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文脉赋能城市发展(文旅赋能市民幸福生活)
惠民演出活动送到建筑工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立足资源优势,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我市被授予“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东亚文化之都”“中国十佳数字阅读城市”“全国十大工业旅游目的地城市”等多项殊荣。
进社区、进校园、参加展会,非遗持续走到市民中间。
提升服务水平,公共文化添彩幸福生活
10月4日至7日,济南市文化馆、济南市曲艺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中国梦·非遗行”进基层暨党员文化志愿小分队活动相继走进济南轨道交通建设一线及历城区南龙湾村、蟠龙村、神武村,开展专场演出活动。
欢歌起舞,共唱祖国赞歌。“党员文化志愿小分队”的演员们连续两天为观众献上了多台精彩的文艺演出,歌曲、舞蹈、器乐、曲艺等形式多样的精彩节目轮番上演,令观众耳目一新,大呼“过瘾”。系列演出和展演活动在展示非遗魅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发挥了文化志愿服务的重要优势,用情感和热情传递问候,用音乐和舞蹈放飞祝福,与基层群众和城市建设者共同为祖国庆生。
据了解,像这样的文化惠民演出,每年我市将举行8000余场,“泉城大舞台”“公益演出走基层”“戏曲进校园”“中国梦·非遗行”……从城市到乡村,展演活动的触角延伸到城市最小“细胞”,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够欣赏到高水平的文艺演出。
在济南,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带来的便利触手可及:周末,带孩子参加市文化馆“新市民·新课堂”公益性艺术辅导培训,或到市美术馆、市博物馆观看一场展览;沿途公交车或地铁上书香氤氲,扫码即可免费畅读海量优质阅读资源;家门口新开了一家泉城书房,遛弯儿的时候可以顺便借还书;在“爱阅快借”平台借书,图书直接快递到家。
生活在济南的人是幸福的。不断建起的公共文化设施、不断提升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这座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最美注脚。经过多年发展,全市有国有博物馆(纪念馆)66个,国有美术馆6个,公共图书馆14个,文化馆13个,图书馆、文化馆分馆462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300余个,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实现全覆盖。
在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我市还创新服务形式、服务手段和服务内容,以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夯实基层公共文化阵地,提升文化服务环境,为群众当主角秀才艺提供了活动场所。2021年,全市14个公共图书馆、172个文化馆(站)在免费开放的基础上,面向不同群众开展经典诵读、阅读分享、公益音乐会、艺术沙龙、手工艺作坊等公共阅读和艺术普及活动,累计2.6万余场次。全市5301个村居(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坚持常态化开放运行,为群众提供读书看报服务、公益讲座及广场舞培训等。群众依托基层阵地,自发参与文化建设,组织大大小小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活动50余类,参与人数达400多万人次,使“基层小中心”成为满足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文化大舞台”。
我市还打通各类图书馆运营系统技术壁垒,包括省市区(县)三级公共图书馆、部分驻济高校图书馆、泉城书房在内的300家图书馆(室)实现图书通借通还;而全国首个没有纸质图书的泉城书房·数字阅读空间也已建成,读者扫描二维码即可将电子书借阅到移动终端随时随地阅读;市图书馆还从图书采购经费中拿出300万元,开展“你看书我买单”精准服务;今年,在首批23条线路220部爱阅巴士的基础上,我市又推出书香地铁行动,在轨道交通1、2、3号线打造3列18节主题车厢,扫码即可免费畅读海量优质阅读资源。
今年8月,“爱阅快借”平台启动,持济南市图书馆借书证的读者,只需登录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爱阅快借”,就可轻松享受网上借书服务。每人每次最多可借3册,每证每月最多可借2次。系列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了服务效能,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未来,我市将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加快推进济南市博物馆新馆建设,指导区县建设提升一批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街镇综合文化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新建泉城书房、泉城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造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布局。
活化资源,让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育人培元
济南市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全市共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37处,其中国保单位30处,国有馆藏文物20余万件,大辛庄遗址、焦家遗址等8个考古发现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城子崖遗址入选国家“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济南泉·城文化景观”遗产项目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考古遗址是城市文脉的历史见证,而遗址公园的建设,除了保护、展示等意义外,还有着科学研究、教育传播等功能。我市加快推进遗址公园建设: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挂牌开放,大辛庄遗址公园概念规划初稿已经完成,章丘区洛庄汉王陵考古遗址公园被列入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文物是有形的历史文化载体,非遗则是人类无形的文化遗产。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非遗传承保护,先后出台《济南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措施及实施细则》《济南市建设“曲山艺海”大码头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组织开展非遗活态传承八大工程,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推动非遗活态传承。
济南同时是一片红色文化深厚的革命热土。济南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共有87处之多,中共山东省委秘书处旧址、大槐树机厂工会旧址、大峰山党性教育基地……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红色遗迹,铸成了这座城市的红色基因和精神密码,在新时代更是历久弥新、薪火相传。
济南市发挥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富集优势,采取多种措施让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活起来、传下去,更好地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进人心,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育人培元的现实价值。
围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全市各级公共文化场馆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千余场,包括传统戏曲、地方曲艺、民俗艺术、书法展览等活动,与传统节日代表的文化内涵相呼应;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通过对古籍进行扫描、翻拍等方式复制出版,充分发挥古籍社会价值和史料研究价值;选取有特色的古籍、碑帖拓片、字画等进行文创开发,目前已开发出文创产品近百种;我市芙蓉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朱家峪村、大峰山革命旧址等12个项目入选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其中小广寒电影院旧址、府学文庙、老舍旧居、奎虚书藏等5项获评文物建筑保护和活化利用示范案例。文化,在济南“活”起来、“火”起来,走到广大市民身边去,融入到城市发展的血液中,成为这座城市书写新的灿烂未来的坚实支撑。
近年来,济南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在用足红色故事这个“好教师”、用实史料文物这个“活教材”、用活纪念场馆这个“大课堂”上做文章,出台了《济南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意见》,完成一大批革命文物保护工程,推出“英雄济南”红色旅游线路,建成大峰山等一批党性教育基地,切实发挥好红色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市充分发挥“红色高地”优势,发动“红色”宣讲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旧址等阵地,运用红色歌曲、红色文艺等方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百姓宣讲活动。今年我市印发《关于高质量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整合提炼我市红色文化蕴含的廉洁理念,依托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济南战役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举办红色廉洁文化专题展览,讲好济南早期党组织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党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故事。推动红色资源与廉洁教育、旅游等融合发展,推出毛主席视察济南红色旅游线、济南战役红色旅游线、莱芜战役红色旅游线、八路军抗日红色旅游线等济南红色廉洁教育精品线路,打响“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诞生地、解放战争经典战役体验地”红色廉洁文化品牌……
我市积极培育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培养文化新动能,文化产业释放新活力
在章丘区文祖街道,济南友谊葫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就坐落在“齐鲁古道·文旅走廊”上。谐音“福禄”的葫芦,自古就被先人们视作吉祥的象征。传统葫芦雕刻技艺是章丘古老艺术的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今天,非遗传承人马友谊凭借自己精湛的技艺和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在葫芦上雕刻出多种形态,作品精美绝伦,成为远销海内外的工艺品。
把城市软实力渗透到城市硬实力之中,让看得见的城市物质建设变得更加有文化、更加有情调,是文化产业一直在做的事情。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离合器厂变身市中区JN150创意设计文化工场,园区年客流量达到80万人次;胶济铁路博物馆不但有各种文创产业,还开展了“沉浸式”研学剧、音乐沙龙等活动,百年建筑焕发新活力;位于平阴一个小村子的绿泽画院,产品远销西欧、北美等地区……这些文化产业园区以生动故事和鲜活典型,展示着济南文旅融合的新成绩。
据了解,2021年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326.82亿元,规模以上文化企业521家,实现营业收入866.4亿元。拥有市级已建、在建文化专业市场21个,文化产业园区60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创建单位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7个,集聚企业、机构近2000家。
从全市文化产业的总体情况看,头部企业领军优势明显。“济南出版产业集群”被确立为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全市出版物发行单位1935家,印刷企业855家,形成了完备的出版、印刷、发行垂直产业链,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山东出版集团进入全国文化企业30强,山东世纪开元连续4年成为中国印刷互联网品牌冠军,山东双泽、济南译软、山东友谊出版社、明天出版社成为国家重点文化出口企业,东港印务、世纪金榜、星火国际传媒等均处国内行业领先地位。
新兴业态发展方兴未艾。影视产业再现活力,成功举办吴天明青年电影高峰会,吸引爱奇艺、橙果影视等20多家影视企业落户,山东云雁等本土网络剧制作企业异军突起,多部影片上映院线,《三泉溪暖》《警察荣誉》在央视、卫视热播。
动漫产业稳步发展。推动重塑“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金字招牌,有动漫类企业130余家,占全省的21.6%,从业人员8000多人,年产值8亿多元。
电竞产业蓬勃发展。举办2021王者荣耀全国大学生职业联赛总决赛、首届“泉”民电竞嘉年华等电竞活动,吸引全球上亿观众观看赛事直播。推动RW侠战队落户济南,改变了我市无专业电竞战队的历史。
新媒体之都建设初见成效。贝壳视频等短视频制作企业蓬勃兴起,中国新媒体发展年会永久落户济南,成立全国新媒体联盟,吸引今日头条等20余家知名新媒体企业落户济南。
时尚文化产业迅速发展。举办时尚产业高峰论坛、迷笛音乐节、耳立音乐节等活动,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沉浸式文化新业态全面开花。
文旅产业对消费引领作用日益显现。济南获评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历下区获评首批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县(市、区),章丘区获评首批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县(市、区),成功创建古城特色文化街区、印象济南·泉世界、济南方特·东方神画3家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和济南融创文旅城、融汇济南老商埠文化旅游休闲街区、柒坊巷街区等4个山东省首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连续6年举办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活动,直接带动文化和旅游消费近6亿元。(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