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在书法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才能写好甲骨文书法)
作者:王宇信
近年来,从事甲骨文书法创作的人越来越多,甲骨文书法展览也越办越红火,甲骨文书法字帖、作品集出版也越来越丰富——甲骨文书法真可谓一派繁荣景象!但也应该看到,甲骨文书法创作仍存在不少亟待提高的地方。一个突出的表现便是甲骨文书法创作有“法”不依、肆意独创的现象依然存在。值此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大美甲骨文”国际书法大展征稿之际,应《中国文物报》之邀,谈一下怎样才能写好甲骨文书法,与甲骨文书法爱好者共享,以期能对甲骨文书法创作有所补益。
一、甲骨文书法创作“有法可依”
甲骨文书法以甲骨文字为表现对象,甲骨文书法创作首先就要正确书写甲骨文字。这是甲骨文书法的基本大法。目前共计4000多个甲骨文单字中,学者考释出的大约2000字左右,得到学界共识的有1000多个。作为甲骨文书法家,这1000多个甲骨文单字应该是必须熟练掌握的。
甲骨文书法创作,最便捷的就是从一些甲骨文工具书集字。常见的有孙海波的《甲骨文编》、高明的《古文字类编》、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刘钊的《新甲骨文编》、李宗焜的《甲骨文新编》、马如森的《甲骨文书法大字典》等,这些都是较能代表最新考释成果的。
集字创作,是初学者的入门做法;要成为甲骨文书法家,还应大致通晓甲骨文,知道常用甲骨文字的来龙去脉。郭沫若的《卜辞通纂》《殷契粹编》两书可作为甲骨文学习的入门书,认真加以通读,就能掌握相当一批甲骨文单字。这种对甲骨文字的系统学习,其收效远比硬记些字典里的字形要大得多。有志于甲骨文书法的同道,不妨一试,此两书将会使你终生受益。此外,李孝定的《甲骨文字集释》,于省吾的《甲骨文字诂林》《甲骨文字释林》,唐兰的《殷虚文字记》,商承祚的《甲骨文字研究》汇集各家对甲骨文字的考释,也非常值得用心研读。通过对甲骨文字考释的学习,至少能够了解甲骨文字的来龙去脉以及相互关系,形成一个甲骨文字字形字义网络系统,甲骨文书法创作时的用字借字也就能有根有据、其来有自了,甲骨文书法创作也由此而“登堂入室”。
上面所谈,为甲骨文书法创作“有法可依”。目前,这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甲骨文书法爱好者所认识、接受。
二、甲骨文书法创作应“有法必依”
这些年来欣赏过不少甲骨文书法作品,在品味精品之余也常常遇到用字不确的现象。
待指出时,有书者辩白说,自己所写符合甲骨文字形。孰不知,这是甲骨文书法创作典型的“有法不依”!也是典型的投机取巧、自欺欺人。这么写出来的书法作品,就是专门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都难以通读,更不用说一般的书法爱好者了。这种做法的态度既不端正,流弊也极为深远。我们应竭尽全力抵制之、摒弃之。
还有书者,常以“某人某家某作品中也是这么用的”来表白证明自己。这同样不可取。不从正规的字典字书中学,不是努力去掌握公认的甲骨文字,而是从前人的甲骨书法作品中集来所谓的“甲骨字”来创作,就是所谓的“甲骨书法”了。这种拾人牙慧的“拿来主义”做法,立意不高,入门不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难免以讹传讹,堕入末流了。
还有一种,确实也懂些考释,确实是参考的甲骨文字考释成果,但所用字是已为甲骨学界证明释错的字。这就非常可惜了,工夫下了,但差一步没到位,给人“功亏一匮”的感觉。须知,甲骨文字考释同任何学问都是一样的,都是不断前进和发展的。随着出土材料的增多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前错释字后来又得到了改正,甲骨文书法创作就应该了解并参考甲骨文字释读的最新成果。如果不顾这一点,仅仅为了创作用字需要,硬把已经证明释错的字挑来凑数,还自以为有根有据——如此便不免要贻笑大方了。甲骨书法家掌握一些甲骨学的基本知识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方面的参考书有《甲骨学导论》(中国社科出版社,2010年6月)和《殷墟甲骨学》(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
以上所谈,是要求甲骨文书法创作要“有法必依”,不依就错。这并不是说甲骨文书法创作的门槛有多么高,而是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甲骨文书法之“家”,需要有些真才实学。也只有以一定的甲骨文学养作为创作基础,才能真正创作出甲骨文书法艺术精品。退而求其次,甲骨文书法创作也至少要有一个老实的态度、踏实的做法和相对扎实的基本功。
三、甲骨文书法创作要“合理”
书法是一种线条性艺术,书法家依靠点和线的变化,写出了书体各异的令人陶醉的作品,于无声处,使人们领受到变化多端的旋律。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们的性情,激发人们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甲骨文书法也同样是线条艺术,通过直画和横画的变化构成了隽永的文字美。甲骨文书法创作,要讲究“合理”——这“理”就是甲骨文作为字体、作为书法的内在规律。
启功先生论临碑曾云:“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是说临碑,要通过碑刻的刀锋来揣摩书丹者的笔锋笔意,才能真正临写好。甲骨文为“殷人刀笔文字”,是用刀契刻在龟甲、兽甲上的文字,这已经为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刻刀或玉刻刀所证明。今人临刻,就必须对甲骨文字笔画的刻划顺序及刀法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依甲骨文字下笔的先后,再按顺序奏刀,就能刻出几可乱真的甲骨文字。甲骨书法是用毛笔书写的,这既与临刻不同,又与临碑不同,需要反复体会如何用毛笔表现刀刻风格,而又具有毛笔韵味。用书法行话来说,先要“入帖”,写的字尽量和甲骨拓本上的字一样;但又要“出帖”,进行再创造,形成自己的风格。
要做到入帖,就需要进一步掌握甲骨文知识。这些文字的刻(或写)在卜龟和卜骨上,还有行款、布局、章法的千变万化,即完整的卜甲、卜骨有完整的艺术美,而残龟、断骨上的文字,又呈现出破损、沧桑感……一个成功的甲骨书法家,要花时间掌握一定的甲骨学基本知识,并要沉下心来临摹甲骨拓本。在临摹中体会甲骨文的章法、布局时,也加深了对甲骨文字的体会和记忆。这就是以甲骨拓本作“法帖”。
更进一步,还要注意甲骨文字早晚书风的变化。甲骨书法篆刻家要想自己的创作达到合甲骨文之情的艺术效果,就必须对甲骨文的分期断代知识有一定了解。甲骨文是商朝晚期盘庚迁殷至纣王八世十二王273年之物。在这一段时间里,由于贞人的不同和岁月的流逝,甲骨文字形书体是有发展变化的,可以分为武丁时期、祖庚祖甲时期、廪辛康丁时期、武乙文丁时期、帝乙帝辛时期。从书风角度,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认为,第一期雄伟,第二期谨饬,第三期颓废,第四期劲峭,第五期严整。只有踏踏实实下一番工夫临摹甲骨拓本。
另外,甲骨文书法创作还要遵循造字之理、借字之理。公认已释的甲骨单字只有1000多个,又多和商王如祭祀、征伐、游田、吉祸等活动有关,涉及生活范围较为狭窄,用以表达当今生活、思想和情趣,是远远不敷使用的。这需要造字与借字。造字要合理,所造“甲骨字”,要符合甲骨文字的偏旁结构。分析偏旁是考释文字方法,宋代就已开始使用了。如宋人分析“秉”字谓“从又从禾”,又即手,以手取禾即秉字本意。清人孙诒让《契文举例》一书也常用此法分析文字。书法创作缺字时,就可根据文字的偏旁分析造出一些合理的“甲骨”字来。唐兰《古文字学导论》对文字偏旁分析有精辟论述,甲骨书法家为造字合理,可翻阅此书。借字也要合理。有一些字用偏旁分析法也造不出来,那我们就只好去借了。先从与甲骨文时代较近的金文中去借,再从战国时代的货币文、玺印文、兵器刻文或陶文中去借。借来的字经过改造,用甲骨书法的特点写出来。借字、造字是万不得已的,且数量不宜过多,慎用少用。
四、甲骨文书法创作要“合情”
“合情”就是要合现实之情、艺术之情。
首先,甲骨文书法家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优秀甲骨文书法作品,不仅字好书法好,内容也要给人以一个新的境界。我国古代许多著名的哲人和诗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哲理名言和不朽的诗篇,千百年来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诵。书法家要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道德修养,热爱生活,观察细致,触景生情,豪兴大发,得出联珠妙语才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育,创作出很多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其次,甲骨文书法家还要在回归甲骨之后走出甲骨。甲骨书法要通过笔写出刀意而不失笔力,要再创造出神似的“甲骨”字,然后走出甲骨拓本,再结合自己篆、隶、行、楷的书法功底,形成自己的甲骨书风,既要写出“刀”法的劲峭,又要表现出笔意的沉静。
甲骨文是一种古老的文字,但甲骨书法在书法史上却是一朵娇嫩的瑰丽之花。15万片甲骨文,这是甲骨文书法最好的“法帖”。大量优秀的真、草、隶、篆诸体笔墨珍品,启迪着书法创造,将真、草、隶、篆诸体笔意与甲骨契刻书法融铸一起,把甲骨文书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提供了条件。我们相信,甲骨书法一定会发扬光大,在我国墨苑中大放异彩!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名誉会长,博士生导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