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的优势有哪些(微信公众号的特征及内容创新等)
来源解放军报从国外媒体探索看AR技术如何给纸媒补短板,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微信公众号的优势有哪些?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微信公众号的优势有哪些
来源解放军报
从国外媒体探索看AR技术如何给纸媒补短板
唐勇在2016年第12期《中国记者》上撰文说:在当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AR(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已逐步进入各个领域,在新闻出版领域早有实验者把该技术应用于报刊等传统媒体,如《纽约时报》《东京新闻》、爱尔兰都柏林的《地铁先驱》等报纸。传统纸质媒介传递的是静态的信息,在有限版面内无法承载大千世界的资讯,与互联网新闻相比信息容量极其有限,AR带来的是动态信息,它可以将任何一张新闻图片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扫描,瞬间变成视频画面,用视听效果来解读新闻信息,并深入地表达新闻信息的各个侧面,与此同时如果在扫描品牌LOGO或图片还能获取隐藏的产品介绍、活动内容或参与独具品牌特色的互动游戏,以声音、情景、触摸、3D影像等形式展示产品的相关内容。纸媒引入AR技术,能让平面媒体变成有声音、有图像、有动画的多维度立体模式,对信息和知识的传达也变得更加直观和有趣,大大增加了阅读者的体验感。读者还可以在终端屏幕上添加触屏功能,观看内容的隐藏圈层,通过互动可以进一步触发事件,并打开新的维度。当纸媒同时成为动态、有声、情景再现、背景音乐、交互体验、自主选择阅读等“活”起来的时候,将会弥补传统纸媒的静态、呆板、内容有限、信息滞后、载体固定、阅读单一等多方面的弊端,使读者体验到新技术的魅力,分享新技术的价值,而这种纸媒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转变,则会带来一系列新的商机,互动营销、品牌广告及活动策划等会为纸媒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微信公众号的特征及内容创新
詹蔷在2016年第12期《新闻前哨》上撰文说:微信公众号具有“小而美”的特征,垂直化、细分化、分层化十分明显。只有符合这些特征的、高质量的内容才能吸引受众转变为用户,主动为其推广。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微信公众号尤其是商业类的,很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将微信公众号完全等同于网络营销的工具。其实,任何类别的微信公众号都应该有一个基础定位,那就是将其定位为服务用户的产品。谁都受不了订阅的微信号天天发广告,所以,“内容为王”,依旧是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应该牢记的黄金律条。要做好公众号必须有“微信思维”,说到底就是创新思维、新媒体思维和用户思维。无论是政府、媒体、企业还是个人,在运营微信公众号的时候,脑中应当先有定位意识。微信朋友圈的议题取向既“多元”又“统一”,其议题涵盖个人生活、圈群兴趣、社会热点诸多层面。通过对各类微信公众号的长期观察,发现贴近用户切身利益的,或者情感碰撞明显的文章,更容易获得转发和点评。微信圈子里任何一条信息的再次传播,承担“把关人”“过滤器”角色的都是用户个体——个体价值判断起了关键作用,符合个体价值取向的信息经由“转发”继续传播,异构价值信息被删减并逐渐消失。从长远来说,如果微信号没有好的内容支撑,粉丝的流失将会非常快。往往用重金砸出来的粉丝,只能是短时间内的数据好看,接下里没有持续推送用户喜欢的内容,让用户有分享转发的欲望,那么前期的各种努力将渐渐化作泡影。
社交媒体和自媒体将成主流媒体
蒋亚平在2016年第12期《新闻战线》上撰文说:互联网媒体就是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的基因综合体、变异体。这也就是为何互联网媒体具有各种传统媒体不同功能的原因。如提供文本阅读,就是报刊的本性;如速度快、范围广、多媒体等,本也都是广播、电视作为曾经的新媒体出现后,相对于报刊的特性。那么,互联网媒体作为新一代的媒体,真正属于自己的特性是什么呢?是可复制、可检索、超文本和可交互。这其中,交互性又是其最本质、带有基因性质的特性。交互这个特性及其在当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的展开,和各种色彩斑斓、目不暇接的传播应用,是人类传播形态经过长期的演化,一步步从身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发展到大众传播后,又从大众传播向人类最原始、最本原的人际传播乃至身内传播形态的皈依。我们试着为互联网媒体这个新媒体家族排排坐:电子邮件,门户网站,BBS、个人主页(空间),QQ群,博客,微博、手机等移动终端,APP、微信朋友圈、公众号、移动直播,包括正露头角的VR、AR播放器等等,它们作为媒介或媒体专擅的传播形态可能不一样。如此千帆竞发的互联网媒体持久涌动,已经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传统的媒体格局,特别是震撼和颠覆了报刊、电台、电视台这些总是能够大一统的“主流媒体”。这个总是由主流媒体引导走向的传播格局,曾是人类文明在大众传播时代的基本框架之一。从使用量和影响力看,在体制和技术的双重作用下,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媒介终端的社交媒体、自媒体,实际已成为当下时代媒体市场中的主流媒体。
(颜士强 供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