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笔记软件哪个好(有道云笔记和网易云音乐之间)

网易云笔记软件哪个好(有道云笔记和网易云音乐之间)(1)

有多少人是因为喜欢网易云音乐而试用有道云笔记的?

反正我是。

一直对产品不敏感,对云笔记的印象不好不坏,没有什么特别的体会。直到很久之前有一个面试,问我你觉得有道云笔记哪里好了哪里不好了?

没答出来…感觉没个屁可说的。一直铭记在心,但懒癌太强,一直没去想。

正好这两天准备面试,把自己手机里的APP一个个看过去,好好研究了一下,来跟大家说一下我的想法。

这是今天的主要内容:

  • 为什么我们尊敬网易云音乐?
  • 有道云笔记的定位及目标用户简析
  • 笔记类应用的核心需求梳理及深入剖析
  • 在盈利模式上的创新构想

除此以外我还做了一些其他功能的优先级排序、竞争对手简析以及行业特点简析,但感觉内容价值不高,更大的意义是给自己做练习,如果感兴趣可以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来看完整版。

温馨提示,我已经尽我所能去精简字数,但文章依旧超级长,抱歉喽。

1 云音乐与云笔记

尽管云音乐在整个音乐市场的份额不超过5%,与QQ音乐酷狗酷我甚至虾米音乐这些早期产品的市场地位相差甚远。但在知乎上搜索关键词云音乐,会弹出来不计其数的对这个产品的推荐算法、整体风格、乐评氛围的话题,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赞美之词。

作为云音乐的主流用户(大学生),我身边的大多数人都在用它。甚至尽管云音乐本身缺乏许多音乐巨头的版权(例如五月天),但还有人宁愿从百度云上下载下来再导入到云音乐的曲库,也不愿更换一个APP,足见云音乐的成功。

而网易系的另一个产品——有道云笔记的表现却与之相差太远。

云笔记与云音乐几乎是网易在同一个时期推出的产品,面临的市场境遇类似,甚至云音乐面临的市场境遇更加恶劣。而且云笔记进入市场时,市场上唯一具有竞争力的是走国际化战略的Evernote,云音乐则要挑战已经几乎垄断音乐市场的传统几大巨头。但在知乎上搜索云笔记关键词,出现的话题几乎全是用户对云笔记的使用体验的和功能的质疑,在印象、为知、keynote等几大笔记软件比较的问题中,云笔记的口碑最为恶劣。

在对网易云音乐的评价中,“匠心”成为出现频率极高的词,甚至带动了我们对整个网易系产品的印象,网易“苦行僧”的传说也开始在网络上流行。

“匠心”,是云音乐成功的关键,也是云笔记“失败”的关键。今天所有的文字都是为了论述这个有道云笔记失败的原因——缺乏匠心。

注:网易云笔记近日已经推出云协作功能,进军企业协作市场。就目前来看笔记功能和协作功能两者之间是否能形成比较有效的互补还不清晰,甚至两个功能之间是否具有逻辑通顺的联系也无法确定,因此将有道云笔记拆分为云笔记和云协作两个部分来进行讨论。云协作部分暂时不放到今天的具体讨论内容中。

2 定位及用户描述

2.1 定位:知识记录笔记应用

笔记工具有很多门类,比如便笺、日记本、日程管理、记账本等,有道云笔记不是其中的任何一种,如果非要起个名字的话,可以叫做知识管理与记录(在知乎上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概念词汇,总结的非常好,结果忘记收藏现在找不到了想,心痛)。

它希望解决的需求是处于学习和积累阶段的人对知识的记录、整理和使用需求。

2.2 目标用户

目标用户:处于学习和积累阶段的人,以学生及知识性劳动从业者为主。

  • 学生:处于特殊的聚集状态,可针对学生以课堂、书本为主体的笔记特点进行相关的运营
  • 其他知识性劳动从业者:来源广泛,需求差异性非常丰富难以统一满足,应抓住基本需求。

2.3:简单描述一下目标用户比较关键的特点

首先是对软件的设计水平、界面风格敏感,在外观上挑剔,有虚荣心;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并且愿意为更便利的学习工具付费;有逼格上档次的产品口碑和形象和符合用户的口味,并能以此引发一定程度的传播。

(一如既往的没数据,纯YY)

002.4:常见具体需求及其特点:

  • 读书笔记:摘抄文章片段/对知识的总结梳理/感悟抒发
  • 生活日志:日记/游记/事记/情感记录/成长记录
  • 归纳总结:对某一专业领域的信息、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
  • 课堂/会议笔记:对某次课堂会议或活动进行记录

特点1:笔记具有永久性价值。

区别于便笺、记账本、备忘录等软件瞄准的需求,用户使用笔记类应用记录产生的笔记具备永久性的价值,用户会想着“以后还要看”,因此在完成笔记以后用户需要进行存储和查阅,“存储”成为一个核心需求,对于笔记的“查阅整理”成为一个核心需求。

特点2:笔记的编辑需求不同于其他文档,具有独特特性。

笔记一般篇幅中等(区别于较短的备忘录和较长的word文档),多数以文字为主,笔记撰写过程通常包含着用户的逻辑思考、结构梳理、归纳总结,体现在书写上就是进行“重点划分”和“结构梳理”。因此为笔记提供针对性的编辑功能和体验成为一个核心需求。

特点3:笔记具有类金字塔的结构性。

一般多个笔记构成一个大的分类,多个大的分类构成用户的笔记库。同个分类下的笔记具有相关性,也具有独立性。少有笔记与同个分类下的笔记完全相关,也少有笔记与其他分类下的笔记完全相同。这是用户“整理查阅”需求设计解决方案时需要参照的基本法则。

3 核心需求深入剖析

3.1 核心需求1:表达

“表达”具体指的是用户的“编辑撰写”的需求,写成表达是为了避免误解。

在第二部分提到说“笔记类应用的编辑需求不同于其他文档,具有独特性”,其独特性在于编辑笔记的过程是典型的“逻辑思考、结构梳理、归纳总结”的过程。

因此,笔记类引用不应随意的搬运word上编辑的三五个功能,而应从其行为特点出发,去构思怎样的功能可以更方便的让用户对自己正在编辑的内容进行思考、归纳和总结。

举几个不成熟的例子:

  • 增大字号时自动增加行距并加粗、自动增加段落间距
  • 增加类似于画板的“任意涂写”功能
  • 增加插入类似于思维导图的功能
  • 当用户选中某一段文字时将加粗变色换字号字体等需求放在鼠标指针旁边等。

当然我这些都是YY,没有了解其技术难度等情况,也没有用户习惯的数据剖析等,仅仅是为了说明什么是“其核心需求出发,针对性的设计编辑功能”。

有道云笔记是“随意搬运”的典型之一。

它仅仅为用户提供了类似于WORD编辑的少数几个基础功能(一般包含输入、换行、行距、加粗、倾斜、引用等),还不如word。

观察有道云笔记的历史版本也可以发现,在1.5版本之前它基本是搬运一些文字编辑功能,有个大概的样子之后就再也没有对基础的编辑功能进行完善,更别提有什么创新性的功能设计。

在1.5版本之后,云笔记开始致力于增加很多“鸡肋”的功能,类似于对图片进行旋转截图等特殊编辑、插入表格附件、不同视图、导出为pdf和长图等,手机端也有手写输入、文档扫描、录音笔记等。

为什么说这些功能鸡肋?

第一是你有的竞争对手都有,增加这些功能是有道的基础工作,在一些特色功能上不能落后于竞争对手,增加了只能说不落后,并不能构成任何优势,甚至不能说是一件正确的事情;第二是大多数增加的功能都是少数人会有的低频需求,对解决主流用户的关键性需求没有太多帮助。

这是有道云笔记没有匠心的表现,也是最不应该有的表现。

相比于云音乐对用户听音乐的需求深入的理解(听到好歌以及基于歌的情感抒发)和没话说的执行(以歌单为切入点,行业顶尖的推荐算法,还有口碑空前的乐评社区),有道云笔记在这方面应该打负分。

3.2 核心需求2:分类整理和访问

想了很久不知道怎么表达能说明为什么分类整理和访问是用户的核心需求,简而言之就是……

你记下的东西你都觉得是非常有价值的,以后一定会回来看的,基于此,让用户更方便的回来看这些他们自认为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对于用户而言极其重要….

咳咳基本就是这样,我表达清了吧?现在你觉得“分类整理和访问”这个需求重要无比了吧?

那我们继续。

在笔记的分类整理和访问上,笔记类应用有两个主流的解决方案,一个是多级分类目录,一个是标签分类法。多级分类目录是所有笔记类软件必备的解决方案,标签分类方法少数人在用,但用标签分类的用户都对多级分类目录嗤之以鼻甚至深恶痛绝。

下面我们来做个简单的讨论(基于有道云笔记PC端):

分级目录

优点:

  • 符合大多数的使用习惯,人们在思考的时候为了方便记忆都使用总分再分的金字塔结构进行思考,因此分级目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加清晰
  • 具有稳定性和确定性,每一个目录的在建立时都经过一定程度的考虑,因此不太会出现目录泛滥的情况

缺点:

  • 由于我们不可能保证我们建立的目录完全独立,因此在建立多个目录以后很难决定这个笔记到底归属于哪个目录
  • 因为不确定某一个笔记属于哪个目录,在分类时会有选择困难,访问时会出现找不到的情况

对于缺点的解决办法:

  • 暂时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优点:

  • 易于归类,易于访问,在写单篇笔记的时候可以更好的确定某篇笔记的归属,在访问时也容易搜寻

缺点:

  • 标签的建立成本很低,通识对于使用者的规划能力要求很高。条理性差规划能力较低的人,很容易随意建立标签而造成标签泛滥和混乱,体验更差
  • 不太符合大多数用户的使用习惯

对于缺点的解决办法:

  • 可以采用对标签进行继续管理(删除、合并、混合等)的办法进行解决。

依据我个人生活经验,只有少数生活条理性很强,规划能力很强的人才能比较好的使用标签分类的功能。其实微信对于好友的分类就是采用的标签分类的方法,在屏蔽朋友圈时大家都会用,但是多数人都是临时构建一个标签,最终造成标签很混乱(不记得以前是否标记过标签也不记得以前标签是什么名字)。

简而言之,分级目录不是最优解但是适合大部分人的实际情况,标签分类是最优解但是仅仅少数人“用得起”。

因此,多级分类目录一定是所有笔记软件的主流分类管理方式,标签分类为辅。

有道云笔记现在主推的就是目录分级,相信是基于尊重大多数用户的使用习惯而进行的功能设计。但是其深为核心用户诟病的一点在于对于标签分类这个功能推出的极晚,到现在标签管理还存在bug(在知乎上看到的,好像是标签丢失什么的,不知道修复了没),而且为笔记增加标签的功能藏的深深深深深深深→

网易云笔记软件哪个好(有道云笔记和网易云音乐之间)(2)

顺便说对一个问题的看法,和主题无关不感兴趣可以跳过:

其实不管是当年的QQ还是现在的微信,人们都是很容易产生好友数爆炸的情况的(我们当年觉得QQ比较纯粹只是因为我们还小,朋友圈子就那么大),当然微信现在更爆炸一些,但爆炸到达一定程度就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那为什么微信好友数爆炸的问题这么严重?一个在于我们的“感觉”,微信的通讯录是没有分类的,你的感觉滑啊滑滑啊滑滑到最底端看到一个触目惊心的好友数量;另一个在于不分类就会给人混乱的感觉,你像我的QQ对我的所有好友进行了分类,好友数量和微信少一些但差不多,但QQ就不太会给我好友数爆炸的感觉。而且由于对好友的分类不好,因此对好友的各种权限处理也不方便。

说不定新版的微信就会推出一个新的通讯录管理办法(类似于QQ),然鹅对于现在已有的用户而言,什么新的办法都没用了…因为很多用户(比如我)的好友数已经几百上千了,对其再进行分类的操作实在是一个浩瀚巨大的工程。

相信张小龙爸爸也很心塞吧,科科!

3.3 核心需求3:跨平台使用

这是在互联网极度发达的现代,跨平台使用时衍生出来的必备的需求,尤其是笔记这种“随时都有可能记一下”的应用,跨平台、云同步是不可缺失的。

如果我们对这一点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可以将跨平台使用的需求分成两个,第一是数据安全不丢失完全同步,第二是不同平台的特性适应。

在数据同步和安全方面,知乎一下,发现有道云笔记至今还有跨平台数据丢失的投诉….在不同平台的特性适应方面,Ipad、mac、winp什么的版本我没用过,但是就安卓手机端而言,在知乎上也有对有道云笔记的很多投诉。功能上的毛病我就不举例了,知乎一下有很多,我编辑起来成本也太大.

在对于不同平台的特性适应方面,有道的安卓移动端和PC端是有比较显著的功能差别的。主要的差异在于两个,第一个是点击分享后可以的渠道更多,第二个是针对移动端单独设计了文档扫描、语音输入和上传图片等丰富的输入方式,手写的输入方式看起来也很酷炫。

但还是,缺乏匠心。

第一,整体功能平平。在分享上,以朋友圈为例,分享出去以后以链接形式呈现在朋友圈,点击进去以后是一个设计丑陋的界面,甚至下面还有广告,远远不如“锤子便签”的分享功能设计更棒。在输入方式上,几个输入方式也大都是随大流的功能堆叠,基本很鸡肋。

第二,功能结构布局不合理。首先,右下角“加号”(点击后新建文字笔记)和“省略号”(点击后提供更多的输入方式,诸如语音输入等),这么多年的行业惯例养成的用户习惯是点击加号以后弹出更多的输入方式进行选择,略反人类。其次,新建笔记后仅能插入图片,其他的诸如语音手写上传文件等功能都必须单独使用。第三,如果直接使用上传图片,选中图片以后笔记自动退出编辑界面,就算重新点击进去也不能进行添加文字描述的操作。

网易云笔记软件哪个好(有道云笔记和网易云音乐之间)(3)

网易云笔记软件哪个好(有道云笔记和网易云音乐之间)(4)

3.4 界面和UI

有道的界面和UI设计缺乏特色。知识积累性质的笔记很强调对内容的归纳整理,反应到UI的设计上应该是简洁大方,条理清晰,逼格十足。而有道云笔记的UI字号略大,文字过多,给人一种脏乱差的感觉。(真的,和网易云音乐差远了)

张小龙大大有句话说功能>结构>体验>细节,基本和《用户体验五要素》中的“战略、范围、结构、框架、表现”一致。对于大多数的产品是这样的,但对于少数的产品,排序比较后面的元素可能会排到更前面。比如有道云笔记这样的工具软件,或者面向设计师的软件,表现层(UI)设计就要和功能结构同等重要了。

真的,毫无逼格可言….尤其是朋友圈以后打开的界面,不信你看

网易云笔记软件哪个好(有道云笔记和网易云音乐之间)(5)

网易云笔记软件哪个好(有道云笔记和网易云音乐之间)(6)

你看到没有?还有这种LOW哔的广告…

4 其他需求简析及优先级排序

PC端的功能比较简单,就不说了,这里列举一些有道云笔记移动端现在有的,以及我能想到的,简单描述一下我对这个功能的看法,同时尝试列举一下需求优先级

需求分为两个大类,分别是编辑和输入类需求和分享类需求。优先级分为1-5,数字越大优先级越高

编辑和输入:

语音笔记评分:3,输入音频形式的笔记;

理由:评级有3分的原因是确实是移动端入口一个可能比较高频的笔记,适用于一些特殊场景,评级没5分的原因是语音这种输入方式不太适用于知识记录,本身就是相对非主流的一种知识记录输入形式。

上传文件评分:2,上传附件附在笔记之后;

理由:移动端上传文件的需求本来就低频,在笔记中上传文件更加低频,但确实有上传PPT或者word或者PDF等文档的潜在需求,因此评级为2

markdown输入评分:1,以markdown方式进行笔记编辑;

理由:评级只有1分的原因是markdown本来就是一种小众的笔记编辑方式,手机端的markdown操作远远不如原本的文本编辑方式快捷简单由美,纯属没有必要;在pc端上也差不多只有2,原因是虽然markdown的学习成本不高,但是用户的学习意愿并不强,同时要把markdown熟练应用也需要一定时间,而且…有道目前提供的markdown编辑的体验真的很差…

上传图片评分:5

理由:在手机端进行图片上传的需求确实是相对高频和必备的需求,但有道弄得不可以添加文字描述就很糟蹋这个功能了。

手写笔记评分:2,有道目前的手写输入看上去是很高级的,你可以通过手写板输入任何你想输入的形状或者字符,比传统的通过手写输入文字高级多了。

理由:手写操作输入效率很低,需求频次很低,而且如果要把这个真正用出实际的效果来,还是需要较高成本的,因此评分为2.

文档扫描评分:3,将文档扫描成图片

理由:确实是一个很酷的功能,能为用户的输入带来方便,也适用于手机端的笔记记录场景。但仍然是少数低频需求,且可以通过拍照功能来代替(虽然效果略差),因此评级为3分。

分享:

以链接形式朋友圈、微信好友等评分:4

理由:确实是移动端笔记相对高频的需求,但分享链接可能不是对所有场景下最合适的方式,因此没有评5分。再加上有道在分享链接中增加了脑残low哔的广告…我已经想评2分了

以长图形式各种地方评分:5,这个功能现在还没有

理由:图片相比于链接在朋友圈的打开率更高一些,也更轻量级一些,现在也是朋友圈和微博等主流社交软件比较潮流的功能,可以吸引不少用户,因此评级为5。

5 行业特点

  • 产品易出现同质化竞争,首要关键性问题是更好的解决核心需求(更好的编辑输入方式),以良好的具有创新性的核心需求解决办法塑造特色和口碑非常重要
  • 笔记内容的积累产生强大的用户粘性,用户离开成本高。因此不必急于一时的从已有用户上收钱,放长线钓大鱼是更好的战略。
  • 产品本身的传播性不强,应结合用户的分享行为设计相应的功能增加产品的自传播性,例如设计美观时尚的笔记转长图朋友圈功能。(而不是一个界面凌乱难看没有新意的的分享链接)
  • 工具性产品,盈利能力差。流量直接变现是下下策,存储空间收费是主流,VIP会员还未能发现有吸引力的特权,与在线教育等构成产业链盈利可能是正确方向。

6 竞争对手

很多笔记本软件已经差不多死了,我就不说了,这里对主要的两个竞争对手简单介绍下。

印象笔记

好的地方:

口碑维护极好。通过良好的媒体运营,塑造了很强的知名度。然后通过以“怎么样用好印象笔记”为主题进行出书、线上内容建设,提供了很丰富的笔记玩法,一方面教育了用户,一方面塑造了产品专业化、时尚的形象。

差的地方:

本土化不行,很多功能不符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例如进行分享时仅提供通过电子邮件进行分享的功能,不知道现在改了没)

野心变大之后追逐有趣,出具了一些细分领域的APP(好像有一个以美事笔记为主题的APP,其他的忘记了),营运成本增加的同时没有带来预期的整体用户增长和盈利,已经退出独角兽企业行列。

为知笔记

好的地方:

在口碑的运营上比有道更好的一些,知乎上进行的口碑维护和用户教育很足

差的地方:

对于关键问题的关注不够,没有在产品和战略层面形成独有的竞争力。

对于有道而言,可借鉴的点在于“口碑建设”。

一方面是对口碑建设的重视,从知乎上可以看出,有道在口碑建设方面你的人力很少,甚至对于控制链末端(微信群客服)的素质要求很低。一方面是口碑建设的玩法,看看人家印象笔记,一个笔记应用都能出书了,显得多专业,多有名气。

而有道现在花了很多时间在所谓“有趣功能”的增加,以及商业模式的开发(增加云协作),还有缺乏创意的用户运营上(写笔记给奖金),沦为一个平庸的,没有任何值得称道之处的产品。

7 盈利模式创新

看着有道云笔记左下方那一个超级大的广告banner,我不得不再写下了这句话….流量变现对于工具软件来说,是下下之策的盈利方式,是不得已情况下的选择,损伤用户体验,损伤产品形象。对于笔记类应用这样基本靠口碑传播的软件来说,害大于利。

这里提自己的几个想法:

  • 提供思维导图插入等具有吸引力的笔记编撰方式,从VIP会员获取更多收入。现在有道云笔记也有会员制,但是会员的特权基本没有任何吸引力,从丰富而有用的笔记编撰功能切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点。典例是XMIND这个软件,提供了基础的思维导图服务(已经够棒),然后通过更棒的服务来对软件收费。
  • 从“笔记分享”或“共同记录笔记”等功能切入,构造基于笔记的知识分享社区,盈利模式可参考知乎(内容收费、衍生周边产品(会议、书籍、杂志等))
  • 结合网易云课堂等在线服务,形成在线教育的产业链。网易已经在做,我又不懂,就不瞎比比了
  • 针对高中、大学的学生课堂这个特殊的笔记应用场景设计老师、学生共用的产品,进行笔记收费、教育出版或者面向机构收费的盈利方式。

最后再说一遍…一切损伤用户体验的盈利方式,都是下下策。

8 END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真是超级长,看到这里的都是真爱。

作者:郭世超,微信chaosgsc

本文由 @郭世超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