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近些年有高评价的电影吗(只要成龙还在拍电影)
文/天兆说
《八佰》《少年的你》《刀背藏身》等多部重磅影片撤出暑期档的消息曾让影迷心碎不已,好在《哪吒之魔童降世》《扫毒2》《烈火英雄》等电影撑起了暑期档大旗。
暑期档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有“胜者”,则必有“败者”。
8月9日上映的《上海堡垒》则是其中的“佼佼者”:影片耗时6年,制作成本高达3亿人民币,堪称暑期档最土豪的影片。但可惜的是,《上海堡垒》一经上映便遭遇了铺天盖地的差评,上映10天票房仅仅过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还没等观众从《上海堡垒》中回过神来,一部“中俄合拍”魔幻大片《龙牌之谜》空降暑期档,又把观众雷的外焦里嫩。
比起印度、好莱坞等国电影,俄罗斯电影在我国略显冷门,前段时间的《绝杀慕尼黑》虽深得业内人士褒奖,但大陆票房也只有9000万人民币。《龙牌之谜》则因有了成龙和施瓦辛格的加盟,而备受影迷期待。
但等影片上映后,观众傻眼了。敢情成龙和施瓦辛格只是客串,和主线基本没有任何关系,两位国际巨星所谓的首次银幕对决也如同鸡肋,毫无爆点。
去掉成龙和施瓦辛格两位动作巨星的情怀分,《龙牌之谜》更加惨不忍睹,剧情不东不西、故事生搬硬套,再加之演员尴尬的演技和谜一般的配音,《龙牌之谜》成为了2019十大烂片的有力候选作品。
在口碑低迷的情况下,《龙牌之谜》上映5天仅仅取得1600万人民币票房,怎一个“惨”字了得。
电影被吐槽的同时,关于成龙“烂片专业户”“晚节不保”的声音不绝于耳。不可否认,近些年来成龙出演的电影不论是口碑还是票房均严重下滑,成龙电影难现往日辉煌。
但回顾成龙的电影作品和他为华语电影的付出后,我们则有必要重新下一番结论:
从票房毒药到国际巨星时间来到1976年,远在澳大利亚做调酒师工作的成龙意外被罗维相中出演电影《新精武门》,正式开启了银幕之旅。
《新精武门》全方位向李小龙靠拢,罗维试图将成龙包装成第二个李小龙。但事实证明,世界上只能有一个李小龙,其与生俱来的气场是成龙模仿不来的,最终影片票房惨败。
之后,成龙又主演了《少林木人巷》《少林门》《剑花烟雨江》等多部功夫片,但票房悉数惨败。那时的成龙主演的电影无一例外全部“扑街”,可谓名副其实的“票房毒药”。
心灰意冷的成龙准备打道回澳大利亚继续当调酒师,幸亏当时电影公司老板吴思远看中了成龙在《少林木人巷》的表现,又给了成龙主演电影《蛇形刁手》的机会。
这一次,成龙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电影《蛇形刁手》一经上映便掀起了港产功夫片的喜剧风潮,成龙靠着这部电影火遍大江南北,一举摘掉“票房毒药”的称号。
《蛇形刁手》后成龙又出演了多部票房大卖的功夫片,一跃成为香港超级巨星。1980年,在嘉禾影业的支持下,成龙赴美拍片。
但在好莱坞成龙没有延续辉煌,反倒是重新跌回了谷底。
不会讲英语、剧本没有主动权、没有专业的武师......在此困境下成龙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杀手壕》《威龙猛探》《炮弹飞车》等影片缺乏成龙电影贯有的“灵性”,不论是质量还是票房都与成龙在香港时期所拍摄的电影相差甚远。
初闯好莱坞的成龙败下阵来,失意的回到香港。
凡事都有两面性,虽没能在好莱坞打出一番名堂,但成龙借此拓宽了自己的格局和视野,回港后所拍摄的电影更加现代化、国际化。
从好莱坞归来的成龙脱胎换骨一般,《快餐车》《警察故事》《飞鹰计划》等佳作频频问世,无替身、极限动作、滑稽打斗等元素让成龙电影成为动作片领域一朵“奇葩”,成龙迎来了电影事业第二春。
经过多部动作佳片的铺垫,成龙在1994年实现了大爆发:成龙与唐季礼合作的动作片《红番区》在香港豪取5700万港币,位居年度票房第一;不仅如此,影片成功打进美国市场,成龙精彩的动作赢得了美国观众的喝彩。最终影片豪取3234万美元票房,一举打破当时最卖座华语片记录。
《红番区》搏命一跳
凭借电影《红番区》,成龙成功打入了美国主流市场,好莱坞纷纷向这位中国演员抛橄榄枝。
在拥有剧本主动权的情况下成龙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1998年《尖峰时刻》横空出世,影片北美豪取1.41亿美元票房。3年后上映的《尖峰时刻2》表现更为出色,影片全球票房高达3.4亿美元,一举将成龙推上事业巅峰。
2002年10月4日,成龙的名字被刻在好莱坞星光大道第2055颗星星上。这一天,也被定名为“成龙日”。
至此,成龙成为了继李小龙之后最具影响力的功夫明星,成龙电影不再是简单的银幕作品,更成为了中国功夫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
从“隐退江湖”到王者归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成不变的功夫喜剧渐渐不受美国观众待见。
《尖峰时刻2》后,成龙主演的《上海正午2》《80天环游地球》等影片市场表现力逐渐下滑;另一方面,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迅猛,潜力巨大。于是成龙便及时从好莱坞功成身退,将工作重心转移至香港。
从好莱坞归来的成龙立马为观众献上《新警察故事》这出好戏。
区别于以往成龙电影搞笑风格,《新警察故事》含有大量内心戏和感情戏,充满悲凉之感,再加上火爆的枪战和拳拳到肉的打斗,影片可谓是一部“非典型”的成龙电影。
《新警察故事》最终在大陆拿到了4300万人民币票房成绩,一举打破十年内港片在内地的票房纪录。但比起影片1.2亿港币的高昂制作成本,这点票房可谓杯水车薪。
虽然《新警察故事》票房不及预期,但影片口碑不俗,成龙有条不紊的开展电影计划。《神话》《宝贝计划》等影片市场反响不俗,均取得了近亿人民币票房。
另一方面,好莱坞仍然没有忘记成龙,2007年《尖峰时刻3》强势回归。影片本视为成龙于好莱坞重返巅峰之作,但意外的是影片北美票房仅达到成本线,不复当年之勇。
2008年,狮门影业找来了成龙和李连杰两位功夫巨星,气势汹汹捣鼓出了《功夫之王》。虽有“成龙和李连杰首次银幕对决”的噱头,但影片却因离谱的剧情、乱七八糟的人物、不清不楚的神话背景而饱受诟病。
成龙和李连杰的对决虽娱乐性十足,却少了本应有的史诗感。
《功夫之王》后,成龙开始“变了”。
从《新宿事件》《辛亥革命》可以看出,成龙有意回归演员的本质,更深入塑造一名角色;从《大兵小将》《功夫梦》可以看出,成龙有意充当绿叶,提携新人;从《新少林寺》和《邻家特工》可以看出,成龙承认自己老了。
很长一段时间内,成龙虽频频亮相于大银幕,但成龙电影却处于“隐退江湖”的状态。
当观众以为成龙要隐退之时,2012年成龙带着电影《十二生肖》宣告成龙电影王者归来。
作为成龙第101部电影作品,《十二生肖》意义不言而喻,再加之成龙曾多次表露影片为自己最后一部动作片,更加激发了观众的观影兴趣。
《十二生肖》没有辜负观众的期望,影片横跨巴黎、台湾、香港、北京多地,保持了成龙电影惯有的国际化;打斗精彩不失乐趣,轮滑衣追逐、荒岛寻宝、空中抢宝等桥段让人大开眼界;再加上追溯国宝的电影主题,让成龙这次的收官之作显得尤为厚重。
最终,《十二生肖》收获8.4亿人民币的不俗票房。作为一部成龙电影,《十二生肖》无疑是成功的。
58岁的成龙用搏命的演出为成龙电影完美收尾,王者归来即离去,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食言”后的放飞自我但当观众还没唏嘘完时,成龙就打了自己的脸。一年后,成龙主演的《警察故事2013》上映。
影片虽打着“警察故事”的名号,但内无论是叙述风格和动作场面都完全背离了原版《警察故事》。此时的成龙还记得在自己在《十二生肖》“最后一部动作片”的承诺,《警察故事2013》中打戏便明显缩水(但也不少),有了更多文戏。
值得一提的是,每当成龙试图在作品中寻求突破时,电影的反响都差强人意。
虽然成龙在《警察故事2013》中突破了自己以往的银幕形象,甚至为角色放弃了一头秀发剪了个寸头,但无奈王者带不动一帮青铜,混乱的叙事结构和青年演员尴尬的演技让影片难成佳作。
不过《警察故事2013》的市场表现不俗,最终取得了5.34亿人民币票房。对于一部成本不高的犯罪电影来说,已经足够了。
2015年,成龙又带着古装动作大片《天将雄狮》强势登场。
《天将雄狮》耗资4亿人民币,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讲述了西汉汉元年间成龙饰演的霍安保卫丝绸之路和平的故事。影片本身题材稀缺,再加之一众中外大牌的加盟,让影片颇具史诗感。
但真正看完影片后观众傻眼了,《天将雄狮》非但没有史诗感,反倒是充满了“矫情”。
整部电影看下来,《天将雄狮》都在讲述一个主题:和平。和平没错,但如何在影片中弘扬和平是个大问题,影片则选择了简单粗暴的“唠叨大法”。成龙饰演的霍安无时不刻念叨着团结、和平......话虽不假,但这种站在高处讲大道理的方式仍旧难让人信服。
本应充满热血之情的《天将雄狮》被拍成了“古装主旋律片”,不经让人大呼可惜。
之后,成龙进入了“高产期”,《绝地逃亡》《铁道飞虎》《功夫瑜伽》接连上映,票房节节高升,但影片口碑却不断下滑。三部影片都含有浓厚的成龙电影元素,武打、冒险、喜剧、国际化一应俱全,但比起以往的成龙电影,依然逊色不少。
《绝地逃亡》剧情随意套路十足,“一黄一白”的人物设置明显吃老本;《铁道飞虎》反派脸谱化严重,堪称抗日神剧;《功夫瑜伽》中规中矩,可惜结尾众人尬舞的场景实在雷人,让观众难以接受。
这三部电影仅仅空有成龙电影的外壳,没有成龙电影的魂。
即便如此,三部电影依旧取得了不俗的票房,尤其是《功夫瑜伽》豪取票房17.49亿元人民币,夺得2017年春节档票房冠军。
三部电影的口碑不佳也渐渐让成龙口碑透支,关于成龙是“烂片专业户”的声音此起彼伏。观众对于成龙依然敬佩,但对成龙电影却渐渐失去兴趣。
自《功夫瑜伽》后,成龙电影票房便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
2017年,一部“非典型”的成龙电影《英伦对决》上映。成龙一改往日诙谐的银幕形象,饰演一位充满愤怒和悲情的老人“关玉明”。
在片中,为了给遇害的女儿报仇,关玉明独自一人踏上复仇之路。阁楼缠斗、丛林搏杀、密室枪战......63岁的成龙用少而精的打斗告诉观众自己老当益壮,依然能为观众奉献优质的电影作品。
成龙虽拼命,《英伦对决》质量也不错,但碍于成龙先前被透支的口碑和影片本身娱乐性不高的原因,《英伦对决》最终仅获得5.4亿人民币差强人意的票房。
《英伦对决》的好口碑只能说是成龙电影的“回光返照”,在后续的《机器之血》《解忧杂货店》《神探蒲松龄》中,成龙电影彻底陷入低口碑、低票房的漩涡中。
《机器之血》作为成龙首部科幻动作电影,耗资6000万美元,集结了成龙、罗志祥、欧阳娜娜等明星,可谓看点十足。但市场反馈却并不理想,《机器之血》最终票房仅有3.05亿人民币,亏出天际。
《解忧杂货店》成龙只是客串,本以为原著温情的主题能让成龙借此恢复口碑,但无奈影片依旧十分不争气的成为烂片,永远被挂在翻拍小说失败案例的耻辱墙上。
今年年初的《神探蒲松龄》更是惨上加惨,本以为今年的春节档是神仙打架,没曾想刚开打,成龙这位“老神仙”就被打下天界,影片票房最终仅取得1.53亿人民币。要知道,成龙当年可是称霸春节档票房冠军的人,如今战绩如此低迷,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成龙曾说过:“我到好莱坞拍电影最大的目的就是挣钱,然后我再把钱投到香港更多年轻导演的身上,鼓励他们拍片”。事实证明,成龙不仅仅是投钱鼓励新人导演,更是身体力行践行他的承诺。《机器之血》《解忧杂货店》《神探蒲松龄》三部电影中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都是年轻的面孔:
张立嘉在拍摄《机器之血》前,导演作品仅有一部,《神探蒲松龄》导演严嘉亦是如此;《解忧杂货店》导演韩杰虽有拿的出手的文艺片《Hello树先生》,但叫好不叫座。
但很可惜的是,成龙的好心没能取得市场的好报。就算有成龙坐镇,烂片依然是烂片,观众依然不会买账。
很难相信,曾经那个在大银幕上蹿下跳的成龙已经65岁,就算成龙再能打,到了这个年纪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深知这点的成龙自觉在电影中少了很多危险的打戏,转手交给了青年演员,自己承担了更多文戏。
但很可惜电影硬件不过关,成龙的这番好心在观众心中反倒成了“放飞自我”,成龙对电影的热爱反倒成了透支口碑。
动作演员的“宿命”只要是动作演员,都会面临“年龄”这个大问题。当动作演员因年龄所困,不复当年之勇时,还能留下些什么?
65岁的成龙依旧上蹿下跳,向观众证明自己老当益壮;
72岁的施瓦辛格手握武器,向观众诉说终结者终将归来;
73岁的史泰龙抽出了尖刀,向观众宣告老兵不死;
89岁的伊斯特伍德皱皱眉,向观众宣告传奇永不消亡......
即使自己已步入花甲之年,成龙依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拍好每一部电影。成龙本可以在自己的荣誉上高忱无忧、远离“打打杀杀”的银幕生活,但成龙终究是成龙,他终究还是离不开他热爱的电影。
“爱国”、“和平”、“止战”,成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电影中传递这些最朴素的道理;扶持、投资、鼓励,成龙用自己的行动为中国电影献出一份力。抛开电影质量不谈,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有责任、有担当的中国电影人形象。
成龙电影光辉不在不假,但请务必保留对成龙的一份尊重。毕竟,他让中国电影走的更远;毕竟,他让中华文化流向世界;毕竟,他早已不在年轻。为电影事业献身,这就是成龙的宿命。
成龙仍然活跃在大银幕上,对于观众、对于华语电影都是一件幸事,中国能有这样一位对电影孜孜不倦的老人,我们还能苛求什么呢?
我是天兆说,喜欢我文章的朋友记得点赞和关注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