私塾里,以勉励家人心怀天下,读书万卷。

一夜畅谈,两人言尽而散。林公护送夫人的灵柩,入长江,一路东下,回归福建老家。一年后,林公在两广之间去世。

左宗棠闻讯,以书唁其子林汝舟:

……十一月二十一日夜午,在黄南坡长沙寓馆,忽闻宫保尚书捐馆之耗,且骇且痛,相对失声。忆去年此日,谒公湘水舟次。是晚,乱流而西,维舟岳麓山下,同贤昆季侍公饮,抗谭今昔,江风吹浪,舵楼竟日有声,与船窗人语,互相响答,曙鼓欲严,始各别去。何图三百余日,便成千古,人之云亡,百身莫赎,悠悠苍天,此恨何极。(见《左宗棠文集》)

追为谈燕之欢,情景如画,并致挽联云:

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

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颓。

在这封信中,左宗棠用了一个“侍”,显然把林则徐看做是师长。

  1. 2. 左宗棠塞防思想,源头在林则徐

这次湘江夜话,林则徐找到了可传承衣钵学问事业的人。对左宗棠而言,则是开拓了视野,极大地增长了见识,看到他所未见的资料,更加认识到西域对中国的重要性,也将汉代以来,中国经营西域的得失,进行了全方位考察和评价。可谓是收获满满。

尤其是,林则徐最后给左宗棠说了一句话,让左宗棠终生难忘:“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见李元度编纂《国朝先正事略》)。

李元度,湖南平江人,晚清著名学者,曾国藩幕僚,在江西两救曾国藩。著《国朝先正事略》,荟萃清朝一代有关文献材料,为巨著。他和左宗棠的关系也非常特殊,后病逝在主贵州布政使任上。左宗棠筹划建立楚军之前,曾到曾国藩大营密议,经常同李元度畅谈到二更天。

林则徐与左宗棠的忘年之交(左宗棠是如何继承林则徐衣钵的)(3)

此外,在秦翰才的《左文襄公遗事汇编》中对湘江夜话,也多有记述:

是日即宿舟中,为竟夕谈。谈次及新疆边事,忽举手拍左肩曰:“他日竟某之志者,其惟君乎! ”左亦殊自负,后卒如林言。左晚年尝引以语幕僚,谓一生荣幸,此为第一。是时,林即于舟中手书一联赠左,联云:“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境五典,八索九邱。”上款书“季高仁兄先生大人法正”,下款署“愚弟林某某”。左极感之,晚年犹悬此联于斋壁。(此文出自《清碑类钞》)

另,林则徐后人记述其家族事,也提到湘江夜话:

林则徐立即把自己在新疆整理的宝贵数据,包括新疆地理观察数据,战和守的计划,俄国的政治、军事情况及在边境的动态,全部交给了左宗棠。说:“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负。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此吾数载心血,献给足下,或许将来治疆用得着。”当时,左宗棠热泪盈眶,他回想自己二十岁中举后,多次会试落第,是个没有一官半职的落拓举人,名震四海的林则徐却对他如此器重,他表示决心不负林大人的期望。林则徐酷爱人才,经他提携推举使用的人才不计其数,左宗棠便是其中之一。1850年,当林则徐在赴广西督办军务,途中生命垂危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亲自口授并由次子代笔向咸丰帝写遗折,再次推荐左宗棠是绝世奇才。(见1984年的《苏州大学学报》作者林岷)

以上史料说明,左宗棠继承林则徐的学问事业,总结了自汉代以来的,中国治理西域的经验教训得失。他的塞防思想,源自于林则徐。这是他塞防思想的根源所在。

  1. 3. 左宗棠和林则徐幕友的关系

湘江夜话之时,林则徐自知身体欠佳。在西北六年,可谓是长途跋涉,身行万里半天下。回到老家后,也没有好好休息调养,就再次出任云贵总督了。他晚年的大部分时间,基本在长途行进中度过,这是他身体彻底受损的原因。

这次长谈,林则徐不仅把自己学问事业托付给了左宗棠,而且也将自己人脉也介绍给了左宗棠。

林则徐与左宗棠的忘年之交(左宗棠是如何继承林则徐衣钵的)(4)

在林则徐的幕府中,魏源、王柏心、黄冕三人最为突出。

尤其是,王柏心和左宗棠同在湖广总督张亮基幕府里共过事。左宗棠西征策略的制定,就得到了王柏心大力辅助。王柏心(1799—1873年),湖北监利(今洪湖市)螺山镇人,晚清学者,进士出身。尝周历陕甘各郡县,熟知回、蒙、藏各民族习俗性情,又贯通历代兴亡成败得失之源,写成《枢言》一书,发表其政事之主张。后张亮基调任山东,左宗棠与王柏心同舟而归,过其所居迈园,王柏心尽发所著录十数种见示,其早年所刻《枢言》一书,于历代兴亡成败得失之故,言之了然,尤多可采。

1866年10月14日(同治五年九月初六日),左宗棠接到改变后半生命运的谕令,调任他为陕甘总督。此时,左宗棠就任闽浙总督刚刚三年。进入浙江五年,他平定闽浙乱局,开设了福州船政局,正要大展宏图,干出一番事业。对于西调,他有些患得患失,一方面有些舍不得闽浙,另一方面更想在西北干出点事情,以回报少穆公(林则徐字少穆)知遇之恩。

林则徐与左宗棠的忘年之交(左宗棠是如何继承林则徐衣钵的)(5)

从福建到武昌,他和王柏心两次见面密谈。

第一次是路过黄州,两人汉皋军营相见。左宗棠询问关陇山川形势,用兵次第,及时务所宜先者。王柏心将他所知道都告诉了他。原来,王柏心曾在林则徐幕府及前陕甘学政侍郎罗文俊幕府中待过很长时间,遍历关内郡县,舆程日记,历历可稽,其于汉回藏蒙等部族习俗性情,知道的非常明了。两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自然就有林则徐对西北见解和看法。

后来,王柏心又赶到武昌黄陂,同左宗棠再次长谈。王柏心认为“为秦事不独在猛战,而在方略处置为远大之谋”。王柏心的观点,是对林则徐治理西北思想的继承,更是发展。左宗棠充分接纳了王柏心观点,坚持缓进急战之议,就是王柏心的启发。左宗棠曾归纳为:陕甘变乱,柏心认为平定之道,重在才略处置,不尽在强力战斗。(见《左宗棠全传》)

林则徐与左宗棠的忘年之交(左宗棠是如何继承林则徐衣钵的)(6)

不过,他对收复新疆持反对观点,左宗棠没有采纳,而是继承林则徐对俄国人的看法,坚持西进平乱收复新疆。

此外,魏源、黄冕二人对左宗棠的帮助也比较大。

魏源是近代史上的名人,他的《海国图志》就是在林则徐两广总督幕府中编成的。魏源主张:“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他还在广东虎门外之设立船厂炮厂,请西方技师进行教授。魏源又尝著《圣武记》一书,历叙清初平定外蒙古、新疆与青海之事实。新疆建省就出自魏源、龚自珍的观点。魏源有《漠南北建置行省议》,龚自珍有《置西域行省议》。这些观点后被左宗棠所继承和认可。魏源族里后人魏光涛,跟随左宗棠西征,曾任平凉知府,后为新疆首任布政使。

黄冕,尝从两江总督裕谦治海防,从陶澍办漕米海运,也是林则徐在江苏时之属吏。后因案戍新疆,曾协助林则徐在新疆兴办水利。后应林则徐要求,在甘肃用西法制造火炮、火枪、地雷、火药等。这要早于左宗棠的甘肃机器局近三十年。

可见,左宗棠不仅学问上、思想上,传承了林则徐的事业,也在人脉上继承了林则徐遗产,可以说进入了林则徐的朋友圈。

故而,秦翰才在《左宗棠全传》中评说:由是,吾人可知宗棠师承两贺,而上受陶、林两氏之知,下结林翼之好,联之以道义,申之以婚姻、学术、政事、友情、亲谊,自成一系统也。(以上资料多来自秦翰才的《左宗棠全传》)

4,在新疆,左宗棠继承了林则徐的政策

林则徐到新疆后,对西北形势,尤其中亚局势,有了明确的认识。中亚局势就是清中英三国的博弈。而其中最大的威胁是俄国人。为了了解俄国,他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实践。

首先,他搜集各方资料,撰成《俄国国纪要》。《俄罗斯国纪要》又名《俄国疆界风俗志》,是清林则徐撰地理书。一卷。首述俄罗斯建国始末,其次分述东、西,大,南、加区等俄罗斯、俄罗斯南新藩、北洋俄罗斯等各部地理山川、人口面积、政治制度,军械武备、物产贸易、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对与中国东三省,蒙古毗连之北洋俄罗斯论述尤详,并记其侵的略扩张。是研究中俄近代西北边疆较好参考资料。

在另一方面,他实地考察,把南疆八城都走遍了,提出充实边防,改进水利,提倡耕种,改屯兵为操防等观点。

对此,秦翰才在《左宗棠全传》中这样说:而则徐在新疆,尝开坎井以兴垦殖;宗棠则力助张曜办毡工以利灌溉。则徐在新疆教民纺棉织布(则徐以东南所用纺车授土人,遂名曰林公车);宗棠则教民育蚕缫丝,尤为规模则徐。又则徐尝创议储备西洋船炮,以御外侮,兴办畿辅水利,以解决北方民食问题;而宗棠在福州省城,开办船政局,晚年复拟拓制大炮,自西北入觐时,建议以所部协治顺直河道,均不啻即为贯彻则徐之主张。

可见,左宗棠对林则徐的事业的继承和创新。左宗棠后任两江总督,曾在江宁建祠,祭祀陶澍、林则徐两任两江总督,他写了一副对联:三吴颂遗爱,鲸浪初平,治水行盐,如公皆不朽;卅载接音尘,鸿泥偶踏,湘间邗上,今我复重来。由此,不难看出,左宗棠也自认为是林则徐的弟子。

1849年的这次湘江夜话,就是左宗棠的塞防思想的根源,左宗棠也是林则徐衣钵的继承者。

林则徐与左宗棠的忘年之交(左宗棠是如何继承林则徐衣钵的)(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