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最出名的爱情诗(林徽因是民国时期著名才女)

小提琴曲对林徽因诗作的影响

林徽因是民国时期著名才女,晚期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她的诗歌创作,从技巧、技艺乃至审美,既深受西方浪漫主义、唯美主义乃至现代主义的影响,与此同时,传统的意趣、士子气质、古典气质也同样浓郁。

林徽因最出名的爱情诗(林徽因是民国时期著名才女)(1)

林徽因是一个优秀的建筑师,有着不同常人的审美视角。她曾两次游历欧洲,接受过西方文明的洗礼。她的家学渊源很深,其父思想开明,好友徐志摩和丈夫梁思成均爱好西方音乐,喜欢拉小提琴,他们三人曾经共同举办过当时世界最著名的小提琴家克莱司勒在北京的音乐会。据梁从诫先生说,林徽因本人对西方古典音乐非常热爱,她的艺术感悟力极强。林徽因在她给美国友人费尉梅的一封信中说到自己听一段音乐的感受,"听到一段当我还是个小姑娘时在横渡印度洋回家的船上所熟悉的乐曲——好象那月光、舞蹈表演、热带星空和海风又都涌入了我的心灵,那一小片所谓的青春,像一首歌中轻快而短暂的一瞬,幻影般袭来,半是悲凉,半是光彩,却只是使我茫然"。在抗战期间,她曾经结识过几个飞行员,其中一个小提琴拉得很好。以上这些都表明林徽因不但爱好西方音乐,对小提琴曲也有着不少接触,这些潜在的因素会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林徽因最出名的爱情诗(林徽因是民国时期著名才女)(2)

比起钢琴这个乐器之王来,小提琴恰似乐器中的王后,音乐家梅纽因认为小提琴的抒情性最强,最接近女性人声。它宛如受呵护和爱抚的对象,对演奏最轻微的触摸都会响应。其音色优美丰富,音域宽广,转调方便,可自如地演奏各个音段。钢琴发出的曲调也是婉转流畅的,但其音质音色更适合演奏交响乐,表现宏大雄奇的音乐效果。小提琴的弦弓发出的曲调,是一点点从心底深处拉伸出来的情感。这种乐器的独特之处恰恰暗合了林徽因本人复杂的内心情感。众所周知,林徽因情感经历颇为复杂。她既美丽又聪慧,徐志摩为她毅然离异,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泰翁也为她写下美的礼赞。这使她的诗有一种细腻微妙的情绪之流,恰似一首首优美的小提琴曲,她有丰富的个人情感体验,广博的学识和敏锐的直觉。她满怀赤诚献身建筑,不辞辛苦考察钻研,却又生不逢时,遭战乱流离之苦,病魔缠身之苦,理想不得实现之苦。因此她的诗既有自信的一面,又有苦闷的一面;既有微茫的希望,又有沉郁的忧伤。

林徽因最出名的爱情诗(林徽因是民国时期著名才女)(3)

她有一颗诗人的心灵,一双建筑家的眼睛,一个艺术家的性情。于是她沾着油彩,和着心韵,思考着人生为我们写下了一首首美而雅的诗歌。这些诗的形成正如音乐家作曲的过程,内心情感的奔流,使洋溢的激情无法抑制而诉诸音乐或诗歌,以倾吐那些瞬间的感悟。从这种意义上说,林徽因恰似一个优秀的小提琴师。她把一个个方块汉字当作建筑用的砖石、谱曲用的音符,以纤细的抒情、别致的构图和悠悠的乐音为特色形成了自己的诗风。因此她的诗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有很大的张力。读她的诗仿佛流水漫过青石,蓓蕾初绽在晨曦;又如浮云游过蓝天,鸽哨响在远山。

她以情为弦,以理为弓,捕捉住倏忽而逝的灵感,拉响了自己柔美优雅的心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