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不称刘邦为祖(刘备为何不自称是汉高祖刘邦之后)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常常把自己称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第一代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刘胜就是庶生,他和汉武帝刘彻是异母兄弟,年长于刘彻,但刘彻母亲是皇后,七岁被立为皇太子,十六岁即皇帝位。所以,刘胜是庶生,即使才华出众,也只能为中山靖王。
那么,都是刘姓,都是汉高祖刘邦的子孙,刘备为何只称“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而不称“汉高祖刘邦之后”呢?这里就涉及到古代宗法的问题。
所谓宗法,是指调整家族关系的制度,它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的家长制,依血缘关系分大宗和小宗,强调前者对后者的支配以及后者对前者的服从。在古代中国宗法制与君主制、官僚制相结合,成为古代中国的基本体制和法律维护的主体。
宗法制起源于西周。周代以嫡系长房为“大宗”,余子为“小宗”,大宗和小宗的合称为宗族,并有“百世不迁之宗者,谓大宗也,云有五世则迁之宗者,谓小宗也”的说法。
西周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严格的等级关系,它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是为了处理嫡长子和他的庶兄弟之间的关系而立正妻所生的长子为嫡子,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因此,周天子既是天下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享有主祭的权利,对嫡子的大宗来说,是为小宗,但在其封国内又为大宗,其权位也由嫡长子继承。其他的庶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士,士的长子为士,庶子为平民。
因此,在古代宗法社会中,大宗的地位比小宗尊贵,大宗代表了始祖,嫡长子的地位也比其余诸子高。大宗与小宗区别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家族上是等级关系,在政治上是以君统臣。
《仪礼·丧服》记载:“为人后者孰后?后大宗也。曷为后大宗?大宗者,尊之统也。”也就是同一始祖的嫡系长房继承系统为大宗,其他儿子即庶子,庶子系统属小宗,小宗仅继承其父,故称继祢者为小宗,小宗超过五世,即无丧服规定。《诗•大雅板》记载:“大邦维屏,大宗维翰。”《礼•丧服小记》也记载:“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当一个宗族扩展到旁系林立的时候,仍然可以通过尊奉大宗的方式被约定在血缘集团内部,而不会导致宗族零散。
汉末的皇帝是汉献帝刘协,虽然也不是汉高祖刘邦的嫡长子的大宗,但身为皇帝继承的就是大宗,所以大宗体系。虽然都姓刘,但刘备代表的是小宗,是不敢自称汉高祖这个大宗的后代,否则就是僭越,就是谋反,是可以天下人共诛之的。
因此,尽管历史上对刘备是不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还存疑,但他常常把自己称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是比较符合他的身份地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