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名言和鲁迅简介(知道了鲁迅先生名字里的奥秘)

一个文人的名字就像一篇文章的题目,有统领全篇的作用。一般人的名字由长辈所赐,多寄寓父母的期望和美好祝福。文人多有字号与笔名,多为自己所拟定,更能见出这个人的所思所愿。“鲁迅”,就是一个现代文学史上任谁也绕不过去的名字,一个熠熠生辉的笔名。

鲁迅名言和鲁迅简介(知道了鲁迅先生名字里的奥秘)(1)

1881年9月,在京做官的浙江绍兴人周福清,正在接待一位访客——大名鼎鼎的张之洞,忽然接到一个喜讯:他的孙子出生了!家人为新出生的孩子讨名,周福清略一沉吟,便以当天所遇,为孙子取名:“就叫阿张吧。”这随口叫下的名字里,肯定包含着他希望孙子也像张之洞那样有大作为的愿望,但总归通俗有余文雅不足,作为弥补,后又以同音异义的字取大名为“樟寿”,号“豫山”。鲁迅7岁进私塾就以此为名。绍兴话“豫山”和“雨伞”音近,同学们常以此取笑他,便请祖父改名,后改名豫亭,再改豫才。

鲁迅名言和鲁迅简介(知道了鲁迅先生名字里的奥秘)(2)

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了家乡,来到南京,投奔一个名叫椒生的叔祖,入了江南水师学堂。周椒生本人在水师学堂做官,却对这种洋务学堂极为蔑视,认为本族的后辈不走光宗耀祖的正路,而跑到这里来准备当一名摇旗呐喊的水兵,实在有失“名门”之雅。为了不给九泉之下的祖宗丢脸,他觉得鲁迅不宜使用家谱中的名字,遂将“樟寿”的本名改为“树人”,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

鲁迅名言和鲁迅简介(知道了鲁迅先生名字里的奥秘)(3)

等到周树人公开发表诗文,鉴于当时错综复杂的环境,他认为一个战斗作者不值得“以真名去招致无聊的麻烦”,应当利用笔名来钻过“文网”,便开始使用笔名。前前后后,他一共使用过140多个不同的笔名,如“戛剑生”------这是1898年鲁迅第一次以文入世而采用的第一个笔名(《戛剑生杂记》)。戛,击也。此名意即舞剑、击剑之人。表现了青年时代的鲁迅渴求战斗的热烈激情。

“令飞”,用于1907年12月在《河南》月刊第一号上发表的《人间之历史》一文。“令飞”亦即“奋飞”之意,先生以此来做自勉自励。有必要补充说明的是,鲁迅先生的嫡孙后来就以“令飞”为名,也有纪念鲁迅先生的意思。

鲁迅名言和鲁迅简介(知道了鲁迅先生名字里的奥秘)(4)

“黄棘”,1912年发表《〈越铎〉出世辞》时首次使用,而后发《哀范君三章》、《张资平氏的小说学》、《考场三丑》、《刀“式”辩》等诗文均以之为缀。屈原《九章●悲回风》中有句云:“借光景之往来兮,施黄棘之枉策”。“黄棘”含有以棘策马,驱驰迅行之意。

“巴人”,是为小说《阿Q正传》的发表所使用的专用笔名。鲁迅在《阿Q正传的成因》一文中说:“署名‘巴人’是取‘下里巴人’,并非高雅的意思。”

鲁迅名言和鲁迅简介(知道了鲁迅先生名字里的奥秘)(5)

“俟堂”,俟,等待;堂,官府办公处之称。当时鲁迅正在教育部任职,有个长官想挤掉鲁迅以安插亲信,鲁迅有感于“君子居以俟命”而取名“俟堂”。意谓:本人正拭目以待,端坐在教育部的办公室里等着呢!

“隋洛文”则是针对1930年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呈请国民党中央通缉“堕落文人鲁迅”一事所起的笔名(事因鲁迅在2月份参加发起了中国自由大同盟)。鲁迅即以敌人送与的污蔑性“头衔”稍加改动用为自己的笔名,真不失为大师对于敌手的反手一击。幽默而痛快!而后又由此衍生了“洛文”、“乐贲”、“乐雯”、“洛”、“乐文”等。

鲁迅名言和鲁迅简介(知道了鲁迅先生名字里的奥秘)(6)

“它音”,是为发表于《十字街头》旬刊之杂文《沉滓的泛起》所用。鲁迅属蛇,亦爱蛇;他认为对敌斗争必须持一种韧战精神------“纠缠如毒蛇,执著如怨鬼”。

“何家干”,鲁迅曾以此笔名发表杂文24篇,猛烈抨击了国民党反动派“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

……

这些笔名大多具有某种寓意或象征,有的虽然仅使用过一次,也有些曾不断地被重复应用,但每一个笔名的取定则都是经过了他的深思熟虑。这是由于鲁迅身处的时代、环境因素之影响以及受到他个人心态、情绪而决定产生的。

鲁迅名言和鲁迅简介(知道了鲁迅先生名字里的奥秘)(7)

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鲁迅”这个笔名。 1918年5月,在钱玄同的激励和介绍下,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使用笔名“鲁迅”。

“鲁迅”这个笔名,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是指“鲁”字乃鲁迅先生母亲的姓,他的小说中常提到的“鲁镇”,就是他母亲的老家;“迅”是他的小名,所以在他的小说里也出现过“迅哥儿”一词。另一种解释是先生挚友许寿裳所说,他亲自问过鲁迅先生,先生笑道:“取愚鲁而迅行的意思。”此乃先生自谦之辞。这两种说法,都是从字面上解释,也切合鲁迅的生平,都说得通。

鲁迅名言和鲁迅简介(知道了鲁迅先生名字里的奥秘)(8)

最近又有人发现了第三种解释。认为“迅”字,古义为狼。出处见《尔雅·释兽》:“狼子绝有力者曰迅。”照这样注解引申出来,“鲁迅”是指狼的一个勇敢有力的儿子。持此一说的是历史学家侯外庐。他说,鲁迅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的小说代表作《狂人日记》就是抨击封建社会“吃人”制度的,他取用这两个字为名,正是鲜明表示他甘以“狼子”自居,与封建社会制度彻底决裂之心声。 据说侯外庐的这种解释,曾向鲁迅夫人许广平提起过,许广平连连称谢,表示首肯。

鲁迅名言和鲁迅简介(知道了鲁迅先生名字里的奥秘)(9)

类似意见还有王长坤先生在《光明日报》发表《关于“鲁迅”笔名的索隐》一文(下略称“王文”),对“鲁迅”这一笔名的“深意”进行探赜索隐道:“‘鲁’取自母姓,‘迅’古意为浪子”,故该笔名可被“理解为牝狼的一个有大力的儿子”;而鲁迅之所以“以母为姓,以禽兽为名”、“把自己比喻成一个牝狼的儿子”,是在对“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一旧时代天经地义的命题进行否定,“无父无君的人既然是禽兽,那么我就是禽,我就无父无君,无纲常名教,我就‘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我就不受旧时代的束缚,我就可以迅猛奋起,顽强地向旧势力、旧思想、旧文化作坚决的攻击”,所以该笔名“反映了鲁迅反封建的思想,以及同旧时代决裂,与之作坚决斗争的决心,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伟大抱负。”

鲁迅名言和鲁迅简介(知道了鲁迅先生名字里的奥秘)(10)

最近又有一说,似乎也有道理:众所周知,鲁迅先生除了是文学家,还是翻译家,他的日文、德文水平都不错,按他自己的说法是“不懂英文”,但是就鲁迅一贯的严谨态度,他的“不懂”,应该是谦虚,不如他的德文和日文那么专业的意思。所以很少有人从这个方面探讨“鲁迅”一词的来历。有人注意到,英文REVOLUTION,音译即是瑞沃鲁迅。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单词的意思有“革命”和“彻底改变”——这不是他一生的追求一生的践行吗?你觉得这种解释有道理吗?

鲁迅名言和鲁迅简介(知道了鲁迅先生名字里的奥秘)(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