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中的49个典故作用(滕王阁序中的典故)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四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谢家”就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所写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诗中所提到的“王谢”中的“谢”家。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滕王阁序中的49个典故作用(滕王阁序中的典故)(1)

王谢两家是江左五朝(东晋、宋、齐、梁、陈)时最为显赫的两个世家大族,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两个名门望族,经由刘禹锡名诗名句的传播而广为人知。

王谢,即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的合称。西晋永嘉之乱后,司马皇室及一众王公大臣达官贵人衣冠南渡,两氏族人也南迁至金陵(今南京)。后因王导、谢安及其后继者们于江左五朝期间的权倾朝野、文采风流、功勋卓著而彪炳史册流传后世,其文治武功显赫荣耀达到了后世官宦之家难以企及的高度,王谢也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世家望族的代名词。

滕王阁序中的49个典故作用(滕王阁序中的典故)(2)

南京王导谢安纪念馆 王羲之塑像

三百多年中,王谢两家族繁衍生息,形成了庞大的内部族系,为后世兴旺发达奠定了坚实的人口基础。因家族内部极为重视家教门风,又加之有显赫权力及雄厚财力的支持和护佑,子孙后代普遍文化素质较高综合能力较强,实可谓后继有人,能人辈出。又借助丰富的人脉资源,故后辈仕宦显达者众。

家族内部体系庞大,分支众多。受外部环境及个人原因的共同作用综合影响,各个分支兴衰不一,时而此支显贵,时而彼支荣达,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也。然而东方不亮西方亮,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可谓是风水轮流转年年在我家(族)呀!

滕王阁序中的49个典故作用(滕王阁序中的典故)(3)

谢安塑像

谢氏一族崛起于朝堂实自谢安始。谢安,陈郡阳厦(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于庙堂之外又是著名的高贤名士。

谢安自少“不慕荣利”,以清淡知名,屡次拒绝朝廷征召,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平日里常与王羲之等人游山玩水,并教育家族子弟。

王羲之为之写下千古名篇并留下天下第一名帖《兰亭集序》的兰亭集会,谢安作为领袖人物亦参与其中。

滕王阁序中的49个典故作用(滕王阁序中的典故)(4)

后当谢氏家族朝中任职之人都逝去之后,方才去野赴朝东山再起,在朝中历任要职。这就是著名的成语典故“东山再起”的由来。李白在他的多首诗中都曾化用这个典故。在《梁园吟》中有诗句:“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晩。”

谢安在历史上最著名之处也是他个人最辉煌最高光时刻,是淝水之战中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区区八万之众一举大败号称百万大军的前秦符坚军,从而使晋室得以延续。可谓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居功至伟,甚至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谢安的侄子,谢玄在此战中任前敌总指挥,功劳亦甚大。历史上著名的“北府兵”,就是他一手创建的。

滕王阁序中的49个典故作用(滕王阁序中的典故)(5)

淝水之战

“谢家宝树”一语与谢玄有关,典出《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太傅谢安有一次与家人聚会,就问众子侄道:“子弟们又何尝需要参与政事,却为什么总想要他们成为优秀人才呢?”大家都不说话。车骑将军谢玄答道:“就好比馥郁的芝兰与高洁的玉树,总想使他们生长于自家庭院之中啊。”

滕王阁序中的49个典故作用(滕王阁序中的典故)(6)

立如芝兰玉树 笑如朗月入怀

“谢家宝树”喻指德才兼备能光耀门楣的家族子弟们。后遂以“芝兰玉树”喻指有出息的子弟,以“玉树临风”喻指英俊潇洒的美少年,以“玉树盈阶”来比喻子弟既好又多。又有“蒹葭玉树”,初谓两个品貌极不相称的人在一起,后用来形容地位低微的人攀附地位高贵的人。

谢家的“宝树”多“玉树”多,趣事也不少。

有一个谢家才女谢道韫的小故事。亦出自《世说新语•言语》:“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这就是成语典故“咏絮之才”的出处。

滕王阁序中的49个典故作用(滕王阁序中的典故)(7)

谢道韫是谢安的侄女,嫁与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为妻,亦可谓王谢两大家合为一小家也。谢道韫聪慧有才善辩,被后人称为绝代才女一代奇女子,后人遂以“咏絮之才”来称谓赞誉那些诗文创作方面卓有才华的女子。

《世说新语》中的描述言简意赅,我们不妨把他扩充为一个更通俗易懂更有韵味的小故事。

一个飞雪连天的冬日,谢安召集子弟们聚会,谈论诗词歌赋讨论为文之道。不多一会儿,只见外面雪花飘落,且越下越大,越下越急。

滕王阁序中的49个典故作用(滕王阁序中的典故)(8)

谢安眼见大雪纷纷,不由得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他高兴地出题问道:“你们大家都说说看,这外面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谢朗回答道:“把盐撒到空中,差不多能与之相比。”谢朗是谢安二哥谢据的儿子,听了侄儿的回答,谢安默不作声,未置可否。

谢道韫随即答道:“这漫天纷飞的雪花可不正像春日里那随风起舞的柳絮吗!”谢安听罢顿时不由得站起身来拊掌大笑,连声称妙,并叹道只可惜侄女不是男儿身呀!

滕王阁序中的49个典故作用(滕王阁序中的典故)(9)

谢道韫用柳絮作比,不仅抓住了色彩洁白这个颜色上的共同点,更抓住了体态轻盈这个动作上的特征点,比喻巧妙贴切,引人深思,耐人寻味,令人不由自主地点赞称妙。谢朗的比喻则显得浅露拙劣,不可同日而语也。

有人据此会作出评价,说谢家也不都是宝树玉树都是名贵树种啊,普通树木也有啊。是啊,确实如此。前人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有诗为证:“谢家宝树,时有黄叶。青聪骏骑,小疵难免。”

谢家辉煌延续三百多年,其传奇当然不止于此。后又有三位谢氏名人留名青史:谢灵运,谢惠连,谢朓,后人称“三谢”。

滕王阁序中的49个典故作用(滕王阁序中的典故)(10)

谢灵运,谢玄之孙,东晋至刘宋时期大臣,旅行家,山水诗开山鼻祖。除山水诗方面的成就外,他还有两点最为出名,一是“才高八斗”的说法源出于他,二是他发明了一种登山鞋,后世称为“灵运屐”。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诗句:“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这种登山鞋其实是一种木屐,底板装有前后齿,可拆卸,上山时拆掉前面鞋齿,下山时则拆掉后面鞋齿。用现在的专业术语来讲,可称之为装配式模块化。

窥一斑而知全豹,由此可见,谢灵运不仅天资聪慧,而且爱思考爱动脑子。如果是当世之人,可能会成为一个全能型人物,文学家,旅行家,发明家,技术专家。

滕王阁序中的49个典故作用(滕王阁序中的典故)(11)

谢灵运承袭祖父谢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享受两千户的税收待遇。

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提到了两位谢家名人:谢灵运,谢惠连。“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康乐即康乐公谢灵运。

然谢惠连者,何人也?谢惠连是谢灵运的族弟,“幼而聪敏,年十岁即能属文”,深得谢灵运的赏识。

滕王阁序中的49个典故作用(滕王阁序中的典故)(12)

池塘生春草

《谢氏家录》云:“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得。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

“三谢”中的最后一位,谢眺,南齐诗人,世称“小谢”,与“大谢”谢灵运同族,是谢灵运的族侄。

李白与谢氏族人颇有缘份,他在诗中又一次提到了谢家子弟。他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道:“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滕王阁序中的49个典故作用(滕王阁序中的典故)(13)

余霞散成绮

王士祯在《论诗绝句》中有云:“青莲才笔九州横,一生低首谢宣城。”谢宣城者,即谢眺也。李白又有诗云:“我读谢眺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李白一生当中吟咏谢朓的诗作竟达十五首之多,令人吃惊。梁武帝萧衍也称赞谢眺曰:“三日不读谢诗,即觉口臭。”

谢眺最传神最著名流传最广的一句诗是:“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意思是: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美丽的彩锦,澄澈的江水平静地流淌如同一匹白练。

滕王阁序中的49个典故作用(滕王阁序中的典故)(14)

澄江静如练

“接孟氏之芳邻”与孟母有关,昔者孟母教子,居心择邻,三迁而终得芳邻。来自于“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三迁”成语出自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典故原文出自西汉刘向《列女传》:“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ǎ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处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处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夏历每月初一)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之,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处子也。'遂居于此。”

滕王阁序中的49个典故作用(滕王阁序中的典故)(15)

孟母教子 雕塑小广场

孟子幼而丧父,与母相依为命。其时,他们的住所离墓地很近,孟子就与小伙伴们玩起丧葬祭拜的游戏,孟母说:“此地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迁居到一处市场旁,孟子又学人家叫卖售货。孟母说:“此地也不合适。”于是再度搬家到一家屠户旁,孟母又说:“此地又不合适呀!”于是继续搬迁到一所学校旁,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入文庙祭拜贤人,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记在心里,时常模仿。孟母说:“这才是适合孩子成长的地方呀!”于是,就在学校旁定居下来。

当今社会,父母们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竭尽所能为孩子择校,花大价钱购买学区房,甚至辞掉工作伴读,可是古代已经有人这么做了呀!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重视教育,中华文明几千年来传承至今,与此也有莫大的关系。

滕王阁序中的49个典故作用(滕王阁序中的典故)(16)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意思是,王勃谦称自己虽不像谢玄那么优秀,但自己从小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常与贤德之士交往。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接孟氏之芳邻”的意思是,在座的各位名士嘉宾亦犹芳邻也,自己很高兴有机会结识大家。但此说似与下文“喜托龙门”之句存在重复的嫌疑,而且“接孟氏之芳邻”本身讲的是人才的教育问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