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如何拿高分(申论怎么拿高分)

开始之前,我先告诉大家申论不能怎么学,大家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有没有进坑。

申论学习的常见误区或问题:

①认为作文写不好,申论肯定也不好

②总是出现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基本不一致、答非所问的情况

③写文章总是从群众的角度切入

④觉得多看看人民日报,背背里面的金句就够了

⑤认为申论要写太多字,多刷几题行测就行

⑥容易用意念写申论;出现对完答案更没信心的情况

⑦发现很多机构的答案差别很大或根本没几句话,不知道怎么办

……

看完这些常见情况,自己占了几项呢?

请对号入座,我来一一分析这些常见问题,避免大家踩雷。

① 认为我作文写不好,申论肯定也不好。

理科生:“我高考作文分数一般,申论估计怎么练也就50-60分左右吧。”

其实申论没那么简单。

申论到底考察什么?

我们一探究竟:

每年国考申论考题都是类似的

大家看看这几类题型分别想测查学员哪方面的能力:

申论如何拿高分(申论怎么拿高分)(1)

其中每年公文写作大作文都有55-60分。两题单一题25分,一题综合题20分左右。

申论题型分类

1)单一题:主要是归纳概括或者解释分析问题,发现变化,寻找针对性的举措。

2)综合分析题: 主要关注考生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你怎么理解这个情况。

比如2021年国考题,一题谈理解,一题希望你总结归纳。

申论如何拿高分(申论怎么拿高分)(2)

申论如何拿高分(申论怎么拿高分)(3)

这是光光考你写作吗?不是!这还考察了你的阅读理解能力。

那很多同学会说了,那我阅读理解还不错。每天我聊微信,看公众号,刷微博都不带停的。我这一块分数应该不错。

这就是对阅读理解最大的误解。

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能力 理解能力 表达能力

看微信,看公众号,刷微博,能说明我们认字,能阅读。因为我们的大脑只是了解了信息,打发一点时间,大脑并没有思考,很多理解部分是需要二次加工的。

比如我们日常的很多人在读书的时候,没有这个意识。他读完一段话、一本书之后觉得都懂了,然后一问三不知,什么都不知道。 这就是阅读而非理解。

真正的阅读理解是一定要有一些问题来检验你理解的程度的。

比如我们读完一本书。

一方面,你能回答出来这本书它到底在说什么?你用3到4句话,能够准确的把握这本书的中心思想。

另一方面,你要了解这本书的逻辑结构和脉络关系是怎样。

同时还要清楚每一个章节的内容,这个章节与下一个章节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么样的。

接着在每个部分中主要要解决的问题和主旨是什么?甚至你需要对各部分内容做评价。

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你还要以文字的形式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如果你的表达能力一般,无论前两个能力多好,别人都看不出来。

3)公文写作题就是针对不同的对象以合适的措辞和格式,进行表达。

这与大作文表达观点本质上区别不大。

它典型的特征就是具有应用性,一篇公文是为了表达清楚某个重要观点,解决某个问题的。

比如说演讲稿,比如列提纲,一份好的公文写作必须满足它的场景性需求,找出来他是在这个场景中为了干什么而写的。

申论如何拿高分(申论怎么拿高分)(4)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前段时间有一个电视剧叫扫黑风暴,他扫黑风暴里面当中呢有一个环节就是荔城市公安局要向省委党委办和中央重大部汇报工作,也就是工作小结。这里面我做了一个截图。

你会发现这个公文写作里面出现了很多很明显的问题,也是我们很多同学需要注意的。

问题一,标题

标题:绿藤市公安局扫黑除恶工作小结

这个题目正确吗?

文章题目:绿藤市公安局扫黑除恶工作小结。

在这个场景中,文件是给省委,给中央的高级领导做工作汇报而非工作小结。文章的标题是明显不妥当。

这个标题用的合适吗?

早在你工作汇报之前,关于这个事情公安局肯定早就出了通告,各方面参加的人员都会有汇报。这个题目没有针对性。

这样这篇公文给到领导看的时候,就扔到一边了。真正好的标题是通过标题就能够清楚的知道你你想讲什么。所以你的核心不是汇报,而是将核心表达出来,然后用文章说服别人。

问题二、称谓

对上汇报,这个公文就是个上行文。

必须要注意抬头,你向谁汇报?如果是向向上级汇报,在文章前面可以加尊敬的……

在申论公文题的学习过程当中,核心要把格式写好,把一些固定称谓,搭配写作文风习惯,结构安排的妥帖就可以了。

大家会发现申论的学习不单单在公考中可以用到,在考试之后,还是有大量技巧可以被使用到。

所以现在可以回想一下四大类题型,和简单的写作文一样么?

② 总是出现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基本不一致、答非所问的情况

我相信很多刚接触申论的同学肯定有过这个情况。

申论如何拿高分(申论怎么拿高分)(5)

【申论】“给定资料2”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10分)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不超过150字。

在本题中的关键词:“给定资料2”,社会心理方面“缺失”,归纳概括

大家看了材料都会觉得材料量很大,真题材料830字,非常需要阅读技巧把文章拆解,并把得分点一个一个抓出来。

大家在做概括题时,需要掌握层次检视阅读技巧,将文章的逻辑结构层层分析,了解每一个层次的含义,再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文字表达概括。拆解与文字表达能力都是需要时间通过练习提高的。

③ 从群众视角出发等等,错误的文章视角切入角度

有些人犯给自己定位太高的错误, 比如很多问题中会有策划一些活动方案,答案里经常会提到,协调各部门(比如请市消防局出警)来帮助你完成活动。

看了让人就想笑,你是谁?怎么请市消防局出警给你来开个演习?你是怎么请的?

有些定位太低的,让你负责一件事,处理一些问题。于是你只跟基层人员12345,一点都没有涉及到组织内领导与组织外的人员。

不同题目你的定位需要准确,才能保证拿到高分。

因为出题人大概知道这件事情会怎么安排,所以需要你一定程度上了解的公务员的做法、流程。

④觉得多看看人民日报,考前背背里面的金句就行了

申论大作文在批改分数的时候,有两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先要判断你是几类文,一类文和四类文肯定对应不同的分数下限。第一个步骤时阅卷老师是在看你文章的框架结构。

阅卷老师判断时,主要就是看文章的主旨立意准确与否。

如果你的立意不准确,你肯定是四类文(15 )。或者如果你有偏题现象三类文(20 ),立意准确二类文以上,然后看主要观点是不是都正确,主要观点全部正确,加分。主要观点略有差异,也是二类文以上(25 )。

第二个步骤是看文章的论证,文章中的内容

你的论证里写的不是套话空话,有些同学框架写好了,里面内容就写一些套话,底下的论据表达都是乱写。只要不是这种,那么你就会往一类文走。(28 )

再看你的用词措辞,是不是让人看上去舒服,引经据典,赏心悦目。(30 )

如果这些东西都具备了,那你的文章分数肯定不差。

所以看人民日报,背背金句是好事,但更关键的是先锻炼好自己准确立意、摸清文章主旨的能力。

一篇好文章但是立意不对,照样是四类文。大家一定要清楚的明白人民日报、半月谈可以让你的文章内容充实,让你积累一定的素材,但是光看文章很难帮你实际上提高分数。

⑤ 觉得申论要写太多字,多刷几题行测就能弥补

&

⑥容易用意念写申论,出现对完答案更没信心的情况

这两种情况大多考生都会出现,有的考前一个月了,申论还没开始看。

有畏难情绪,这是人的本性。

行测每天大量做题,也就是选一选ABCD,刷多少题。顶多是正确率低点,心理膈应;回头一想考不过的话就不考了,明天会更好。

申论动不动就要写一篇文章,动不动要写800,1000字。大家就觉得很累很辛苦,不怎么愿意复习。

当自己脑子里看看文章、写写关键词,一翻答案没几个对的。自己就更加不知道怎么复习、提高了。然后叹一口气,回过头继续刷题,这种情况太多了。

记得一句话:战斗上的勤奋掩盖不了战略上的懒惰。

大家看2021年江苏省考,行测高分一个比一个高,分数越来越高,80分都不算惊为天人了。

但申论80分的一个都没有,75分以上的都屈指可数。

大家反过来想一想:

行测最后那几分的精力,如果投入在申论中,申论只要比你的竞争对手多那么几分,你就立马能够去面试。面试与申论还异曲同工,掌握后入选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从来不写,提笔写东西就害怕,到时候一考试,你写些错别字上去都不要惊讶。

想想大四的毕业论文,研究生写的报告,比这申论文章难多了,你不是也全部都要完成了?

申论的评分规则相对行测更容易塑造出竞争优势,不是非A即B。

⑦ 发现很多机构的答案差别很大或给你的解析太单薄,不知道怎么办

相信很多小伙伴刷行测的题目都能刷到错误答案吧? 行测的ABCD都能搞错,何况申论呢?

公考鱼龙混杂,如果你发现这个老师总从一定的高度或者总拿套话、流程说事,极有可能他就是在乱说一通,自我满足。找到一个专业的老师是很重要。

申论如何拿高分(申论怎么拿高分)(6)

某机构的参考答案VS相对逻辑性的答案

概念内涵过大,没有紧扣材料

生态环境包括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蓝天、净土、碧水。

什么叫经济社会治理?

答案错误了,就是误人子弟。

有公务员经验的老师可以告诉你他的逻辑思路。

告诉你这篇文章想说什么,出卷人想看的答案是什么。

他是从哪些信号中看出来的。

又或者他可以直接告诉你你这篇文章的切入角度或者引经据典方面怎样可以完成的更好,并给出一个大概的分数。

当你找到这样的一位老师,恭喜你,你离上岸不远了。

总结申论大坑:

1. 申论不单单考察写作能力,还有阅读理解、归纳概括,提出对策等能力

2. 摒弃战略上的懒惰,申论练起来“写写写”

3. 好文章不等于好申论,还要有好立意、好论证

4. 很多机构的答案都是欠妥的,不盲从,要学会辨析好坏

5. 公考作为一个应试考试,他比一般考试更公平,更注重对于考生各方面能力上的筛选。尤其是申论、面试。


那么,怎样得到更高的申论分数呢?

1. 申论不是主观题,明白申论的得分逻辑——踩点得分

1)阅卷如何评分

A. 阅卷老师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题目的标准答案。

当申论试卷进入申论阅卷环节时,会先进行扫描,答题卡上的区域是被扫描切割好的。

申论如何拿高分(申论怎么拿高分)(7)

每一个阅卷人手上有一道题的标准答案,他看不到你写的其他部分,不会对你有刻板印象,保证公平性。

B. 每道题的标准答案都由一些关键词构成,并赋基础分。

很多同学不知道这个事儿,他真以为申论是纯粹的主观性考试,只要言之合理就能得分,这种考生申论分数会一定很低,因为他踩不到得分点。

C. 其实命题人在命题的时候就已经设定好标准答案,你只要答到命题人想让你答到的得分点就能得分。

申论不是主观题,如果你光把情绪表达在文章中,那你一定名落孙山。

高分申论完全可以拆解关键点,踩点得分,剖析得分情况,调整自己的写作策略。

2)申论有非常明确的评分标准。

A.公文写作、大作文阅卷顺序先框架再血肉

申论大作文赋分,大作文在批改分数的时候,有两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先看框架,判断几类文

阅卷老师通过看文章的主论来定文章的分数下限,一类文和四类文肯定对应不同的分数下限。

如果你的主旨立意不准确,你肯定是四类文(15 )。或者如果你有偏题现象三类文(20 ),立意准确二类文以上。

再看分论题,是不是都准确,在下限的基础上适当加分。

第二个步骤是看文章的骨血,锦上添花

论题里面的论证内容不是套话空话,有理可循。

很多同学申论写得非常快,框架写好了,里面内容就写一些套话空话,底下的论据表达都是乱写。只要不是这种,那么你就会在你的分数基础上再上几分。

如果你是四类问,分论题写得准确,文笔很好举例到位,也就三类文的下限。(20)

如果你原来是二类文以上,即使你分论点有偏差,文笔一般,也是二类文以上(25 )。

本来是二类文以上,主分论题准确。即使你的用词措辞没有太好,卷面赏心悦目。(30 )

一篇有血有肉的好文章但是方向、立意不对,照样是四类文。

大家一定要明白人民日报、半月谈可以让你的文章内容充实,让你积累一定的素材,但却很难帮你实际上提高分数。

所以申论提分提的是对于立意主旨的把握能力。

看人民日报,背背金句是好事,但更关键的是锻炼自己准确立意、摸清文章主旨的能力。

B.单一题、综合题阅卷标准

申论评分对于关键词精确度上的要求。

当然申论不像行测,只有ABCD这四种答案,他虽然精确度没有那么高但也有相对具体的标准。

例如一道归纳概括题,也把它称之为单一题。老师们把这些答完的试题整合一起,通过最初几份的阅卷,会统计出一些学员的回答。

在审核时会给完整的几个关键词,一些变形的关键词表述,并附上分值。

例如关键词是我爱你,回答:我爱你(满分),我喜欢你(3分) ,我很欣赏你(2分),我们是好朋友(没分)

任何一个关键词,相对来说都有同义词、近义词,也有完全脱离表达意思和主旨的,就像关系中有有全同,有交叉,有全异,准确度不同,得分情况不同。

所以很多同学们在归纳材料时,用词不够精准,就会无辜失分。

你想要得高分,你一定要好好踩点,踩对点、踩准点。

C.申论最终赋分有规律

申论关键词并不是平均赋分的,需要体现出一定的区分度。

比如在评价完一部分卷子之后,你发现这个题目在阅卷标准答案里面,一共有五个关键词。

十分按照平均分来取,就是每个词是两分。

但是在真正的赋分时,阅卷组、命题组的专家通过搜集上来的大量的阅卷的实际情况,经过一系列的统计之后,会发现有些点大家都答到了,有些点绝大多数都没有答到,这时会在难点上做加权。

同样都是找到4个关键词,答对比较少的点,分数就越高。

因此对于大多数人都可以答到的点,所有人都知道的的得分点,给的分相对较少。

在关键词当中那一部分容易出区分度的,分数就比较高。

你想要得高分,你一定要踩点踩的全。

这也就是说,你需要通过练习审题或者系统培训,才能与别人拉开差距。

2. 申论是有规律地,可以通过形而上的方法更好地理解文章。

1) 阅读申论的文章有规律

每一篇阅读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这篇文章本质上来讲是一篇合格的文章。

就像你学语文,为什么你的教材里面当中都会出现这一些文章。

因为这些文章它本身的中心思想,作者表达的主旨,用到的一些文法、逻辑结构等等比较典型。需要你去理解并且去认识它,非常具有代表性。

好的文章是有共通的特点的,它一定符合当下的阅读规则

比如说一些文章有自己的结构,我们顺着它的内在规则与结构去读材料,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将文章拆解后再回答问题,那么分数一定不会低。

学会拆分文章结构,找出文章的关键词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

申论如何拿高分(申论怎么拿高分)(8)

看似800 字,一眼看不到头。其实把一些东西进行了加粗后再看就很简单。

通过第一次基础的阅读,你就大概知道这个材料在说啥了。

2) 解答申论的逻辑规律。

很多同学在写作的时候,没有清晰的结构。

不清楚什么叫金字塔原理,一提到结构只知道总分总。

当然总分总的确是常用文章的结构,但我们文章的结构当中有更细致的一些要求。

理清文章的逻辑,才能更好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申论如何拿高分

1. 绝大多数的人申论达不到高分的原因是这两项能力不够。

阅读理解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A阅读理解能力

很多同学每天看微信,看公众号,刷微博,这个说明我们会阅读。

因为我们只是在了解一些信息,打发一点时间,对大脑输入一些信息。

要真正把握阅读理解的本质:阅读是为了理解,一定是阅读之后可以真正拥有理解一件事的能力。

日常中我们很多人在读书的时候,没有这个意识。他读完一段话、一本书之后觉得都懂了,然后一问三不知,什么都不知道。

真正的阅读理解,一定要有一些问题来检验你理解的程度。

比如我们读完一本书。

一方面,你能回答出来这本书它到底在说什么?你用3到4句话,能够准确的把这本书的中心思想。

另一方面, 这本书的逻辑结构和脉络关系是怎样。

同时还要清楚每一个章节的内容,这个章节与下一个章节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么样的。

接着在每个部分中主要要解决的问题和主旨是什么?甚至你需要对各部分内容做评价。

所以现在可以反问一下自己,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到底怎么样呢?

很多练习过申论的同学会发现,申论的试卷中有评价题、启示题。

其实理解这类题目本身就是需要阅读理解能力的。

他并不是简单的归纳,而是单独设置的、同一个层次上的问题。这些都是先要基于阅读理解材料,才能够回答出这些问题。

B文字表达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是我们有条理、有顺序的,把我们自己的观点外化的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在申论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强调积累素材,观察思考。

考生们的阅读量一定要增加,在我们观察到很多的现象或碎片化的知识得同时,也需要花时间进行深度思考,了解事物背后的原理规律。

解决办法:

A.加强阅读,看一些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增加对一些政策的深入理解;

B.写东西有重点,按照逻辑规律,搭建文章结构,明确用词规范;

C.写同一类事件时,可以更多积累一些政务词汇、用典、高频词;

D.是可以看一些人民日报、半月谈、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焦点访谈文字版、人民网的观点栏目、新华网网评栏目、光明网的时评栏目等等。记住一些例子,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抗战精神等……;注意不是套模板,而是学会他们阐述用词的精准度,学会他们得逻辑思路与立意方向,并积累案例;

E.生活中强迫自己思考为什么,查找缘由累积知识,锻炼思考力;

F.培养观察能力,细节是知识的财富。

先说这么多,更多问题可以私下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