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刘瑾的官员(刘瑾勒索大小官员)

这是一个让明朝言官们引以为耻的日子三月春暖,本该是花开时节,但是53名言官却被刘瑾召集到了金水桥前,跪在那听小太监宣读他们的“罪状”,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打击刘瑾的官员?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打击刘瑾的官员(刘瑾勒索大小官员)

打击刘瑾的官员

这是一个让明朝言官们引以为耻的日子。三月春暖,本该是花开时节,但是53名言官却被刘瑾召集到了金水桥前,跪在那听小太监宣读他们的“罪状”。

刘瑾的权力己经到达了巅峰,而他的官员大清洗运动也得到了朱厚照的默许,此时已经发展到了最高潮。包括刘健、谢迁在内的内阁大臣都遭到了刘瑾的猛烈抨击,所有的言官在他口中都变成了十恶不赦的反动派。批斗会从早晨一直开到中午,最后刘瑾受不了高照的艳阳,只好呵斥这群言官好好反省。

反省什么呢?反省为什么天堂有路不走,偏偏闯进无门的地狱;反省为什么要把一个天真善良的小太监逼迫成一个掌握时代的大魔头。最后,刘瑾就差说出那句“其实我只想做个好人”的台词了。把别人百般虐待之后,他反而觉得自己最委屈,这人估计得去精神病院疗养几个月了。刘瑾呵斥完之后,批斗会圆满结束,这些人随即又被扔进了监狱。

1508年,也就是“金水桥批判事件”过去的两年后,一封匿名信再次让刘瑾勃然大怒,他再次大力地惩治了官员。

那是早朝期间,一个小太监在丹墀发现了一封揭发刘瑾罪状的信。信在朱厚照手里转了一圈,然后很快就落到了刘瑾手中。信中言辞犀利,大骂刘瑾是奸臣,是死太监。作为一个太监,刘瑾对于生理缺陷特别在乎,而“死太监”这个词刚好骂到了节骨眼上。他怒了,怒到极点,待朱厚照退朝后,他当即命令百官跪伏奉天门下,然后,抱起袖子,唾沫四溅地站在那儿骂个不停。

“到底是哪个孙子写的匿名信?到底是哪个孙子敢骂我死太监?”面对刘瑾的严厉责问,没有人愿意承认,也不敢承认。两年的时间里,京都反对刘瑾的大部分人都已经被罢官,少部分中立之士也被刘瑾调到了南京去打酱油,这里的官员没有谁还敢跟他对着干。正因为如此,当刘瑾看到这份匿名信时,一想到在京都居然还有自己未曾掌控住的反叛力量,才格外生气。

六月盛夏,气温高得吓人。一群官员在烈日下被罚跪,场面相当壮观。陆续有官员因为中暑而呕吐、晕倒,然后坐在背阴处吃西瓜的小太监便会跑过来把这些官员抬走。刘瑾没有说解散,罚跪官员没人敢动。

但时间一久,还是有官员忍不住抱怨道:“你这种惩罚模式不科学,不人道。”刘瑾便冷笑道:“你们这些人有福能一起享,有难就不能一起当吗?”一句话便把这个官员的抱怨声给压了下去。

中午时分,官员们又热又渴,一个好心的太监见大家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吃西瓜,实在过意不去,便送了一些西瓜给官员吃。这事让刘瑾知道了可不得了,这名好心的太监瞬间被扣上反动派帽子,也加入到了庞大的罚跪阵营中。

下午的时候,百官中还是没有人出来承认自己是那封信的作者,刘瑾只好开始采取手段:先把职位小的官员关进监狱,以刑罚逼供。好在这时,无所不能的锦衣卫已经把真相查清,原来匿名信是一个不满刘瑾作风的宦官写的。事到此时,刘瑾的仇恨才得以转移,官员才得到解脱,解脱之后,众人皆己虚脱。

当时的刘瑾就是一个恶魔,他掌控着整个国家,以至于天下人私底下都称他为“立皇帝”,而朱厚照则是“坐皇帝”。很多人肯定对朱厚照为什么如此信任刘瑾有疑问,大家都会想,难道这个朱厚照是瞎子聋子吗,刘瑾在职五年里做了那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他难道一点都不知道吗?

其实刘瑾并非一无是处,他有朱厚照需要依靠他的资本,那便是钱。

正德年间,国库本就空虚,再加上朱厚照不理政事,只知道玩女人、搞音乐、变魔术,四处游玩,建大房子,挥霍无度,因此他虽然身为一个皇帝,但却极其缺钱。他最开始求助内阁大臣,结果大臣们都板着脸劝他节俭一点,少玩乐。而只有刘瑾不仅不会让他节俭,还劝他多花,给他弄来各种好玩的、有趣的东西。另外在小朱眼中,刘瑾赚钱的方法也有很多,就如同财神爷一般,因此,对于刘瑾日常的所作所为,朱厚照也不便约束了。

至于刘瑾赚钱的方法,倒是很简单,途径主要有三:一是增加新税、附加税,提高税额,从百姓身上剥削:二是向官员和地方财主索贿:三是对官员进行罚款。

刘瑾为了捞钱,改革了国家的财政制度,他通过各地的宦官建立国税局和皇家税务局,对百姓征收各种名义的税。这些钱一部分进了他自己的腰包,还有一部分给了朱厚照,最后剩下的才会入到国库。很明显,这样搞,天下几千万百姓14年交的钱虽然己经够多,但却根本不够几位得利者分成享用。刘瑾脑袋一转,想肯定是吃皇粮的人太多了,所以自己的收入上不来。

而朱厚照也时常向刘瑾表示,钱还是不太够花,最好能再多捞一点。于是,刘瑾便开始对官员进行罚款。他的官方说辞是,国库空虚都是官员们管理不善和贪污受贿造成的。这些吃国家粮的,只知道享福,不懂得贡献,实在要不得,所以应该对他们进行罚款,以便培养出官员责任感。

刘瑾望着桌上堆满的金银财宝,非常满意。在他掌控国家财政的五年时间里,全国各地的大小官员都被罚了款,有些官员甚至被罚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为了不被罚得倾家荡产,很多官员终于开窍,开始主动向刘瑾行贿。这种行为,让刘瑾感觉很好,罚款还需要编造一个理由,这贿赂却都是暗地里进行的,不需要理由。于是他开始主动索贿,五年里至少有70%的官员被他勒索过。后来,这事便不再叫索贿,而叫给刘公公上贡。

在这样的悲剧背景下发生了这样一个悲剧故事。

兵部有一个科长叫周钥,他与淮安知府赵俊的关系相当不错。一次他奉命去淮安办事,赵俊热情接待了他,不仅安排了五星级客栈,还摆下了豪华的酒宴。但周钥看上去却郁郁寡欢,赵俊忙问何故,周钥摇头道:“还不是刘公公索贿一事。”赵俊忙纠正道:“那叫上贡。”周钥也没心情跟他纠结名称问题,而是突然抬头,望向赵俊,说:“要不你借我一千两吧!”

赵俊沉默了很久,见周钥眼光诚恳,似有泪光,便点头答应了下来。在返京前,赵俊派人把一个沉甸甸的包裹送给周钥,周钥万分感激,当下便登船而去。不料快到京师之时,周钥打开包裹一看,里面哪有什么白银,全是沉甸甸的石头。一想到刘瑾那诸多折磨人的手段,又想到自己被好朋友所骗,周钥心中百念丛生,一时想不开,便抱着这一包裹石头跳河自杀了。

冷月无声,溅起的水花早已落下,荡开无数波纹的水面也早己平静。天地寂静,万物萧瑟,只有停在河面上的那一叶舟揖显得孤单而不甘,舟揖的甲板上有五个血淋淋的字—赵知府误我。

因为周钥明白,上不了贡,等待他的将会是生不如死的结局,所以还不如自己了断,至少这也算是掌控了自己的命运。而我们从这个悲剧故事中可以看到的是,当时刘瑾的权力之大、心肠之黑,已经到了让人闻风丧胆、举身赴清池的地步。而更重要的教训是,千万不要找朋友借巨额的钱财,一来朋友关系很可能因此断绝,二来如周钥那般,还容易被朋友欺骗。

无论谁控制了帝国的财政,都等于是间接地控制了国家大政。总而言之,当时的刘瑾通过权力获取了大量的金钱,而有钱后,他的权力则更加稳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