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对大乔用力过猛(小霸王孙策)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丹徒山的山坳里,疾驰飞出一匹骏马,马上端坐一少年将军,二十五六的年纪,容貌俊美,身材修长,白盔白甲,手持一根长枪,身背长弓。真是英姿勃发,气势逼人,好一个威风凛凛的小将军啊。这不是别人,正是人称小霸王的孙策孙伯符。

忽然路边树林里钻出三个汉子,身着黑衣,手里也持着弓箭,好像猎户的样子。

孙策停马问道:“你等何人,为何在此?”

其中一人躬身答道:“启禀将军,我等三人是山中的猎户,在此打猎,不想惊扰了将军,请赎罪。”

孙策是何人,早就看出他们鬼鬼祟祟样子,大喝道:“我看你们不像猎人,分明是想谋刺与我。”

说罢,再不搭话,摘下长弓,弯弓搭箭,向其中一人射去。其中一人应声倒地。

其他二人也不慌张,纷纷举起手中弓箭,齐齐向孙策射去。

孙策慌忙中举起手中长弓,拨开射向咽喉的一支弓箭,却不防,另一支弓箭正中颧骨。

剧痛之中,孙策大叫一声,翻身落马。二人大喜,抽出长刀冲上前来,准备把孙策剁成肉泥。

正在这关键时候,后面跟随护卫及时赶到,一拥而上,将刺客乱刃分尸,救回了孙策。

孙策对大乔用力过猛(小霸王孙策)(1)

孙策遇刺

原来,这几个刺客正是许贡门客。昔日,许贡曾上书朝廷,说孙策英勇善战,甚至比项羽更加厉害,久留江东,必然会作乱天下,不如趁机把他召回京城。不巧,这封书信被孙策截获,于是杀了许贡。当时有三个门客跑了,孙策也没有在意!没想到这三个人为了报答许贡的知遇之恩,发誓要为他报仇!他们躲在暗处,时刻寻找机会!没想到这次出来打猎,正好给了他们机会!

据说孙策十分英俊,而且对自己的容貌非常自信,非常珍惜。在中箭后,本来经过治疗后有所好转。但是医生嘱咐他千万不能动怒生气,一旦箭伤迸发,就无药可救了。可是孙策不小心照了下镜子,看到镜中自己的样子变得那么丑陋。一时无法接受,大喊道:“容貌变成了这样,还怎么征战天下,让别人耻笑!”于是勃然大怒,掀翻书案。结果箭伤迸发而死,时年二十六岁。孙策秉承父志,是江东当之无愧的缔造者,他的去世,令刚刚平定的江东笼罩了一层乌云。

孙策对大乔用力过猛(小霸王孙策)(2)

孙策箭伤迸发而死

孙策是大汉破虏将军孙坚的长子,出生于公元175年,据说,他的出生也出现了异象。按《搜神记》记载,吴夫人在怀孙策的时候,梦到月亮飞入怀里,看来真不是凡胎啊!

孙策少年就非常有名气,喜欢四处周游结交各地名士。周瑜听到他的事迹后,就慕名来拜访他,结果二人一见如故,非常投缘,世称“总角之好”。小小年纪二人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且在以后的岁月里互相扶持,共同努力,创建了江东的基业。

孙策对大乔用力过猛(小霸王孙策)(3)

孙策周瑜

初平二年(191)年,孙坚被刘表手下大将黄祖所杀,三年守孝期满后,孙策投奔了在寿春的袁术。可是袁术并不把他放在眼里,虽然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可是依然被忽视。这令他非常愤恨,时刻想着找机会带着父亲的旧部离开袁术。

袁术其实真是有眼无珠之辈,他不仅目光短浅,而且为人非常愚蠢。据说在每次打完仗后,虽然孙策的战功最大,但是因为他的年纪小,所以包括袁术在内的众将都很轻视他,他们自己在大帐里喝酒庆祝,却让他独自到马厩旁边自己吃饭,孙策经常气的大哭,更加促成了他想离开袁术自立的决心。

这时候,孙坚的老部下,时任吴郡都尉的朱治也劝孙策最好回江东创业。孙策听了他的建议去找袁术说:“我父亲在世的时候,对江东人民非常仁义,所以江东对我们孙家比较有好感。我想现在带一支人马帮助我的舅父去征伐横江,并可以在那里募兵。”

当时孙策非常迷茫,多亏了朱治的规劝,才坚定了离开袁术的决心。所以有时候人在迷茫的时候是非常需要有人点拨的,朱治的出现,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是孙策生命中的一道光,照亮了他的前程。

孙策对大乔用力过猛(小霸王孙策)(4)

孙策征战

袁术认为他不会在那里取得什么成就,就答应了他的要求,给了他一千兵马及一些军需用品。在行军中,有人听了孙策的名声,纷纷来投,一路势如破竹。他对部队非常严格,对百姓秋毫无犯,老百姓更加的爱戴他,队伍也不断扩大。

兴平二年(195年),孙策击败刘繇。一日,孙策率黄盖、韩当等十三骑行至神亭,突然遇到在此巡视的刘繇手下大将太史慈,二人随即一场大战。太史慈字子义,史书记载,太史慈身高七尺七寸,长着如果关羽一样的漂亮胡须,特别擅长射箭,是当时有名的神射手。而且手持一对双戟,勇猛异常,二人一番大战。最后孙策抢了太史慈的双戟,太史慈抢了孙策的头盔,直到两方军队到此,二人方才罢战。虽然此战没有胜负,但是二人互相在对方心里都留下了好印象。后来在孙策讨讨泾县的战斗中,终于抓获了太史慈,此后,太史慈归附孙策,成为东吴的一员大将,为创立江东基业立下了大功。

孙策对大乔用力过猛(小霸王孙策)(5)

孙策大战太史慈

孙策不负少年之名,对待人才非常渴望,俗话说不打不相识,二人在神亭打的那么惨烈,甚至太史慈把孙策的头盔挂到高杆上,说是孙策的人头,但是孙策毫不记仇,才有了后来太史慈的归顺。在当时的乱世之下,得人才就是得天下。像袁绍一样,虽然四世三公,家世显赫,但是对人才的态度和孙策相比就远远不如了,田丰沮授屡次献计,他不仅不接纳,反而把他们下狱,注定了必败的结局。

建安二年(197年),在活捉王朗,平定会稽之后。袁术窃取了传国玉玺,并在寿春称帝,孙策上书阻止,劝他不要称帝,以免四处树敌。可是袁术不听,并对此十分气愤,至此二人彻底决裂。

孙策对大乔用力过猛(小霸王孙策)(6)

孙策平定会稽

后来袁术兵败病死,庐江太守刘勋趁侵占了袁术的残余势力,一时实力大增,孙策欲除之。于是写信劝刘勋攻取上缭,说上缭十分富饶,正好攻取下来作为军队的补充,自己可以从旁协助。刘勋不知是计,于是进攻上缭。孙策和周瑜协同作战,大败刘勋,收复大量军队和物资,为击败黄祖,为父报仇打下了基础。

袁术不听孙策的建议,匆忙称帝,名不正言不顺,终于导致败亡,终为他人做了嫁衣裳,真是可悲啊。朱元璋当年在群雄割据的时候正是听取了谋士朱升的意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韬光养晦,集聚实力,才有了后来的一统天下。

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八日,兵强马壮的孙策,亲率周瑜、程普、韩当、黄盖等齐头并进,大举进攻黄盖。战斗中,孙策身先士卒,奋勇直前,不畏生死,一战彻底击败黄祖。

孙策对大乔用力过猛(小霸王孙策)(7)

孙策击败黄祖

次年,携大胜黄祖的余威,讨伐豫章,豫章太守华歆举城投降。孙策设庐陵郡,任命孙辅为太守,孙贲为豫章太守。任命周瑜驻守巴丘,任命太史慈为建昌都尉,北据刘磐。至此,孙策经过一系列战斗,终于平定了江东。此时孙策兵强马壮,文臣武将众多,一时风光无限,江东势力达到鼎盛。以致曹操闻讯大惊,说孙策是疯狗,不敢和他争抢,并积极的拉拢孙策,互为姻亲。

可以想象,照此发展下去,一旦时机成熟,孙策跨江北进,前程不可限量。只可惜啊,孙策的性格也决定了自己的命运。

据说孙策非常自负,可能仗着自己英勇,所以特别自信。出去打猎行军的时候,总喜欢一人独骑,冲在最前面。郭嘉就曾说过,孙策总是如此自负,早晚会因此取祸,结果真的被他说中了。

孙权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至此一代雄主如滚滚长江东逝。

孙策对大乔用力过猛(小霸王孙策)(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