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防战顶级装备(脱胎于抗日战场)

文/大飞

想必大家对二战时期,美军对日军的压倒性攻势印象深刻。有如硫磺岛战役,美国海军炮轰日军阵地三天三夜,几乎推平折钵山。而后,日军在美军的“现代化”攻势面前毫无反击之力,战况几乎一边倒。

中防战顶级装备(脱胎于抗日战场)(1)

▲电影中美军炮轰硫磺岛一幕

自那之后,羡慕压倒性炮火的人们开始迷信更强大的火力对于战局的影响。这似乎是工业文明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量"而忽视"质"的一个典型表现。在军事上,武器的破坏力越来越大,射程越来越远,似乎真的能单凭这一点压垮对手,所以人们才会片面形成如此的思维习惯。

但是,战术真的在凶猛的武器前面已经没有价值了吗?我想三三制在战场上的出现和起到的作用,给出了另一种答案。

一、现代战场中的步兵阵形

有一种说法,现代武器发展的一个标志,就是武器火力越强大,步兵的单兵间隔拉得越远。

古代的密集阵型和以此为基础的集体冲锋,在现代战争中已经不适用,因为如果是密集队形的人员组成形态,哪怕是一个炮弹掉在士兵中,也会造成极大的伤亡。以弱势装备面对强势装备时更是如此。所以当时军队中总结道:

"要与装备训练较强的敌人作战,必须要疏散,指挥上要灵活,组织上有严密的战术,才能以小的损失,换取大的胜利。"——《一点两面三三制战术教材》,1948年5月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上,德军突击队便使用疏散队形作战,但是当时德国人的散兵战术并未能趋向于完善,在密集火力下没有取得太大的战术成果。所以在一次大战结束之后,在欧洲的战场上步兵战术为人所忽视,取而代之的是更进一步对武器火力的追求。

中防战顶级装备(脱胎于抗日战场)(2)

▲第一次世界大战

所以,最终现代散兵阵形,在中国战场上得以完善,三三制的的疏散队形和战术灵活性,出乎意料地在解放战争和朝鲜战场上克制了火力强大的对手。

如果火力和战术就如量和质的分别,那么这些战术成果证明了质在现代战场上依然有比人们想象中更大的功效。

二、以质胜量,以巧胜众

“三三制”战术的特点,就是以质胜量,以巧胜众,在看似悬殊的火力面前逐步吃掉对手的优势。这首先就需要敌人每次火力的使用,在我方军队身上体现不出预期的杀伤力。以此就可以知道,过去关于朝鲜战场,有些人经常强调中国军队依靠的人海战术,明显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中国军队所使用的“三三制战术”,正是强调避免笨拙的人海冲锋。

而这正是由于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人往往要在缺乏火力掩护的情况下冲锋陷阵,密集冲锋的人海战术必定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所以逐渐地在抗日战争中形成了这套散兵队形的作战经验。到了在解放战争时期,这套战术已经非常成熟。

中防战顶级装备(脱胎于抗日战场)(3)

▲影视剧中的“三三制战术”画面

三三制战术以小组为最小单位,每个小组三人,一个班三个小组,三个班组成一个战斗小群。每个单兵之间相距6~8步,所以一个战斗群散开来,可以将800米长的战斗线范围覆盖。这是因其分散的作战方式,而获得减少被杀伤的防御力。

此外便是战术上的灵活性,其主要体现在指挥者的指挥职能上。以每个班为单位,班长、副班长和第二组长分别直接指挥一个战斗小组,副班长和第二组长又分别听令于班长。由班长率领战斗班根据战场上的具体战况和地形,直接下达作战策略。战斗中进攻、掩护、支援,分工明确,又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中防战顶级装备(脱胎于抗日战场)(4)

▲三三制战术图解,图源:网络

自此,能降低步兵伤亡率和具有高度灵活性的现代散兵战术成熟后,“三三制战术”便开始在战场上发挥能量。

三、战场上大放光彩

“三三制战术”并未仅仅流传于纸面,它总结于抗日战争中,在随后的战场上则大放光彩。

解放战争初期的秀水河子战役中,解放军夜袭包围了美械国军,并在对方密集的火力中层层逼近,最终成功地突破对方火力网,将对手歼灭,完成了东北战场上的第一个歼灭战。

中防战顶级装备(脱胎于抗日战场)(5)

在这场战役中,解放军战士凭借“三三制战术”突破对方美械军队密集的火力,以战术上的质量胜过火力上的数量,是三三制战术的一个有标志性的经典战役。由这个战役的巨大战果,也可以看出这个战术在此时已经趋向于成熟。

之后,在朝鲜战争的战场上,面对火力更加强大的美军,志愿军再次使用起三三制战术来。最终,灵活多变的中国步兵队伍让美军吃尽苦头,其中最熟悉三三制战术的东北野战军在和美军的交手过程中,也伤亡最少。这种作战方式不仅让中国军队在和美军的对抗中屡屡获胜,也让三三制战术更声名大响。

中防战顶级装备(脱胎于抗日战场)(6)

再之后,在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中,这个时代的中国军队被誉为近代轻步兵的巅峰。最著名的战例,就是战场上的庞国兴三人组深入敌后,游走于500多名敌军之间,摧毁3个炮兵阵地,更成一段佳话。

有如上种种事例和战果,以灵巧的轻步兵战术,屡屡克制强敌,让现代化的军工火力,消解于战场上士兵的高度自主性。因此,“三三制战术”才成为热兵器战争以来的一大经典战术。

参考文章:《内战时解放军被美国西点军校奉为经典的战术》,王云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