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的经典篇目(浅述国学奇书古文观止)

题记在浩瀚的书海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一批真正显示人类精神力量和文化根基的绝世经典,它们常常在人类精神隧道的转弯之处,发出强烈而耀眼的智慧之光,使人类追求永恒的道路上能够曲径通幽,柳暗花明,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古文观止的经典篇目?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古文观止的经典篇目(浅述国学奇书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的经典篇目

题记

在浩瀚的书海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一批真正显示人类精神力量和文化根基的绝世经典,它们常常在人类精神隧道的转弯之处,发出强烈而耀眼的智慧之光,使人类追求永恒的道路上能够曲径通幽,柳暗花明。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3年8月第1版《古文观止》“主编寄语”节录

在百度查看《古文观止》条目,居然发现好像走进了一个词条的大世界,那里面五花八门的版本与出版社,让人看得云里雾里、不知所措。进而使笔者遐想到:作为该书的作者,现今绍兴市柯桥区柯岩街道里庄村的前辈吴楚材、吴调侯,怎么也不会想到竟然有那么多人在吃着这本名著的饭,有那么多的出版社隑着这本名著的牌头在不断摆玩欣赏、不断印刷出版300多年前的著作。被这一特异“景观”吸引,我便止不住诱惑,欣欣然翻看起名目繁多的版本、出版社来。

一、关于版本

经搜寻汇总,据手头有限的资料显示,这名著的版本不下八十种。现略举数种:有原著、增批、诠解、新译、今译、精译、注译、注释、注评、注音、原注、今注、详解、评议、译注、译文、评注之类的;有精选、精华、精粹、精编、精读、诵读、释读、导读、鉴赏、赏析之类的;有足本、全书、全本、残本、选读、选评、新选、节选、读本、新编、新体、初版之类的;有启蒙、学生、儿童、少年、盲文、趣味、图解、图文、图说、插图、绘图、大字、楷书、行楷之类的;有白话、点睛、初版、考正、考证、中华、国学、全鉴、通鉴、馆藏、珍藏、辞典、演义之类的,真是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出版者可谓是动透了脑筋、费尽了心机。

二、关于出版社

这么众多的版本,涉及的出版社当然更多。其中最多的是北京与上海。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人民武警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北京古籍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北京市中国书店、北平北京书店、中国书店、中信出版社、中华书局、中国长安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中国盲文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中国人口出版社、中国和平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中国书画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海洋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盲文书社、中央编译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九州出版社、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天地出版社、开明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文学古籍出版社、文学古籍刊行社、长城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西苑出版社、团结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军事谊文出版社、华艺出版社、华文出版社、华夏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现代出版社、国学出版社、京华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智苑出版社、学苑出版社、金盾出版社、金城出版社、知识出版社、海豚出版社、海洋出版社、海潮出版社、蓝天出版社、新华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煤炭工业出版社、应急管理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线装书局、文奎堂。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文学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上海辞书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新文化书社、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上海大方书局、上海大文书局、上海大众书局、上海大成书局、上海大东书局、上海中原书局、上海中华书局、上海育文书局、上海广文书局、上海鸿文书局、上海焕文书局、上海昌文书局、上海建文书局、上海鸿宝书局、上海世界书局、上海启新书局、上海普新书局、上海亚光书局、上海永昌书局、上海天宝书局、上海文明书局、上海文益书局、上海学海书局、上海学生书局、上海群益书局、上海铸记书局、上海东记书局、上海春江书局、上海箤英书局、上海锦章图书局、上海刘源记书局、上海章福记书局、上海鸿宝斋书局、上海简青书局、上海简青斋书局、上海三民图书公司、上海校经山房、上海扫叶上房书坊、上海光华图书馆、上海文瑞楼、上海大通图书、上海商务印书馆、上海国学整理社、上海国学研究社、上海群学书社、上海书店、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中央书店、上海达文书店、上海百新书店、上海铸记书栈、通俗图书刊行社、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广华图书局、广益书局、广智书局、广艺书局、大东书局、大华书局、大达图书供应社、学林出版社、图怪兽出版社、文汇出版社、东方文学社、醉六堂、碧梧斋、鸿文堂。

其次则是江苏、浙江、辽宁、吉林。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包括台湾、香港)。

除了有地址的出版社,还有一些因历史原因而查无下落的。如:大雅堂、文富堂、文会堂、永顺堂、德盛堂、善成堂、九思堂、裕德堂、宏文堂、宏道堂、尺木堂、映雪堂、宝翰堂、经文堂、学畲堂、学源堂、明德堂、安越堂、华三槐堂、状元阁、籍古斋、进步书店、恒新书社、澹雅局、文蔚山房、广华书馆、富记书庄、顺记书庄等等,多为古老而稀有的出版社。

在这些已出版的版本中,尤以译注类的《古文观止》为最多。涉及的出版社有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巴蜀书社、人民文学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广西民族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吉林人民文学出版社、沈鹤记书局、博文印书馆、齐鲁书社、商务印书馆等。这些译注类的《古文观止》,对古代的散文和诗歌,配以注释及译文。这些注释及译文大都有一定的规律性,有的是注音、释义与语译并用,对通假字或是生僻字之类的发音标注清楚;有的运用解题、注释与译文“三结合”方式,便于读者的阅读和理解;有的采用“四步导读”,得以轻松领悟、快速提高阅读水平;有的直接置译文列于原文之前,引领读者先易后难,步步加深对原文语言、修辞和技法的领悟和理解。

基于此,这译注类的《古文观止》有了广阔的市场,致出版社一版再版。其中吉林人民出版社分别于1980年11月、1981年12月、1982年9月、1985年3月、1986年1月、1993年1月多次出版;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分别于1991年9月、1992年12月、1993年6月、1995年12月、1996年5月、2009年9月、2017年6月持续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分别于1988年12月、1996年2月、1999年6月、2009年12月、2010年4月、2016年5月、2018年6月频繁出版;巴蜀书社1997年3月、1997年8月、2000年1月、2000年9月、2011年5月以“一年多次式”出版。

除了国内的大量出版,也有国外出版《古文观止》的。如芬兰文版、韩文版、朝文版、韩汉对照版。

三、关于出版情况

如果说《古文观止》出版发行之密、印刷数量之大,那么,中华书局是其中的佼佼者。该书局出版的《古文观止》不但版式之多,且时间跨度之长。虽然很难正确、全面地统计出版的印刷次数与印刷数量,但从笔者收录的自1951年太原第一次印刷(1-10000册)至 2020年11月北京第32次(1366531-1374530册)出版的数据显示,其中有印刷年代、印刷次数达520余次之多,总计印数达200余万册。其中印刷次数最多的是2015年,共计95次。而出版发行数量之多的是2018年。从是年1月北京第7次印刷(印数250001-300000册)至10月北京第10次印刷(印数400001-500000册),一年虽然仅印刷37次,但印刷数量却高达218000册。据对该书局出版的《古文观止》记载,仅“下册版权页显示1982年印量已经达到112万册了,当年一次印刷就是20万册,实在令人感叹”。这样一年多次、连年无数次印刷出版国学书籍,且印数之大。

此外,大数量印刷出版该书的,还有天津古籍书店1981年6月第一次印刷,1-350000册;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2月第一版第1次印刷,印数1-193400册;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第1次印刷,印数1-159090册;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年12月第一版,印数150000册。

如果说,北京是自《古文观止》诞生以来的“新版”集中地,那么上海则是“老版”密集地。民国年间,上海有浩浩600余家书店,光是“大”字号的有大方、大文、大众、大成、大东、大华书局;“光”字号的有广华、广益、广智、广文、广艺书局;“中”字号的有中央、中原、中华书局;“文”字号的有育文、鸿文、焕文、建文、昌文书局。这些众多的书局、书店,它们都争相出版《古文观止》,而其中尤以处在中型书店之列的春明书店最似一匹黑马。这家“弄堂书店”经二代老板陈兆椿与陈冠英的打磨,通过随行就市、灵活多变的方式,定位出版了一大批不同类型的书籍,其中就有数量可观的《古文观止》。这书印刷出版集中在1944年至1948年之间,多为《考正古文观止》。如1946年7月出版(三版)、9月出版(五版)、10月出版(六版)、11月出版(六版)。

四、关于封面题签

有着承载千年文脉之书的《古文观止》尚且如此热销,这还与历代(特别是当代)的一些书画家、学者、名人为她锦上添花有关。

留意一下该书的装帧设计,会发现不少版本的封面上有着与内容相得益彰的书作与画作,虽然一些作者隐去了姓名,如当代学者、著名书法家启功,近代书法大家沈尹默、曾任上海市书协主席的周慧珺等,都不显山露水。当然“封面题签”者还是大有人在的,如光绪举人、书法家吕景端,当代世界历史学家、汉学家余英时,中国近代杰出的出版家张元济,民国东北书法篆刻第一大家王光烈,民国书法家倪妙僧,现代著名书法家董寿平,现代艺术大家马公愚,民国国学大师胡朴安,现代书画名家胡六楷,现代著名军人书法家吴玉生。还有近、现代书法家及不知身份的社会名流张凤翔、仞千、杨楚孙、金汝霖、陆悔葊、公威、杜就田、周毓仁、潘庵、荆霄鹏、叔钦、童氏仲子、骆恒光、周峰、封友文、陈雷、王今胜、张化中、林东海、方启东、张大为等,他们的出手,都为《古文观止》平添了一抹鲜亮的色彩。

五、关于盛行原因

综上所述的一些事实依据,让我们看出《古文观止》在她的身后竟有如此的轰动、如此的吃香,这里大概不外乎六大原因。

一是得益于所编之人学养深厚。这本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的书籍《古文观止》,出自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之手。他们系同时代人,同为浙江绍兴柯桥里庄人,有着同样的家学、同样的才气、同样的爱好、同样的志向、同样的经历。吴楚材“天性孝友,潜心力学,工举业,尤好读经史,于寻常讲贯之外,别有会心”(吴兴祚语);吴调侯“奇伟倜傥,敦尚气谊,本其家学,每思继序前人而广大之”(吴兴祚语)。他们长期设馆授徒,从事教育;他们博览经史、视角犀利,有着丰富的授教经验和超群的眼光。这志同道合的产物,使原为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不经意间“上接皇家深宫又下接穷野乡村,既阳春白雪又下里巴人”。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中有一则日记道:“四时餐,六时寝。卧帐中又读《古文观止》,甚有兴味”。可见其爱不释手之程度。

二是得益于所编之人目光高远。一是凭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责任感,“二吴”深信社会总是在不断发展的,要推动社会发展,就必须弘扬与传承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就必须将中国几千年来沉淀下的精神文明植于人心,让读者了解与吸吮中华文化的精髓与精华。二是他们选取的文章内容,以时人眼光看虽有不当之处,然大都具有较高的思想性与政治性。如果从时代的角度分析,处在封建社会的“二吴”有如此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散文总集,当属不易。如其中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名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些都是令后人自信而富有哲理。三是这本蒙童和普通古文爱好者的读本,没有一点媚俗之气,里面蕴含着成熟的人生经验、艰深的文章美学与博远的宇宙哲理。这样的编集,“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厥功岂浅鲜哉”(吴兴祚原序),应该是难能可贵的。

三是得益于所选之文精美绝伦。一是《古文观止》“集古人之文,集古今人之选,而略者详之,繁者简之,散者合之,舛错者厘定之,差讹者校正之”(吴楚材、吴调侯《序》)。所录自清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其中包括《左传》、《国语》、《公羊传》、《礼记》、《战国策》,韩愈文17篇、柳宗元文8篇、欧阳修11篇、苏轼文11篇……凡十二卷共222篇,内容涉及历史、哲学、文学、政治、宗教、艺术,其文以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为长。二是“二吴”以古文为正宗,但也不排斥骈文;并在体例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一改前人按文体分类的习惯,而是以时代为经、作家为纬。三是所选之文,体现了“二吴”的思想倾向和审美观念,他们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准则,以人的真情与真性为原则,以文章的意韵与意境为准则,透出他们的人品与文品。书名以“观止”出之,让人有叹为观止之味。

四是得益于所创之人别出心裁。“二吴”本是普通教员,其脱颖而出全凭“古人之威灵”。一是《古文观止》的选编,吸取前代选家的成果,大都为经典、优秀之作。同时,对所选之文作了新的评注,为阅读开启了方便之门。这种择优而集的方法既兼众家之长,又为读者理解文意提供了方便。这些评注,有的从文章句法、用字入手进行分析,有的从身世人情入手进行阐述,使《古文观止》增添了可读性。正是有了作者的“首创”,致后来的出版者群起而仿之,出现了阵容浩大的评注、译注类版本。二是《古文观止》的选编,作者以宽容的心态,既选改革派王安石之文,也选保守派司马光之作;既选复古派王世贞之文,也选性灵派袁宏道之作。选编的另一可贵之处是注重思想性,尽管因时代原因而站于封建士大夫立场,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与片面性,但他们所倡导的忠贞爱国、与民忧乐、居安思危的重文不重名,既有名家大作,亦有无名小作的定位,十分不易。

五是得益于所创之初高人正腕。一是版本的优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乾隆三十九年《鸿文堂增订古文观止》和乾隆五十四年映雪堂刊《古文观止》,均署“大司马吴留村先生鉴定,山阴吴乘权楚材、大职调侯手录”。前有吴兴祚序,但无吴乘权、吴大职二人自序,也无编选例言。这两个本子,都是根据吴兴祚当年付梓的初刻本翻刻的,都是不易得到的好本子。二是吴兴祚的画龙点睛。吴兴祚何许人?他是吴乘权的伯父,字伯成,号留村,累官至两广总督(《清史稿》有撰)。康熙三十四年(1695),他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右翼汉军副都统任上,收到吴乘权、吴大职寄来的《古文观止》。康熙三十六年(1697)吴兴祚去世,“二吴”在家乡将吴兴祚作序的《古文观止》“付诸梓人,以请教于海内君子”,这就是文富堂刊本。该序虽只区区300字,但这位“愚伯兴祚”却将时代背景、“二吴”文采、选本评价等都一一作了介绍,因之,后人以为他对《古文观止》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

六是得益于所处之时科举需要。一是因为吴氏叔侄处于科举盛行时代,凡考生都得会写八股文。此文体于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等八个部分,作为严格的文章格式要求学子。针对这一需求,给“二吴”的文章选编有了明确的方向与定位,即帮助学习研究撰写八股文,因此书中的评点也很具时代特色。到了近代,有学者批评《古文观止》的选编缺少流派,这是跳越时代之说。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古文观止》才深受大众欢迎。二是因为“二吴”一直来在家乡教书,出于给孩童讲授古文选编讲义之需,加上经年累月的讲授,对古文的见解越来越深,讲义越编越精,以至于“好事者手录”,“乡先生”读后有了“观止”之叹,劝他们“付之剞劂以公之于世”。如是,才“辑平日之所课业者若干首”为一书。于是康熙三十四年(1695),由吴兴祚审定并作序后的《古文观止》正式镌版印刷,成为读书人的启蒙读物。

结语

大文豪鲁迅有言:“以《古文观止》和《文选》并称,初看好像是可笑的,但是,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却一样的不可轻视”。现代文学大师巴金认定:《古文观止》中的文章实在是终身难忘之启蒙导师。现代语言学大师王力推介说:“学习古代汉语,我看要多读些好文章。可以读读《古文观止》”。而中国著名学者金克木说得更加具体:“读《古文观止》可以知历史,可以知哲学,可以知文体变迁,可以知人情世故,可以知中国的宗教精神与人文精神,几乎可以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这也许就是《古文观止》300年来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是清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的缘故。因此,笔者贸然以为,本文题记中的那位主编笔下的“绝世经典”——《古文观止》,似乎可与文学作品中的《红楼梦》类比,她是中国国学教育中的一本“百科全书”。

至此,被誉为中国首选散文精品的《古文观止》已然清晰,它的风行之久、版本之密、出版社之众、阅读面之广、发行量之大也就不足为奇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