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外饰新技术有哪些(全球汽车内外饰市场增速约7)

汽车内外饰是汽车零部件领域规模最大的细分市场,涉及的产品众多、技术很广。作为影响汽车颜值、舒适性和驾乘体验的关键部件,内外饰是消费者最容易感知的汽车零部件之一,近年来随着汽车产品的消费升级和智能化需求提升,更是迎来了产业发展的变革期。

汽车外饰新技术有哪些(全球汽车内外饰市场增速约7)(1)

近日,申港证券发布了“汽车内外饰系统的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相关报告,笔者摘取部分核心内容,希望从中能洞察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

01

体量巨大,内外饰占汽车零部件市场总体规模的近1/4

从行业体量上看,内外饰的整体行业规模巨大,占汽车零部件总体规模的近1/4。

2019年,全球汽车内外饰件市场规模约为6500亿元,其中内饰市场约为4200亿元,外饰市场规模约2300亿元。

我国汽车内外饰市场占全球市场比例超过30%,2019年总体市场规模约为2400亿元。以典型的15万元的家用轿车为例,具体数据显示,汽车内饰件(不含座 椅)价值量大约在3500-4600元区间,外饰件价值量大约在2200-3000元区间。

根据近期广汽蔚来HYCAN 007公布的汽车BOOM价格,除去电池系统外单车成本近20万元,其中内外饰系统总成本超过4万元。

02

增速可观,内外饰行业国内市场增速超15%

汽车内外饰与汽车产销量、保有量直接相关,全球汽车内外饰市场增速近年维持约7%。依托国内强劲的升级需求,我国内外饰行业产值年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15%~20%。

内饰市场随舒适性、智能化需求持续高增长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除了传统的安全要求,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的关注点更多地等转向舒适性和驾乘体验,内饰的品质高低逐渐成为汽车的重要卖点之一,汽车内饰行业也随之迎来迅猛发展。

此外,智能化需求的提升,给内饰产品带来了更多要求,比如更多更大的显示屏、更精细的氛围营造要求,都提升了内饰成本。据统计,内饰占整车成本的比重已由2012年的约12%逐年提升至20%以上。

外饰市场随轻量化需求有望稳步增长

相比内饰件,汽车外饰件市场规模较小,约同期内饰件市场规模的60%。不过,汽车外饰的发展是汽车轻量化重要解决方案之一,而轻量化又是降低汽车排放、提高燃烧效率最有效的措施,也是当前衡量汽车设计和制造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已成为汽车制造业发展的热点,可见,汽车外饰件市场有望实现稳步增长。

后市场给予汽车内外饰市场更多发展空间

内外饰作为汽车后市场部件产品的主要部分之一,产生更换和更新需求的比例高于其他产品。另一方面,有望逐步放开的改装限制,也为内外饰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03

新技术大量涌现,各大零部件企业争相布局

在当下汽车市场对内外饰行业安全性、环保性要求日益严格,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不断提速形势下,消费者对内外饰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形状的美观,对舒适感、科技感的追求也愈发强烈,内外饰领域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新技术和新热点,也成为各企业争相布局的焦点领域。

智能内饰

智能内饰的典型产品有智能灯光系统、智能音箱系统和交互式内饰等。智能内饰在满足原装饰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带给客户的体验和智能化操作科技感,为原本简单的静态表面赋予了交互特性,给予消费者更丰富的感官享受和舒适体验。

目前随着消费升级,智能内饰越来越被各整车厂及零部件企业所重视,也成为了车辆实现差异化竞争的新领域。目前在该领域布局的零部件企业众多,代表性企业如延峰、佛吉亚等。

智能座舱

智能座舱是近年来最热的汽车概念之一,融合了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智能网联 等多项新技术。目前,智能座舱正逐步落地,实现了中控、液晶仪表、抬头显示(HUD)、后座娱乐等多屏融合交互体验,以及语音识别、手势控制等更智能的交互方式,重新定义汽车人机交互。

根据预测,未来汽车将主要由智能驾驶舱和无人驾驶两大运算单元构成,智能驾驶舱有望成为 ADAS 技术和无人驾驶汽车的标配。大陆、伟世通、佛吉亚、德赛西威、哈曼等零部件企业都已推出相应的智能驾驶舱方案或技术。

互联外饰

互联外饰最典型的场景就是智能把手和智能钥匙。车门把手是车身外观设计中的一大亮点,集成了把手照明、无源遥控开锁(PKE)与电动隐藏等技术,不仅外形美观,同时结合了机械电子领域的优势,在特斯拉Model3、蔚来ES8等车型上均有应用。

智能钥匙技术让车主通过智能手机或智能手表,在无网络的情况下,完成车辆的上锁、解锁和启动,对未来共享汽车的出行便利化提供了智能化的解决方案。目前在该领域布局的比较有代表性零部件企业包括海拉、延峰、麦格纳、法雷奥等。

轻量化的复合材料尾门

随着SUV在国内热卖及轻量化需求的提升,复合材料尾门的需求在不断增长。相 较于金属尾门,复合材料尾门可减重约25%,且能实现完整的模块化交付以降低总装成本。完整的复合材料尾门还能整合雷达、影像、照明、电子等多个部件。

目前复合材料的后门约占4%的市场份额,并在已经在Jeep大切诺基、宝马 i3 等SUV车型上实现量产,随着多用途汽车的持续增长,预计未来5~7年这一数字将增长到约 20%,麦格纳、延锋等多家零部件企业都在积极布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