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璇秋潮剧上海演出过吗(潮剧的扛鼎人物)
年轻时的姚璇秋
海内外凡有潮音的地方,无人不闻姚璇秋。她是潮剧的扛鼎人物,艺坛的长青树,是德艺双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传承人,她为挚爱的事业奉献一生。
01
雏凤初鸣,崭露头角
1935年7月,姚璇秋出生于广东澄海,在姚家兄弟姐妹八人中她最小,排行老八。
抗战期间,战乱又遇饥荒,姚家最终破产,父母先后离世,姚璇秋与两个哥哥成为孤儿。后来两个哥哥进入救济院学戏,而姚璇秋跟着大伯姆相依为命,艰难度日。
姚璇秋小时候常去救济院里看人教戏、排戏,耳闻目睹,对潮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哥哥拉弦我唱曲,就觉得很快乐。”虽然生活清苦,然而因为有潮剧的陪伴,姚璇秋感觉世界很美好。新中国成立后,姚璇秋开始跟着哥哥唱潮曲。
1953年,她被潮剧界的有心人陈炳光发现,并被吸收到当时最有名气的职业剧团——老正顺香班。
进入剧团后,姚璇秋有幸得到潮剧大师的指点,老师教得严谨而尽心,学生学得勤恳而专注。有一次,一个师傅半夜起床,朦胧间忽见外庭墙角的树下有两道白悠悠的影子不停摆动。他心生疑虑,然后壮胆近前,方看清楚,原来是姚璇秋午夜起身正练习身段和水袖功。
姚璇秋的勤奋与老师们的点拨相得益彰,在进入正顺剧团短短几个月后,姚璇秋与名小生翁銮金先生合作,以一折《扫窗会》参加广东省文艺汇演获得优秀奖,从此一战成名。
02
雅歌妙舞动京华
1957年,对姚璇秋来说,是难忘的一年。潮剧有史以来第一次晋京演出,共带去了四台晚会。第一次进京的姚璇秋,担当了其中的两台长剧《荔镜记》和《苏六娘》的主角,她还演了折子戏《扫窗会》,这也是她的成名之作。
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时,姚璇秋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之后,她七年间先后六次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姚璇秋的普通话很不流利,周总理鼓励她要练好普通话,才能加强对外交流,促进剧种的发展。总理的关怀激励着姚璇秋在艺术征途上努力攀登,刻苦勤奋。
潮剧首次进京演出,一炮打响,好评如潮。戏剧家张庚说:“《扫窗会》的姚璇秋演得最好,演员很有前途。”
京剧表演家李少春撰文评价姚璇秋和潮剧表演艺术的:“潮剧的表演,丰富得令人惊奇,虽然短短一个折头,仿佛看了一出大戏。姚璇秋扮演的王金真出场后,只看她那一把短短的扫帚,怎样拿、怎样扫、怎样丢、怎样找,如何对它冷淡、如何对它寄予生命的转变,种种身段,都是由抒情的起点,通过艺术的锤炼,达到真实与美妙相结合的意境。”
梅兰芳对在广州已经见过面的姚璇秋来北京演出十分关心,他连续看了两遍《扫窗会》,还看了《苏六娘》。他对潮剧保存了比较丰富的表演艺术,特别是在短短的几年中培养了姚璇秋这样的一批青年演员,感到十分高兴。当剧团结束演出将离开北京的时候,梅兰芳挥毫写下了“雅歌妙舞动京华”几个字送给姚璇秋。
1979年开始,姚璇秋还随广东潮剧团先后到泰国、柬埔寨、新加坡、法国、马来西亚等地演出。潮剧团所到之处,当地华侨团体都宴请家乡的亲人。潮州籍的华侨,都熟知姚璇秋的名字,他们把姚璇秋的名字,看作是新中国成立后潮剧的骄傲,看作是潮州人的骄傲。
姚老师主演的潮剧《苏六娘》《荔镜记》,先后被摄制成电影,于1960年在香港发行,轰动一时,之后在东南亚地区发行,同样引起轰动。
辞郎州剧照
03
为什么姚璇秋的表演如此受欢迎?
人雅声音甜,先天条件好,这是成功的原因之一。
姚璇秋的扮相俊美,唱腔依剧情时而缠绵悱恻,时而高亢激越,时而又清新活泼。她的戏路宽广,青衣的深情幽怨,闺门旦的丰姿绰约,刀马旦的英姿飒爽,她都演得深入人心。唱腔圆润清晰,唱声晶莹剔透,极具表现力和穿透感,正所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国家级非遗潮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鹏也由衷地赞她:“她的艺术条件非常好,她够高,而且长得漂亮,身段好,声音也好。她的唱功非常标准,是潮剧的传统唱法”。
认真学功夫,全身心投入,演得真,这是成功的原因之二。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你看她练《扫窗会》,半蹲着扫,这个姿势要练很久。唱的方面她十年磨一曲。她这个人学功夫非常刻苦,也非常执着。她完全一心扑在艺术事业上,她的思想非常单纯,就是整天做戏、演戏,练好功。细细数来,姚璇秋在舞台上已扮演了许多不同性格与命运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古代的人物还是现代的角色,她都用心揣摩人物彼时内心的复杂活动,贴着人物的命运去演。
扫窗会剧照
从真实生活中积累创作力量,这是成功的原因之三。
为了实现艺术上的“真”,她坚持深入生活,不断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的养分。在《万山红》中,姚璇秋塑造了一位在原则问题上铁面无私、在生活中却极富人情味的村主任王凤来。
这个角色之所以能深深地打动观众,是因为她曾深入农村体验生活,住在一位76岁高龄、生活艰难的老婆婆家里,并与她结下了深厚的情缘,这段经历对于她在舞台上塑造王凤来的形象起了关键作用。
第四个原因是,虚心好学,博览众长,兼收并蓄。
姚璇秋说:“戏剧是没有国界的,凡是舞台文化艺术你能够看到的、可以学习到的,就要努力学习。”姚璇秋的表演其实融合了许多外来剧种的精华,但她的吸收融合是有前提的,必须转化成为潮剧的特色,而不是硬生生拿过来就应用。为了演好《辞郎洲》陈壁娘的双剑,姚璇秋专门去上海找梅兰芳先生的徒弟魏莲芳,专门学《霸王别姬》虞姬在舞剑之后自杀那一段,后来这套剑术就给转化运用在潮剧这里了。
总之,姚璇秋艺术上的成功,除了与生俱来的天分,还有她对艺术的精益求精。
04
姚璇秋把余生献给潮剧,把培养潮剧人才作为己任。
2008年,姚璇秋被文化部确定为潮剧代表性传承人。作为潮剧的国家级传承人,姚璇秋身体力行,在退出舞台之后,挑起传承重任,传承《扫窗会》等经典曲目,为潮剧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在功成名就当红之时,有外国人想请她去他们国家当潮剧顾问,但是她婉言推辞了。她说:“潮剧成就了我,我要把余生献给潮剧,把培养潮剧人才作为己任。因为只有培养新一代传承人,才能守住这门艺术,守住潮剧的根。”
三十多年来,姚璇秋的弟子满天下。吴玲儿、张怡凰、詹春湘、林碧芳、李莉、蔡绚娜、余琼莹、王怡生、黄芝香以及新加坡南华儒剧社李诗瑶、马来西亚金玉楼春潮剧团吴慧玲、美籍华人郑凤娜等,均为其门下弟子。姚璇秋众多的弟子中,张怡凰是目前潮剧界影响力最大的一位,现为广东潮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第二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说起恩师,张怡凰说:“能够跟老师学艺,是我的幸运,通过几个古装戏的传授,让我打好了严谨、规范的古装表演程式基础。跟老师十几年来的师生关系可以用亦师亦母来形容,她既有老师般严格的要求,又有慈母般亲切的关怀,让我一生受益匪浅。”她说老师对后辈的培养,既严格认真,又耐心热情,从不发脾气,日常也平易近人。剧团的人都尊重她,总爱称她为秋姨。
她常说:“只要潮剧需要我,我就会随时站出来,春天来了,我愿意做一个浇花人!”
姚璇秋今年6月26日在联谊年会上发言
潮剧成就了姚璇秋,反过来她也继承弘扬了潮剧。潮剧已融入她的灵魂、血液,成为她人生的一部分。
2022年7月2日上午,潮剧表演艺术家姚璇秋走完了她的一生,享年88岁。离世前的几天,她还奔赴海南岛,在第二十一届国际潮团联谊会上为潮汕的发展站台打call,真正是生命为息,奋斗不止哦!
谨以此文,悼念为潮剧艺术奉献一生的表演艺术家姚璇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