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而不孤单(清净与非凡)

云何名为最初恶受尸罗律仪。

谓如有一王所逼迫,而求出家,

或为狂贼之所逼迫,或为债主之所逼迫,或为怖畏之所逼迫,或不活畏之所逼迫,而求出家。

不为沙门性,不为婆罗门性,不为自调伏,不为自寂静,不为自涅槃而求出家。

如是名为最初恶受厂罗律仪。”---南怀瑾谈为何出家。

清净而不孤单(清净与非凡)(1)

2016年8月7日,师父“行损”大师在X州东寺圆寂,是朋友告诉我的,听到了这个消息,感觉还是很忧伤的,心里总是涩涩的。 好像被人拿走了什么。这种感觉很难描述,原来从未有过,在这之后也不再有过。总之,得到消息后的一个下午,身体轻飘飘的,头重脚轻的样子。不停的叹气。不自觉的就嘟囔着“师父的一生就这样走完了”,喃喃自语。

我很纳闷当时到底是怎样的心情,慢慢的也就明白:这种感觉不仅仅是悲伤,更是一种惋惜,很深切的惋惜之情。

师父这一生如果能以另一种方式去生活,那么他肯定会有另一番成就。

“西方一衲子,古佛青灯旁”,绝非他最初所愿。

也许,师父认为这一生是圆满的。我们终究还是不能完完全全的去体会到别人的心境。

我和朋友一行六人,来到师父所在的“东寺”。

师父舍利已入塔院,我们只得燃香三柱,以祈“往登极乐 平安喜乐”之愿。

由同行贾姓朋友书挽联:

“阿难愿化石橋,实有情心欲念,见性而明心,不是不修行”

“恩师半生慕道,也唱市井小调,俚语透禅机,字字皆《心经》”

回去的路上,路过“铁狮子公园”,虽说朋友们都没有什么兴致,但我还是要求停下车,去看一看。

这个城市原来有个国宝级的地标性的文物,叫“镇海吼”。是一个“铁狮子”。有千八百年的历史了,后来损毁的差不多了。当地人说:最开始毁在了苏联人的手里,后来在那特殊的“十年”里,又损毁了大半。再后来,一帮“专家”又想“抢救”一下,结果适得其反,现在基本是站都站不住了。

眼前的这个“铁狮子”是一个仿制品。有传说:因“坏了事 犯了事”而流落到这个城市的江湖人,都会来拜一拜这“铁狮子”,祈求点儿“好运气”。也有说,此地原来有“林冲庙”的,是一个“大哥级”人物修的,很多人都会去那里拜上一拜,摸一摸林冲的枪和酒葫芦就会带来好运,以至于酒葫芦被摸的“一片雪亮”。后来,地产开发,应该是拆掉了。也拆掉了最低级的一个“信仰。”

这时正是房地产最红火的时候,工地鳞次栉比,一片连着一片,喧嚣浮躁,和“古刹”的清幽肃穆形成鲜明对比,一时都有些眩晕错乱。

来到了朋友开的烧烤店,叫“色.夜”。电影《心花路放》里有个酒吧就叫“色.夜”,沈腾演的店主,“店”不正经,但沈腾正经。

究竟是先有朋友的店,还是先有的电影?他俩谁抄袭的谁?

现在满大街的“演绎唱烤吧”在当时的那个城市已经很普遍了。

朋友供的很有意思,不是“关公”不是“财神”,是“管仲”。我们问为什么,他说这是“guan ji之祖”。怕“湿了鞋”,求“祖师爷”赏口饭。

我告诉他,最好把“皋陶”也供上,“刑狱之祖”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

“lm不可怕,就怕lm有文化”。“雅痞”一个。

不时就有很多同乡来打招呼,大家在老家混的不好,想往外跑,这个城市是第一站,要么留下,要么往东去山东,去上海。要么往南去江浙,广州。

出来的人大部分都当了歌手,陪唱的那种,或者演二人转,浓妆艳抹,耍宝扮楞。这时的尊严是很昂贵的,所以不得不放弃,原来生活如此不易。

也有部分进了小“作坊”。这里家家都有工厂。在这磨炼几年以后,回到原来的城市回到老家,这些人就是“创业先锋”。都从事像小商品,包装印刷,废旧回收,颗粒压块儿,等等工作,也带动了一方经济。

舞台上唱的不是“兄弟你瘦了”就是“我爱你你却爱着他”。划拳行令,斗酒戈矛,飞扬浮躁。透过被烟雾缠绕的灯光,一阵阵头晕。

在和师父相处了近两年,即将分开的时候,送给了我一些东西,有几本书,一串佛珠。最重要的是他这些年写的人物传记。大小不一,薄厚不均的本子有五十多本。近两百位社会名人的传记。主要是近现代的文化名人。师父写作的时候,肯定还没有“百度”,完全靠知识储备,或者大量的阅读,摘抄,搜集整理,工作量可想而知。

现在还是会经常翻阅一下,有些记述的内容是“电脑词条”上没有的,准确性不确定,也不好在网络上发表。

原来在“子陵论坛”做“图说天下”版块时,引用了很多这里面的内容。

师父还写了一本书(用诗经取名字),当然还没有来得及出版。写的很好,取的名字也很雅致。我同他讲:用《易经》取名,推个阴阳五行,批个生辰八字,能收到钱,用《诗经》取名,孩子父母只会说“谢谢”,收不到钱的。师父只是笑笑。

这里发现了“思聪”这个名字,但没有标明出处,这个名字应该出自《论语》,“君子九思”。

还有一个名字印象深刻---“苏荷”。

《国风·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故可取名为“苏荷”。师父肯定不会想到,这后来是一个连锁酒吧的名字。

师父是“宿命论”的支持者,他认为人从出生到死亡,一切都是安排好的,你只需要按部就班的走完就好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所以他不相信“生辰八字”“逆天改命”之说,更不相信用名字能“逆天改命”。

我问他: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我们还努力干嘛?等着呗!

师父说:努力只是让你早一点看到结果,并且能长一点儿时间享受这一结果。受想行识。如果就等着,最终的结果是在你死亡的一刻,才能看到。但你已经享受不到这个结果了。无受想行识。

师父讲的应该是佛法。

记得书的最后写一句“用名 奇矍险僻,必命运多舛。应用平凡之人名,做不平凡人事”。

师父还写过很多有历史痕迹的文章,有一段特定时期,要求工农兵写文章,曰“贫下中农再创造”。格式化的文章,像八股文。开篇是“林副统帅”给的四个“伟大”。结尾是“某某某万寿无疆”“某某某永远健康”之语。

1978年,邓公为了否定两个“凡事”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全民大讨论,师父也写了很多这样的文章。

现在只剩下部分(人物传记)和(用诗经取名字)其余文章都散轶丢失了,实在是可惜。

师父还写过一本书,是他出家前,所在单位一位女同事的经历,讲述的是他的这位女同事,被拐卖,不甘被拐卖,几次逃亡的故事。情节阴暗,沉重。读起来的感觉,总是堵得慌。

其中几个情节,读完之后,记忆还是很深刻,甚至是触目惊心。

“女主人公,也就是师父的原同事,不甘心被拐卖,偷跑了很多次,其中一次,还是没能逃脱得掉,被买她的男人追到了,那个男人就叫他养的猎狗去撕咬女主人,女人的小腿肌肉被咬掉了很大一块,脚筋也断了,以至于女人因为这次伤留下了残疾。被狗咬伤应该是打疫苗的,碍于当时年代的医疗条件,是不可能打疫苗的。

当地的土办法是,被野兽,猎狗等动物袭击咬伤,用冷水反复的浇伤者,用冷水激伤者,然后把伤人的这个动物的毛,烧成灰,敷在伤口上,外面再包一层动物的毛,最外面用布包扎。”

不知这种土办法有没有科学依据,现在被狗咬伤,万万不敢这样处理。

女人就是被用这样的方法处理的伤口,以至于高烧几天不退。最后还是买她的男人去百里地之外,接到一位医生,把女人救了回来。后来女人回忆,是打了一针特别疼的针,她才又活了过来。

是不是青霉素?到底打的什么,不得而知了。

女人此后对男人多少有了点“感激之情”,因为后来女人是有机会彻底的摆脱掉男人的,如果女人在当时不救男人,男人会因为一个意外而死掉。女人后来回忆为什么会救男人,她说道“我很感激男人在我被咬伤,在我发高烧的时候,给我从很远的地方,接到了一个医生,治好了我,也算是他救了我一次,所以我就救了他回来”

这是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受害者真的会爱上施暴者。

还有一些情节,比如:当男人的父亲,在知道了自己的“儿媳妇”怀孕了以后,非常高兴,换了崭新的衣服,扛着一根套马杆就走了。再发现他时,他已经死了,他把套马杆插在老鼠洞里,头放在套环里,上吊自杀了。他的脚离地并不是很高,如果挣扎的话,他的脚会触碰到地面,但地上并没有多少挣扎的痕迹,可见他死志很是坚决。

师父在这有一大段评论,大概是说,贫穷和愚昧是万恶之源。男人的父亲虽然贫穷,但不愚昧,男人的父亲出自仕宦之家,受过很好的教育,因为祖上获罪,流徙草原。骨子里的中原文人风骨还是有点,“礼仪人伦,寡廉鲜耻”总不至于丧失殆尽。结合小说里面的情节,他做出了有悖人伦的事情,只能一死,保留一点儿最后的尊严。最后的倔强。把他逼到如此“绝路”的罪魁祸首是“贫穷”。

还有就是小说结局部分,女主三番五次的逃不掉,所以就死心了,这个“死心”可不是认命了,不想逃了。是女主在准备一个更为可靠,更能成功的办法。

女主身处草原腹地,对居住的房子有描述,是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的结构。当地称为“地荫子”冬暖夏凉。这时的女主已经有了孩子了,除了去男人的屋里看看孩子之外,平常都是自己单独的住在一个“地荫子”里。晚上她就挖洞,挖地道,她要挖一条很长的地道,以便躲开地面上看家的猎狗。猎狗好像也知道这个女主人不怎么喜欢这个家,总要走。或者是男人有意驯化的,所以对女主人“看管”的很严 ,女主人稍稍走远,猎狗就会狂叫不止 甚至会跑过去扑倒女主人。所以女主要逃走,必须得躲开猎狗。女主还学会了骑马,在被发现逃走之前,必须要逃的尽可能的远,并且还要学会看天上的星星来辨别方向。

准备好这些,女主在被拐的第313天夜里,从挖的地道逃走,上演了一幕中国版的“肖申克的救赎”。

女主人是一直往南面家乡的方向跑。停停走走两夜两天。这次真的是得到了老天的眷顾,女主刚刚到了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区,男人也追了上来。男人是带着孩子的,所以追赶的速度慢了下来,否则,女主的这次逃亡也未必成功。

女主和男人之间必然有一番厮打,村民并没有袖手旁观,另外男人也不敢造次,据女主回忆,村中的男人都很彪悍,甚至腰中都挎着佩刀。

女主简单的讲了自己的经历,村民感觉事情严重,赶紧上报了政府,政府部门又找了正在当地修桥的一个部队协调处理这件事。最后女主得以回乡。在车站,母子分别,更是一番凄惨景象。

十一年后,孩子来到女人身边,再没离开。虽然母子相认,但女人极力反对和孩子同住。女人被拐三年,透支了精力身体,并且留下残疾。被解救后,也是性情大变,不与人亲近,始终一人独活,在两千年前后去世,应该刚好五十岁。

这是师父这本小说里的几个片段。

原来把这本小说内容都拍成了照片,保存在了手机里。一次去温州,手机丢了,这些照片内容也一同都没了。后来也和师父要过原本,可他那时身体极度不好,已经说不清写的原稿在哪里了。现在只凭记忆来描述一二,在这部小说中,师父倾注诸多感情,也许女主的经历 青年太过凄惨,终年太过凄凉,和他很接近吧!

种种细节,文字运用,情感传达 等等等等实非我能转述出来。可惜可惜。

师父俗姓陈,也是江南一书香门第。特殊的那十年,师父的父亲没能挺过来。

师父的母亲不知所终,一说是走了,一说是跳河了。

我问过师父,你知道你的母亲到底去哪里了吗?怎么不找一下?

师父答道:不找了,我知道她去哪儿了。母亲挨完PD,是穿着男人的衣服回来的,但我记得她是穿着自己的衣服被带走的。在把我托付给一个穷亲戚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了,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穿衣得体,气质优雅......

我很想再问问为什么托付给了一个穷亲戚?还是算了吧!

后来,给师父安排了一个工作,地质勘探方面的,应该是此段时间听到看到了女同事的事情,而创作了上面提到的小说。

再后来,娶妻,妻子难产。妻子和孩子都没有了。此后师父悬崖撒手,忧懑出家。

这段经历过于哀伤,劲量写的简短。

师父号“行损”,这个“损”字,一生确是多有损伤。

2011年,因遇一生从未有过之变故,有幸与行损师父结缘,当时师父已过花甲之年,然精神矍铄,在书画间寻自在,在香茗中乐逍遥。出世入世,完全存乎一心。

2016年师父圆寂。后来东寺修葺斋堂,欲求当时“古刹青灯,必得无涯清净 菩提树下,自是正果非凡”为楹联。现悬于东寺斋堂。

此语正是师父的一生 “清净与 非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