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第33计反间计(三十六计之第十二计)

昨天我们讲了《三十六计》之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李代桃僵”讲究的就是趋利避害。俗话说的:“两权相利取其重,两权相害取其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以少量的损失换取更大的胜利,就是李代桃僵计策最实质的地方。

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是《三十六计》之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原文是:“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意思是说:我方要看准敌方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善于抓住薄弱点,乘虚而入,利用敌方一些小小的疏漏转化为我方的机会,获取我方胜利的谋略。当然,这需要指挥者在考虑全局的前提下,只要不会因小失大,一些小胜的机会也不应该错过。

公元383年,前秦王符坚坐镇项城,集结九十万大军,打算一举歼灭东晋。东晋将领谢石在得知前秦百万大军尚未齐集时,决定抓住时机,速战速决。他派勇将刘牢率精兵五万,强渡洛涧,杀了前秦守将梁成,重创了前秦军。这时,谢石已抵达淝水一线,驻扎在八公山边,与驻扎在寿阳的前秦军隔岸对峙。

三十六计第33计反间计(三十六计之第十二计)(1)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采用激将法激怒骄狂的符坚。符坚中计暂退一箭之地,决意与东晋部队比个输赢。他哪里料到此时的秦军因前战的受挫,早已士气低落。当撤军令一下,顿时大乱,秦兵争先恐后,人马冲撞,乱成一团。谢石乘敌军大乱之际,奋力杀敌。结果就是前秦先锋符融在乱军中被晋军杀死,符坚也中箭受伤,慌忙逃回洛阳。至此,秦军大败。淝水之战,就是东晋军抓住了战机,乘虚而入取得胜利。这场战争是古代战争当中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顺手牵羊”还有一个典型的战例就是:元济老巢沉睡梦,李愬雪夜袭蔡州。

唐朝中期,各镇节度使都拥有军事和经济大权,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蔡州节度使的儿子吴元济,在父亲死后起兵叛乱。唐宪宗派大将军李愬前去剿灭吴元济。李愬到任后,就开始使用各种策略以麻痹吴元济,让吴元济以为他毫无进攻之意,就是一个懦弱无能的人。

李愬在得知防守吴元济老剿的蔡州,只不是一些老弱残兵时,他决定迅速直捣蔡州,活捉吴元济。一天雪天的傍晚,李愬率精兵抄小路直抵蔡州城边。趁守城大兵呼呼大睡之际,爬上城墙,杀了守兵,打开城门,部队静悄悄地就攻进了城。此时的吴元济从睡梦中惊醒时,发现宅第已经被包围,负隅顽抗,也终被活捉。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内容。明天,我们将继续来看《三十六计》第三套的攻战计之十三--打草惊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