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高校即将从学院更名为大学(超60所高校目标更名)

这所高校即将从学院更名为大学(超60所高校目标更名)(1)

中国人讲究“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可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中国高校就掀起了改名风潮,并延续至今。

不仅如此,纵观当下,高校更名之潮流正在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这所高校即将从学院更名为大学(超60所高校目标更名)(2)

01、更名“大学”,如火如荼

近些年来,更改校名一直是国内不少高校十分热衷的事。据统计,在全国2738所高校中,多数高校都曾至少改过一次名字,改了两次及以上的高校也不在少数。

越来越多高校将更名提上学校规划发展日程,近期有多所高校释放出“更名信号”,冲刺更名为“大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明确目标更名的高校,至少有60余所,多数高校将更名计划列入“十四五”规划中。

这些在争取更名的学院,或是已经获得地方政府的实质性支持,或者尚处于爬坡攻坚期,持续在发力。

这所高校即将从学院更名为大学(超60所高校目标更名)(3)

这所高校即将从学院更名为大学(超60所高校目标更名)(4)

另外,对于大学更名之事,众多网友也是非常热衷。例如,之前就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提出“关于上海政法学院更名大学的建议”等。

网友建议:

“尊敬的书记,您好。上海政法学院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在2023年实现更名大学的事项,对于该高校更名大学的各项指标已经基本上符合要求,希望领导给予重视和关注,建议更名为“上海政法大学”,不断提高校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上海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上海政法学院回复:

网友您好!您的留言收悉,现将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近年来,在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下,上海政法学院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十四五”期间,学校将根据规划,努力做好各项建设推进工作,也希望广大家长、校友和社会各界给予持续的关心,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对于您的建议,我们将留作参考。感谢您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特此回复。

02、高校更名的几种类型

在中国的高校更名方面,主要有六种类型:

一、由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学院,基本上是从专科升为本科的学校。

二、由学院更名为大学,包括一些很有名的学院,也觉得学院名字不“高大上”,希望更名为大学;比如北京广播学院改名中国传媒大学、北京钢铁学院改名北京科技大学。

三、独立学院和母体学校脱钩,独立设置本科学校更名。

四、学校想摆脱某些传统行业形象,有一个时髦的校名,流行的有“铁道”改“交通”、“水产”改“海洋”、“地质”改“工程”、“钢铁”改“科技”、“气象”改“信息”……

比如西安矿业学院1999年更名为西安科技学院,2003年更名为西安科技大学;2003年,兰州铁道学院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2008年,上海水产大学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

五、向更大的地名靠拢。以市为名的高校改成以省为名,如岳阳师范学院更名湖南理工学院;就算不能以省为名,也至少得改成半个省,比如烟台师范学院改名为鲁东大学;乃至试图以大区为名,无法以大区为名则以大区变体为名,如河北联合大学更名华北理工大学,吉林师范学院等校合并后更名北华大学。四川工业学院合并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西华大学。

六、有一些民办大学会尽力抹去民办的影子。比如江西蓝天学院2012年更名为江西科技学院,泉州泰山航海职业学院2013年更名为泉州海洋职业学院。

这所高校即将从学院更名为大学(超60所高校目标更名)(5)

03、更名“大学”,并非易事

“学院”更名“大学”,绝非只是学校招牌上换几个字样这么简单。

在我国,“学院”与“大学”的设置有着严格规定,对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科研实力等均有较高要求,在达到要求后,还需要通过层层申请、审批,最终还需要得到教育部的批准。很多办学历史悠久的“学院”历经十数年还未实现升级“大学”的愿望。

根据2006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在办学规模、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基础设施、办学经费等方面,文件对“大学”和“学院”制定了不同的标准作出区分。当学院达到一定标准后,可申请升格为大学。

这所高校即将从学院更名为大学(超60所高校目标更名)(6)

更名“大学”之路,少不了一般波折。以浙江科技学院和绍兴文理学院为例,这两所学校都想更名“大学”,前者盯着“浙江科技大学”的名字,后者梦想成为“绍兴大学”。

2019年9月,浙江省教育厅官网发布的《2019年浙江省拟提出设置申报高等学校基本情况表》显示,浙江科技学院申请更名为浙江科技大学,同期还有绍兴文理学院申请更名为绍兴大学。

这所高校即将从学院更名为大学(超60所高校目标更名)(7)

距离申报已经过去了两年,“十三五”已经过渡到了“十四五”,想要更名成功,未来可能还需要等个数年。

04、更名“大学”,为哪般?

对于高校更名,历来众说纷纭,观点不一,而高校更名后的结果也大相径庭。

有的高校改名后,反而越来越不被大家认可,例如四川轻化工大学,前称为四川理工学院,四川理工学院以前的知名度还是不错的,但自从改成四川轻化工大学之后,名气便一落千丈;而有的高校改名后,却一跃成为了实力强劲的重点高校,例如吉林师范大学等。

吉林师范大学,原名叫四平师范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9月15日。四平师范专科学校的建校之初,甚至都没有自己的校区,并且全校仅仅只有20多个老师,200多个学生,师生的总人数都不及现在一所普通乡镇高中的总人数。

这所高校即将从学院更名为大学(超60所高校目标更名)(8)

1973年,四平师范专科学校升级为四平师范学院。2002年,四平师范学院正式改名为吉林师范大学。改名后的吉林师范大学,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成为了吉林省的重点大学。现在的吉林师范大学,占地面积足足有100万平方米,学校内有21个学院,43个研究所,182个实验室。

国内高校,如此热衷于“改校名”,到底是为什么?

高校名称的“升级”,很可能意味着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甚至连高校领导的行政级别也将获得升迁;另一方面,“高大上”的校名,更有利于高校的招生与宣传。

对于高校更名,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更名关系到学校级别、层次和待遇等问题,这是一个很现实的利益驱动。在我国,高校级别越高,在招生机制、政府行政拨款等方面就会获得更多资源,这从外部迫使了某些高校把更多精力花在改名上面。”

05、“学院”真的比“大学”差吗?

在绝大多数国人眼里都想当然地认为就是比“大学”比“学院”好,当然国家也是这么规定的,申报大学人数指标比学院高的多,但“学院”真的比“大学”差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虽然大学在办学规模、学科建设、基础设施方面确实比学院大,但这并非代表大学一定比学院强。而且学院具有小而精的办学专业优势,所以有些学院,无论从就业率、毕业生薪酬还是录取分数上,都可以完败大学。例如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外交学院等等。

中央美术学院,我国八大美院之首,也是我国唯一一所隶属于教育部的美术类高校,一直是所有美术学子的理想院校。北京电影学院,号称是中国唯一、亚洲最大、世界知名的电影专业高等院校,该校诞生的电影明星也是数不胜数。外交学院是我国唯一一所隶属于外交部的高等院校,重点培养外交外事人才的专业高校。外交学院建校六十余年来,为我国培养了近500位驻外大使,参赞以上高级外交官更是多达千位,被誉为“外交官的摇篮”。

这所高校即将从学院更名为大学(超60所高校目标更名)(9)

再拿世界上的那些有名的大学,名字是大学和学院,在很多的方面其实没有很明显的差别,在根本上也没有什么不同。例如麻省理工学院,你能说它是高职专科院校吗?达特茅斯学院是二级机构吗?

06、结束语

高校改个好名字,或许在短时间内确实可以提高生源质量,但如果学校不在教学、师资、科研成果上多下功夫,只顾着改名的话,那早晚会被打回原形,就像一些野鸡大学,无论再怎么包装名字,再怎么蹭热度,也始终都是野鸡,永远不会变成凤凰。

何谓大学?不在大楼,更不在大名,而在大师,在学问。只要师资雄厚,科研成果产出高,即便如麻省理工那样只是个学院,也会受到人们欢迎,否则即使名字再高大上,也是名不副实,难以被人们所认可。

编辑:阿黎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软科、澎湃新闻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