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发展史(回望百年开滦红)

出了力,救了急,立了功

开滦发展史(回望百年开滦红)(1)

在四五翻番期间,周恩来总理曾两次表扬开滦煤矿为国家“出了力,救了急,立了功”。这两次表扬,一次是在1968年,一次是在1973年。周总理这两次表扬,一方面是对开滦矿工顾全大局,为国家所做贡献的高度评价,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时煤炭生产和国家所遭受的困难局面。您知道吗?最先报道周恩来总理表扬开滦场景的就是《开滦矿工报》。

开滦发展史(回望百年开滦红)(2)

关于1968年周总理表扬开滦的背景,要往前追溯到1966年夏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这场文化大革命对煤炭工业的破坏和影响是极其严重的,开滦煤矿也受到了严重冲击。特别是在1967年7月唐山市发生大规模武斗,使开滦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开滦的情况反映到中央以后,毛主席指示北京军区司令员郑维山亲自到唐山,稳定一下唐山的形势,保证煤矿正常生产。

1967年8月6日,唐秦警备区召开唐山地区“抓革命、促生产”会议,24军军长陈仁洪在会上传达了毛主席对唐山煤矿生产的关怀和期望。8月7日,开滦煤矿召开“抓革命、促生产”誓师广播大会,唐秦警备区负责人传达了毛主席对唐山煤矿生产的指示。8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唐秦警备司令部发出布告,宣布对唐山红旗(开滦)矿务局实行军事管制。8月18日,开滦矿区召开职工动员大会,认真贯彻毛主席亲自批签的《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给煤炭工业战线职工的信》。随后几个月,开滦军管会侧重开展建立各矿厂革委会工作,矿区生产形势进入相对平稳状态,但全年仍比上一年减产煤炭141万吨。

1968年的春节三天假期,开滦煤矿广大职工坚持正常生产,超额完成了一月份的生产计划。为此,开滦组织了报喜队赴京报喜。报喜队在北京中南海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富春副总理和李先念副总理的接见。李富春说,毛主席很关心开滦矿务局抓革命、促生产的情况,周恩来总理听到开滦春节三天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的消息后很高兴,向开滦职工祝贺。党中央、毛主席、周总理对开滦的关心,使开滦职工受到很大鼓舞,他们排除一切干扰,坚持煤炭生产,使产量不断提高。

1968年5月,中共中央在京召开开滦等十五个煤矿的会议,研究如何把煤炭生产搞上去,以满足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的最低要求。这次会议共开了两个月。其间,毛主席在5月20日、6月30 日两次接见与会代表。周总理三次召开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周总理多次表扬和肯定开滦,说开滦是模范,当模范的红旗就不要倒下去。周总理点名批评了有些煤矿武斗严重,生产不能正常进行的混乱局面。这次会议之后,从全国煤炭生产局面看,虽然扭转了煤炭产量下降趋势,但煤炭生产仍供不应求。而开滦矿区形势相对稳定,产量呈上升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煤炭部革委会筹备小组一再给开滦生产任务“加码”,搞得开滦生产非常紧张,动不动就要通过搞“高产”来完成生产计划。如果完不成计划,就要受到煤炭部的批评。当时担任开滦革委会主要负责人的,大多是一些“支左”的军队干部。他们认为,造成开滦生产紧张局面的责任在煤炭部,“鞭打快牛”的做法是错误的。在这种情况下,开滦革委会主要负责人授意起草了“关于请求调整9月份及四季度原煤生产计划的报告”,以开滦煤矿革委会的名义,于8月28日通过军队这条线,上送到“周总理办公室”。周总理见到报告后,找来了李先念副总理,肯定了开滦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并要李先念副总理找煤炭部的王素、范文彩(此二人都是煤炭部革筹组的负责人),再让王素、范文彩找开滦的同志谈。9月15日,开滦革委会给周总理、李富春、李先念两位副总理写报告,汇报了8月28日报告上送后的情况。报告写道:“中央首长要煤炭部王素、范文彩同志通知我们到京,转达了中央首长对开滦的鼓励,煤炭部的领导作了自我批评,同意开滦革委会的意见,使计划指标留有余地。开滦革委会的领导作了专门研究,迅速贯彻中央首长和煤炭部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于13日召集了所属各矿革委会的主要负责同志及职工代表40余人进行了座谈。座谈中大家反映强烈,中央首长一再对开滦鼓励,是对开滦工人阶级的最大信任和关怀。决心提前1至2天完成9月份生产计划,提前4至5天完成3季度生产计划。”从这个报告中,我们大致可以了解这一事件的主要过程,但报告并没有引用周总理表扬的原话,也没具体提周总理和李先念副总理,只是笼统地提中央首长。但9月17日出版的《开滦矿工报》在报道9月13日林西座谈会时,披露了周总理表扬开滦煤矿是“出了力、救了急、立了功”的先进单位,是一面红旗的重要指示。至此,我们基本上可以清楚周总理于1968年第一次表扬开滦“出了力、救了急、立了功”的情况了。而这一年,开滦职工也没有辜负周总理的表扬和期望,产量大幅增长,比1967年多产煤214万吨,占全国煤炭增产数量的六分之一。

第二次表扬是在1973年,此时的开滦煤矿正在轰轰烈烈地搞生产挖潜改造,为实现“四五”期间产量翻番而一派热火朝天。而全国煤炭战线的形势却没有这么好,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又引起一阵阵大的动乱,山东、安徽、河南、江苏的部分煤矿又出现了大范围停产,造成华东地区供煤紧张。当时,上海存煤只有5天的周转量,威胁着这个全国最大的城市的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国务院领导很是着急,国家计委动员一些生产形势相对稳定的矿区勇挑重担,努力增产,尽力“以丰补欠”。在这种情况下,开滦煤矿按照国家计委的要求,一再增加产量,确保了每日增发上海一列车煤炭,为此,周恩来总理表扬开滦煤矿为国家“出了力、救了急、立了功”。(后来,《当代中国的煤炭工业》记载了此事。)这一年,开滦煤矿受到总理的表扬也是当之无愧的。以吴旭芝、侯占友为代表的开滦职工,为了国家的需要,不讲代价,不要加班报酬,一心只顾多出煤。这一年,马家沟矿提前两年率先实现了翻番计划,范各庄矿1251工作面创出了薄煤层月产煤62967吨的全国纪录。同时,开滦全矿区的产量也首次突破2000万吨大关,达到了2012万吨。这一年的12月1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他们特别能战斗——记开滦煤矿的革命矿风》的文章,高度评价了开滦矿工发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四五”期间改造矿井、挖掘生产潜力、促使煤炭产量连年大幅度增长的成就。原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袁宝华同志在1996年唐山地震20周年之际,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在深情地回忆了这一段历史时说,地震前,开滦一直供应上海煤炭,别的地区供不上时,国家计委就要开滦增加产量,支援上海。最紧张的时候,开滦一天要供上海2万吨煤炭。1976年唐山大地震,开滦停了产,一下子就出了个大窟窿。国家计委召开紧急调度会,要山东、安徽两个省补上开滦停产留下的缺口。所以地震后,国务院召开的恢复工作会议上便有了“恢复开滦第一,煤炭影响全国”的说法。

后来,周总理表扬开滦的历史被载入《中共开滦党史大事记》,被许多历史研究者引用和转述,《开滦矿工报》作为历史文献类资料,发挥了存史传世的重要作用。

为文化留根,为民族存史。目前,开滦保存着从1949年《开滦矿工报》创刊号至今的《开滦日报》各年、各季、各月的合订本。这些报纸为我们研究历史,总结企业发展规律,提供了大量的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开滦档案馆在编辑《中共开滦党史大事记》、《开滦百年记事》两本大事记体的史志书籍时,有许多条目素材都出自此。如前面提到的首先报道周恩来总理表扬开滦煤矿是“出了力,救了急,立了功”的先进单位,是一面红旗的重要指示的,就是1968年9月份的开滦矿工报,可以说是一份史料价值极高的文献。此外,1958年刘少奇、周恩来视察开滦,1975年开滦实现产量翻番,1978年邓小平视察开滦,1984年李鹏视察开滦治水工地,1991年朱镕基来开滦现场办公等重大事件,开滦矿工报和开滦日报均作了充分报道。这些报道不仅使读者了解了新闻实况,更给历史研究者留下了珍贵的史料。(文/杨磊)

来源:开滦博物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