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为什么能住鬼屋(秀才隐疾不愿进婚房)

清朝时,有个秀才名叫祁箎,父亲在陕西甘泉县做县令,他随父在县衙内做文书。祁箎从小聘定了吴氏的女儿,尚未迎娶。十九岁这年,父亲叫他回家乡江南迎娶吴家女儿,再回陕西。回到家乡,祁箎暂住在堂伯父家,伯父收拾出西厢房供他居住,准备成婚事宜。

秀才为什么能住鬼屋(秀才隐疾不愿进婚房)(1)

回乡完婚

由于祁箎家人远在陕西,婚事主要由吴家操办,吴家布置了新房,一个月后,敲锣打鼓,祁箎入赘吴府。按说新婚燕尔,小两口应该如胶似漆,形影不离才对,但是婚礼才过了三天,祁箎就在岳父家呆不住了,总是偷偷跑回伯父家,一直呆到太阳落山才回吴府。起初家人以为他不熟悉吴府,呆着别扭,也就没多想。

谁知过了十日,祁箎又直接住回了伯父家的西厢房,晚上也不回吴府了,使劲逼迫才回岳父家去看看。虽然不知道祁箎为什么不愿意呆在吴府,但伯父觉得长此以往,不是个事儿,势必影响小两口的感情,和两家的交情。正好祁箎的父亲也来信催促,伯父只好代父亲斥责了祁箎,责令他带着新娘动身前往陕西。

秀才为什么能住鬼屋(秀才隐疾不愿进婚房)(2)

动身出发

伯父也松了一口气,一晃眼季节更迭,几个月又过去了。堂伯父家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家里的一个漂亮丫环纤纤,肚子一天天大了起来,无法掩饰,叫来大夫一诊,果然是有了身孕。发生了这样败坏门风的事,堂伯父非常生气,起初疑心是儿子祁磬干的,仔细责打盘问,却不承认,又把所有可疑的男丁都排查了一遍,也没有结果。

纤纤自己也咬死不承认干了坏事,很快临盆,生下个男孩,伯父要把婴孩丢弃,伯母心软,用襁褓裹了小生命,偷偷送到了育婴堂,私下给了育婴堂五万铜钱,作为孩子的衣食费用。从此也不让纤纤在内服侍,在外面做些粗活脏活,家人见了她也多有鄙夷。家丑不可外扬,很快此事也无人再提起。

秀才为什么能住鬼屋(秀才隐疾不愿进婚房)(3)

丫环产子

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客人叫乐臼,是个风流人物,从福建回江南探亲,也借住在伯父家。看到了纤纤虽然干些粗活,却是个漂亮胚子,心生怜爱,便想聘去做妾。家人告诉他,纤纤曾生下私生子,不太检点,乐臼却并不在乎。伯母觉得纤纤能够出嫁也算是个好去处,比在这干粗活强,就答应了,并不受聘礼,让乐臼好生对待纤纤。

临行时,纤纤哭着跪在伯母面前,拿出一只玉蟾蜍,说道:感谢夫人大恩,永不敢忘,唯有一个心愿,如果我的孩子还活着,等他长大后,请把这块玉佩传给他。伯母答应下来,哭着跟纤纤分别。纤纤跟着乐臼回到福建,彼此敬爱,一年后,原配去世,纤纤升为正室,生儿育女。乐臼从此也时来运转,从一个幕僚节节高升,做了知州。

秀才为什么能住鬼屋(秀才隐疾不愿进婚房)(4)

过得不错

消息传到伯母耳朵里,非常欣慰,还经常偷偷跑去育婴堂,看望纤纤的孩子。直到孩子长到五岁,伯母临终前,把玉蟾蜍交给了孩子,第二年伯父也过世,只有祁磬还知道,纤纤的孩子在育婴堂。再说祁箎回到陕西后,一晃十六年过去了,夫妻二人的关系,果然一直不和睦,也没有生儿育女,妻子吴氏郁郁寡欢而死。不久,祁箎的父亲也死在了任上。

祁箎扶着父亲和妻子的灵柩,回家乡来安葬,接待他的是祁磬,祁磬比祁箎年纪稍小些,祁箎为兄。一切事宜办妥之后,兄弟二人喝酒聊起天来。都是平辈,出语也无忌讳,堂弟就问祁箎为何没生个一儿半女?祁箎也不隐瞒,长叹一声,说道:自作孽啊。接着问起堂弟,家里的丫环纤纤哪里去了?堂弟说嫁到福建,还做了夫人,听说过得不错!

秀才为什么能住鬼屋(秀才隐疾不愿进婚房)(5)

兄弟叙旧

祁箎这才坦诚相告,原来当年借住在伯父家中时,祁箎与纤纤相互爱慕,有了私情,而且感情很深,所以入赘到吴家后,也天天跑回来与纤纤私会,不愿住到吴家去。有一天,二人正做到关键时间,忽然伯母站在窗户外面,大声喊纤纤出来做事。这一声喊,虽然没有暴露两人的私情,但是正在关键时刻,祁箎受到了惊吓,从此雄风不振,如同太监一样,求遍名医也没治好。

也正因此,后来他与吴氏只有夫妻之名,却行不了夫妻之实,吴氏郁郁寡欢而亡;同样也是没有留下子嗣的原因。说着祁箎放声音恸哭起来,祁磬却哈哈大笑,说道:十六年前的悬案破了,祝贺哥哥你有儿子了!说起这些,哥哥你还连累我被父亲打了一顿,应该好好报答我。祁箎疑惑不解,祁磬就把纤纤生下孩子的事,细细给他讲了一遍。

秀才为什么能住鬼屋(秀才隐疾不愿进婚房)(6)

父子相认

祁箎简直不敢相信是真事,二人来到育婴堂,把男孩叫出来,外表清秀俊美,确有自己年轻时的样子。再看到孩子佩戴的玉蟾蜍,祁箎认出,正是当年自己送给纤纤的那枚,放声痛哭,父子相认。祁箎为孩子取名玉蜍,字曾弃,悉心培养下,玉蜍二十岁成秀才,三十岁中进士,任部曹官,娶名门妻,生儿育女,孝顺父亲。玉蜍想给父亲添个小妾照顾起居,祁箎死活不要。

秀才为什么能住鬼屋(秀才隐疾不愿进婚房)(7)

亲同手足

后来玉蜍进京做官,与同龄人乐桐交好,有一次到乐家做客,乐母看到,眼眶湿润,问他可有一枚玉蟾蜍?玉蜍拿出玉蟾蜍,乐母已经哭成泪人,母子相认,原来乐母便是当年远嫁福建的纤纤,互述经历,玉蜍与乐桐同母异父,玉蜍为兄,乐桐为弟,从此亲如手足。这件奇事记录在清代学者宣鼎的著作《夜雨秋灯》中,真实性已无从考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