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对江浙沪这么友好(江浙沪谁更水)

一说到江浙沪,除了“包邮区”,人们总是能想到小桥流水、鱼米之乡的景象。确实,从名字上看,“江”“浙”“沪”三个字里无一没有“水”的身影。那么,从名字直观来看,江浙沪到底哪座城市更“水”呢?

一、研究设计与总体结果

1、研究设计

我们对江浙沪地区25座设区市及其下辖的区、县和县级市进行简单梳理,筛选出符合以下四类之一的地名:(1)直接有“水”或与水相关字的,如南京市雨花台区、南通市崇川区、盐城市响水县等;(2)有以“三点水”或“水”为偏旁的,如上海市黄浦区、徐州市泉山区。部分地区虽然命名由水而起,但未满足上述要求,如徐州市睢宁县、盐城市射阳县、金华市婺城区等。若要对这部分地名进行甄别,需完成对江浙地区古代河道变迁、古地名迁移以及汉字起源、吴地方言演变等的细究,故均未列入本文统计范围。

为什么大家对江浙沪这么友好(江浙沪谁更水)(1)

盐城市-亭湖区 | 大洋湾 | 笔者摄

2、总体结果描述

统计发现,江浙沪地区共有“水”市(设区市)8处,“水”县(市辖区/县级市,含副厅级、厅级、副部级市辖区)80处,县级以上正式地名(不含县处级街道办、乡镇或园区,以下各“县级以上地名”均指此意)含“水”率高达38.94%,真可谓人间“水”乡;其中,“水”市占比32%,“水”县占比39.8%,可见江浙沪地区的县比市更“水”。

从类别分布看,88处含“水”地名中,6处属于第(1)类,82处属于第(2)类。其中南京市溧水区、淮安市涟水县等2处同时属于第(1)类和第(2)类,本文仅将其归入第(1)类。从空间分布看,88处含“水”地名中,江苏45处、含“水”率41.67%,浙江36处、含“水”率35.64%,上海6处、含“水”率37.5%。因而从省域层面看,江苏更“水”,浙江更干。

二、各地含“水”情况统计

1、直接有“水”的城市

江浙沪地区共有8座城市名字直接含“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镇江市、淮安市、连云港市以及浙江省宁波市、温州市、湖州市、丽水市。虽然江苏整体含“水”率更高,但设区市23.08%的含“水”率明显低于浙江的36.36%。

2、城市下辖区县的含“水”率

在江浙沪25座城市中,仅淮安1城含“水”率超过80%,嘉兴、连云港、宿迁3城位于60%-80%之间,南京、宁波、泰州等5城位于50%-60%之间,盐城、无锡、南通等6城位于40%-50%之间;上述15座城市的区县含“水”率超过了江浙沪平均水平,其中三分之二的城市均来自江苏。江浙沪含“水”率不足20%的城市仅有镇江、常州、溧水和绍兴4座。尽管绍兴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是“江南水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鲁迅),但其区县含“水”率居然为0。此外,苏州、扬州等传统意义上的小桥流水的鱼米之乡,含“水”率也不太高。

为什么大家对江浙沪这么友好(江浙沪谁更水)(2)

江浙沪各城市含“水”率统计

3、双“水”、三“水”区县

双“水”区县要求专有地名中的两个字均和水有关。目前江浙沪地区符合该要求的县级以上正式地名中符合该要求的共9处,分别是南京市溧水区,无锡市梁溪区、滨湖区,淮安市洪泽区、涟水县,盐城市滨海县,宿迁市泗洪县,以及杭州市滨江区,金华市浦江县。江浙沪地区的县级以上三字专有地名较少,其中仅淮安市清江浦区三个字均含“水”,可谓无敌大“水”县(区)。

为什么大家对江浙沪这么友好(江浙沪谁更水)(3)

淮安市-江浦区 | 清江闸 | 笔者摄

三、含“水”字频率统计

1、出现1次

汇(徐汇)、润(润州)、梁(梁溪)、雨(雨花台)、川(崇川)、泽(洪泽)、沭(沭阳)、沂(新沂)、涟(涟水)、沛(沛县)、汪(贾汪)、浔(南浔)、游(龙游)、湾(龙湾)、洞(洞头)、洲(秀洲)、波(宁波)等17个含“水”字出现了1次。其中包括“川”、“泽”、“湾”等不太常用的非专属地名,以及“沭”、“沂”、“涟”等专有河流名称或古称、俗称。如涟水即为沭水的俗称。

为什么大家对江浙沪这么友好(江浙沪谁更水)(4)

无锡市-梁溪区 | 南下塘 | 笔者摄

2、出现2次

灌(灌南、灌云)、泉(泉山、龙泉)、温(温州、温岭)、洪(洪泽、泗洪)、溧(溧水、溧阳)、淳(高淳、淳安)等6个含“水”字出现了2次。值得注意的是,有三组城市均为由同一专有水体名称得名的邻县(区),包括由洪泽湖得名的泗洪、洪泽,由灌河得名的灌云、灌南,由濑水(今胥溪,吴地方言同“溧”)得名的溧水、溧阳等。

3、出现3次

溪(梁溪、慈溪、兰溪)、滨(滨海、滨湖、滨江)、清(清江浦、德清、乐清)、泗(泗阳、泗洪、嵊泗)等4个字出现了3次,其中,“溪”是非专有名称,一般指小河;“清”和“滨”分别描述水之状以及近水之所;“泗”虽常作为专有地名,但三处含“泗”的地方只有泗洪、泗阳由古泗水得名。浙江嵊泗作为群岛县,距泗水甚远,显然与专有地名“泗”无关。据载,嵊泗之名源自“乘四”,即一乘四马,为岛屿围拱之意。

为什么大家对江浙沪这么友好(江浙沪谁更水)(5)

盐城市-滨海县 | 滨海港 | 笔者摄

4、出现4次(TOP5)

港(连云港、张家港、高港、龙港)、水(丽水、响水、溧水、涟水)、淮(秦淮、淮阴、淮安市、淮安区)等3个字出现了4次,出现频次并列第五。“水”、“港”均为常见的非专有名称,其中“水”在古代往往发挥着今天“江”、“河”的作用,如河水、淮水、江水、济水并称“四渎”;以“港”得名的县级以上单位常常比较年轻,如连云港市(原海州直隶州、新浦市)、张家港市(原沙洲县),高港、龙港则分别于1997年组建、2019年升格,在江浙沪200多县级以上地名中均是非常“年轻”的。“淮”作为曾经的“四渎”之一,也是本文研究范围内出现频次最高的专属地名,其中“淮安”也是江浙沪地区唯一市-县(区)同名的地方;但需要指出的是,秦淮之“淮”并非淮河之淮,秦淮河是长江支流,同时也是南京人民的母亲河。

为什么大家对江浙沪这么友好(江浙沪谁更水)(6)

淮安市-淮安区 | 漕运博物馆 | 笔者摄

5、出现7次(TOP4)

“浦”字出现了7次,位居TOP4。汉字“浦”的本意即为“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其中,黄浦、青浦、杨浦、浦东等4次均来自大上海。提到“上海”和“浦”字,人们总是会首先想到黄浦江。但上海的这4处“浦”,仅黄浦、浦东的“浦”是黄浦江;而“杨浦”来源于名曰“杨树浦”的水道,“青浦”则是青龙江、浦家江两处水道名称首字组合而来。虽然后两处“浦”不是在说黄浦江,但依旧体现出上海的“水”之多,水道之密集。同样,浙江金华的浦江县自然也是和黄浦江没有关联的,毕竟已经不是长江水系了;此处浦江之名来自当地水体“浦阳江”。相比之下,南京之浦口、淮安之清江浦就比较上规矩了,均是“浦”字本意,即长江的水边、清江(古黄河、淮河)的水边。

为什么大家对江浙沪这么友好(江浙沪谁更水)(7)

上海市-浦东新区 | 陆家嘴 | 笔者摄

6、出现8次(TOP3)

“湖”字出现了8次,位居TOP3。江浙沪8个“湖”,能具体有所指的仅有半数。其中,湖州之湖和滨湖之湖均指太湖;西湖、南湖则分别作为杭州、嘉兴市区最有名的水体(前者为表、后者为里),成为所在市辖区的冠名之源头。清代嘉兴地方志载:“县曰平湖,言地与湖平也。”所以浙江平湖的“湖”只是一个形容地势的参照物。建湖原名建阳,因与福建建阳同名,取建阳、湖垛(今近湖)首字得名;细究“湖垛”之意,应为水中高地,在里下河平原较为常见。亭湖作为盐城市的主城区,原为区政府驻地“亭湖街道”之名;再要细究,可能是源自今盐城中学校园内的一亭(古称水月殿)、一湖(古称不可考,今称少先湖)。金湖之名,据说是周恩来总理所定:因县域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三湖环绕,资源丰富,日进斗“金”,故而得名。

为什么大家对江浙沪这么友好(江浙沪谁更水)(8)

杭州市-西湖区 | 西湖名胜区 | 笔者摄

7、出现15次(TOP2)

“海”字出现了15次,位居TOP2。江浙沪含有“海”的县级以上正式地名包括:直辖市上海,副厅级市辖区镇海、海曙,普通市辖区海陵、海州、定海、瓯海,县级市海安、海门、海宁、临海,县海盐、滨海、东海、宁海;其中江苏6处,浙江8处。在含“海”各地中,浙江海曙以及江苏海陵、海州、东海三区一县并不沿海,甚至海陵所在的地级市泰州都不沿海。而与浙江相比,江苏6处含“海”区县县城均不临海。综上可见,浙江比江苏更爱大海。

为什么大家对江浙沪这么友好(江浙沪谁更水)(9)

泰州市-海陵区 | 凤城河 | 笔者摄

8、出现16次(TOP1)

“江”字出现了16次,位居TOP1。江浙沪含有“海”的县级以上正式地名包括:厅级市镇江,厅级市辖区松江,副厅级市辖区江宁、滨江、江干、江北,普通市辖区江都、邗江、吴江、清江浦、衢江、椒江,县级市江阴、靖江、江山,县浦江;其中江苏8处,浙江7处。尽管“海”有上海撑腰,但“江”的总体行政级别和城市等级略高于海。

虽然在古汉语体系中,“江”特指长江,但上述16处地名仅镇江、江宁、江都、江阴、靖江等5处说的是长江;其余松江、吴江均指吴淞江,滨江、江干均指钱塘江,江北指甬江,清江浦指淮河,邗江即邗沟,衢江、椒江顾名思义,浦江指浦阳江,江山则由县(今县级市)域江郎山得名。与“海”不同,有“江”的地方大多在“江”言“江”、在“江”沿“江”,几乎都和所指的“江”邻近。

为什么大家对江浙沪这么友好(江浙沪谁更水)(10)

扬州市-邗江区 | 瘦西湖 | 笔者摄

四、总结与讨论

1、谁是最“水”的城市?

综合来看,淮安市不仅自身作为8座直接有“水”的城市之一,下辖区县的含“水”率在江浙沪25座城市位居首位,同时还占据了唯一的三“水”区县和两处双“水”区县。因此,淮安夺得江浙沪最“水”城市的名号。淮安作为大运河四大都会之一,是大运河、淮河(古黄河)交汇之处,同时也是大运河最古老河段邗沟(后山阳渎、里运河)北首,号称“壮丽东南第一州”;清代极盛之时,是河道总督、漕运总督,即水利、水运两大国家级管“水”主管部门的驻地。因此,淮安最“水”城市名号也算是有“名”有“实”了。

2、谁的“水”贡献最大?

人们常用江河湖海泛指全部水体,从统计结果看,为江浙沪县级以上正式地名贡献含“水”率最高的TOP3正是其中的“江”、“海”、“湖”,其中,“江”、“海”频次分别高达16次和15次,与江浙沪所处的滨江沿海“T”字经济高地区位相呼应。从专有水体名称的出现频次看,长江5次、淮河3次是为最高,可见尽管时过境迁,但“四渎”的历史地位依旧不减。

从与最高频的“江”、“海”连用字来看,分别有4次(江宁、镇江、靖江、清江浦)、5次(海宁、海安、宁海、镇海、定海)表达了对江海安宁的美好祝福或是对掌控江海的无限渴望。如今,在“长江大保护”以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我们所追求的不再是简单的“镇”、“定”,或是乞求“安”、“宁”,而是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以可持续的方式实现“靠水吃水”。毕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