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郑桥大佛岩洞 仙居县大佛洞一线天

刚刚走过江南第一洞——仙居县桃源洞,又来到了在丹霞地貌的山洞中,位列全国第二的仙居大佛洞。

仙居郑桥大佛岩洞 仙居县大佛洞一线天(1)

大佛洞,当地居民更多地称之为大佛岩洞,因洞大佛大而得名,位于仙居县郑桥村。旁有郑桥水库,每当深秋时节,水库里的红红水杉都能吸引大批的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报到。

这次吸引我们再次而来的,不是大佛洞,也不是郑桥水库,因这两个地方来过多次了。这次是奔着大佛寺旁边另一景点一线天而来,早就听说过,但不知道路径未能成行。早两天一个朋友发了驴友穿越一线天的小视频,终于决定来探一探路,看看能不能找到一线天。

仙居郑桥大佛岩洞 仙居县大佛洞一线天(2)

大佛寺门口的“奇洞胜景”石碑

虽然是乡间的道路,但汽车还是能够穿过田间小道直接到达大佛寺的门口。刚好有几个附近的村民从杨梅山上下来,村民热心地指点我们就从大佛寺右侧的杨梅山上去,大概五六百米就能到达一线天的入口。村民说,今天天气有点热,你们到了洞口就会感到很凉快,很多外地的驴友一到洞口就会先合影的,景色很好。村民卖力地推销着他们引以为傲的景点,我们非常乐意接受,也算一拍即合了。

仙居郑桥大佛岩洞 仙居县大佛洞一线天(3)

仙居郑桥大佛岩洞 仙居县大佛洞一线天(4)

同行之中,一女士脚有伤,就把她扔在大佛寺里了,让青灯古佛先陪伴她一会。我们沿杨梅山的小径而上,淳朴村民诚不欺我,果然不用多少时间就到了一线天的入口,果然让我们惊艳,也果然让我们先停足拍照。

仙居郑桥大佛岩洞 仙居县大佛洞一线天(5)

旅游不拍照,出行就没有了灵魂!

仙居郑桥大佛岩洞 仙居县大佛洞一线天(6)

一线天又叫锯板岩,意思是这条裂缝是用锯子锯板一样锯出来的。其真正形成的原因应该是大自然地壳运动分裂而来吧。

仙居郑桥大佛岩洞 仙居县大佛洞一线天(7)

一线天长约一公里,高度大概一百多米,窄的地方只能容一人侧身挤过,幸亏我们几个都不算胖子,顺利而过。宽的地方有个五六米的样子。由于前一天刚刚下过大雨,里面湿漉漉的,原来被山顶上绿植蓄着的雨水也滴滴答答渗了出来,就像下着毛毛细雨。过了最窄处,中间宽了起来,旁边有一条贴着岩壁的小道,不高,人得弓着身子走,一不小心就会碰头。再往高处走,有一段泥浆小道,很滑,爬起来很吃力。这爬,是两手两脚同时着地的爬,小心翼翼的,怕滑着摔倒,最终我们顺利到顶。

仙居郑桥大佛岩洞 仙居县大佛洞一线天(8)

仙居郑桥大佛岩洞 仙居县大佛洞一线天(9)

根据驴友系的红布标志和问询的情况,我们沿山中的机耕路往左侧回走,来一个小环线。

仙居郑桥大佛岩洞 仙居县大佛洞一线天(10)

仙居郑桥大佛岩洞 仙居县大佛洞一线天(11)

下山的风景也不错,一路上基本都在树荫下行走,穿越在天然氧吧里。

仙居郑桥大佛岩洞 仙居县大佛洞一线天(12)

仙居郑桥大佛岩洞 仙居县大佛洞一线天(13)

仙居郑桥大佛岩洞 仙居县大佛洞一线天(14)

这个小哥在耍酷

到了山脚,一个很有特色建筑引起了我们浓厚的兴趣。在一堵用来作为山中小道台阶的靠墙里,在岩石中用红砖嵌入“二0二0 中国”字样,创意无限,高手在民间。

仙居郑桥大佛岩洞 仙居县大佛洞一线天(15)

回到了大佛洞,把那位陪着古佛的女士捡了回来,顺道再拜谒一次古洞大佛。

仙居郑桥大佛岩洞 仙居县大佛洞一线天(16)

仙居郑桥大佛岩洞 仙居县大佛洞一线天(17)

仙居郑桥大佛岩洞 仙居县大佛洞一线天(18)

左侧的石台阶上,写有捐助者的名字。

仙居郑桥大佛岩洞 仙居县大佛洞一线天(19)

弓形的洞顶似穹庐,里面有好多叫不上名字的佛像。

仙居郑桥大佛岩洞 仙居县大佛洞一线天(20)

仙居郑桥大佛岩洞 仙居县大佛洞一线天(21)

仙居郑桥大佛岩洞 仙居县大佛洞一线天(22)

仙居郑桥大佛岩洞 仙居县大佛洞一线天(23)

仙居郑桥大佛岩洞 仙居县大佛洞一线天(24)

仙居郑桥大佛岩洞 仙居县大佛洞一线天(25)

传说在大雨天的时候,雨水会沿着弓形洞檐倾泻而下,宽度约160米,若此时来到大佛岩洞,就能见到这幅巨大的水帘瀑布,水声砰訇如闻仙乐,撼人心魄。

仙居郑桥大佛岩洞 仙居县大佛洞一线天(26)

这最后的传说,画面感很强啊,看来下次大雨天还得再去一次!

仙居郑桥大佛岩洞 仙居县大佛洞一线天(27)

202005312020060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