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开发(创客的生成)
聊聊关于互联网转型的那点事儿
微信请加wangdapang888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最初的含义即指专注于利用数字技术设计产品原型的、具有创新天赋和爱好的群体。它诞生于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产品设计。2011年以来,全球掀起了创客文化浪潮,而创客文化很大程度上起源于美国的“车库文化”,是DIY借助互联网的起飞。美国MIT(麻省理工学院)比特与原子中心发起的Fab Lab(微观装配实验室)可以被认为是孕育创客的第一个实验室。该中心主任Gershenfeld教授认为,数字革命的发展在经历个人通信和个人计算机两个重要阶段之后,目前正处于以“个人制造”为核心的制造革命之前夕。相关的材料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是这场革命的重要条件。
克里斯·安德森的畅销书《创客:新工业革命》让“创客”一词举世皆知。他认为,创客运动的核心是连接比特世界和原子世界,是发展人人可以参与的虚拟化的制造业,从而实现再工业化,该思想的核心在于保持小型化与全球化并存的能力。2014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把创客提升到打造新一轮国家创新竞争力的高度,并宣布每年6月18日为“美国国家创客日”。
几乎同时,创客文化在中国也悄然孕育,并且创客们正在迎来一个“最好的时代”。从2013年首届联想创客大赛,到各式各样创客网站的兴起,再到最近举办的“深圳国际创客周”,中国的创客们也正在以一种新的方式改变着传统的创新模式。热爱创新而又不拘泥于现状的创客们聚集起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方式去创造新知识、新产品,甚至新的商业模式。目前中国的创客们已经从自娱自乐的小空间,延伸到以3D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制造领域,延伸到软件、农业、教育,甚至园艺等各个行业,并且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创客由来和演进的简单脉络,我们可以给广义创客下一个定义,即所有酷爱科技、热衷动手实践、以分享技术和交流思想为乐的创新群体。在这里,“创”包含创新和创业两层含义,它重在强调创新创业的动态过程;而“客”是对这个群体的泛称。
对比中国和美国创客文化的兴起,两国都是在数字革命和制造革命融合的大背景下,出现一批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群体。但是,相比美国多年积淀的鼓励创新的氛围和利于创新创业的外部环境,中国的创客们面临更多的门槛和挑战。可以认为,美国的创客文化是“技术 市场→政策”,即新一代数字和制造技术革命的契机,加上市场对创客们的追捧,带来了国家创新政策的重视和发展。而中国则是“技术 政策→市场”模式,即新一代数字和制造技术革命的契机,加上国家一系列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的实施,推进了市场对创客们的重视,促进了创客文化的发展。对中国而言,创新创业政策的支持,对于创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创客具有草根性特征。这是创客区别于传统创新者的首要标志。小的时候,我们一直很景仰一些大科学家,或者像爱迪生这样的发明家,长大以后,发现创新是需要条件的,在一个非常封闭的环境下,只有少数人才能够从事创新活动。或换一句更理论的话来说,在传统创新模式下,创新的权利被赋给企业的工程师或者科研单位的专家们,他们在相对固定的创新任务下进行创新工作。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制造革命和融资模式的变革,特别是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低成本地完成解决研发平台、寻找合作伙伴、解决创新难题、寻求在线融资等一系列工作,这个世界就变得更加好玩了,我有一个想法、一个点子、一个创意,或者一个梦想,就可以自己动手来实现它。创新的实践者,从专业人士逐渐向普通大众过渡,大众都可以参与创新就是“长尾理论”中所说的,从正态分布曲线的顶端“VIP”的少数,变成了更为广阔的两端,创新不再是顶尖级人才(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的专权。创新民主化时代的到来,让我们大众草根普遍开始发挥长尾效应,实现自己的创新梦想。
创客心态开放性特征。创客群体喜欢创新的个性决定了他们往往是风险偏好者,他们享受自由的工作方式,乐于探索新鲜事物,乐意以开放的心态寻求合作的小伙伴,可以与小伙伴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创意和遐想,这种分享和交流的精神,往往得到有共同趣味的伙伴认同,并使他们一起开始“DIY”。正是因为前面所言的第一特征,决定了其手头资源的有限性,其草根性决定了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借助于互联网或众创空间获取、共享开放的资源,来满足低成本和个性化的平衡,各自的资源、各自的人脉、各自的技能、各自的知识,彼此互补,围绕一个共同的愿望一起行动,创造出满意的产品或者一项伟大的事业。开放共享成为创客们的需要,成为共同完成梦想的必需。
创客共同兴趣驱动性特征。目前活跃于众创空间的创客,多数为业余创客,他们平日有自己的正式职业,但是,由于趣味相投、兴趣一致,利用业余时间聚集在一起开展创新工作。很多创客设计出创新性科技作品后,第一时间通过交流平台分享给大众,在这个过程中,创客们收获的是得到社区公众认可的自我价值实现、学习和分享的快乐。不少创客坚持创新和设计,是源于对自己创业成功的执着信念,选择的创新方向是基于自己的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所在,其乐无穷;兴趣不在,窘迫无尽。何为乐趣,在于开心地去干自己感兴趣的事,这样才能够做到:快乐地工作,工作才有快乐!
创客不需要天天打卡上班,不需要人脸扫描,以确认你的存在。创客们高度灵活的工作方式,激发了人的自由本性,自由地工作才能激活人的创新本性。带着时间和空间的枷锁,难以激活人们创新的基因,自然也就无法实现创新的梦想。
我们可以用一个分光镜看看创客们的类别。教育创客可以自己讲授课程在互联网上分享;文艺创客可以自己导演微电影、话剧、小品或者说一段相声,或者作一幅山水画、书法作品,或者自己谱写一首歌曲,诸如此类,在朋友圈或者众创空间里分享;美食创客更没有闲着,也许我们很多人都能够做出一手好菜,中国的厨房创新文化绝不亚于美国的车库文化,可以说中国人的创新才能在厨房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的确,我无法很完整地表达出创客所分布的行业,诸如硬件创客、软件创客、军事创客、科幻创客、农业创客、园艺创客、工业创客,如此这般的创客正在涌现。这是基于创客所工作的行业领域差异进行分类,现实中的创客往往通过跨行业、跨技术领域的合作来实施创新,这使得很多创客并不能被很容易地认定为某一行业领域的创客。
如果我们根据Dale Dougherty对创客的划分,创客可以分为入门创客、协作创客和职业创客。
入门创客(zero-to-maker)指刚开始对创客行为产生兴趣的人,来自各种不同的背景,可能并不知道如何真正开始,但是很希望尝试,并寻找一些创客空间,试图从中找到能够指导自己的导师、兴趣共同者或可用的资源,从而慢慢学会自己利用共享的创新工具,制作自己向往的产品,实现自己美好的创意。
协作创客(maker to maker)是那些已经自命为创客的人,他们不一定制作能力很强,但是会主动学习他们需要的东西,并能认识到创客空间里的其他人是做什么的,而且可以跟他们形成资源互补,愿意一起合作完成团体的项目。说白了,协作创客可以当当下手的创新辅助者,自己可以动手开展活动,不再是创客空间的菜鸟学徒工,而是能够有所作为的创客。
职业创客(maker to maker)是创客群体中最接近市场的一群,类似“偶然的创业者”,可能开始只是为了制作自己所喜欢的项目而完成了创新作品。当其他人对其成果产生购买意愿时,他们开始萌生把这个项目市场化的想法,从而发展成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变成自己准备一生奉献于其中的事业,由创新转为创业,在市场上展示自己作品的巨大魅力。也许他们对创业不是很感兴趣,而是将自己的作品卖给有兴趣的创业者,或者将其作为知识产权入股,让有能力做市场的人去发展。职业创客是创客的最高境界,是创客空间的核心和灵魂,是支撑创客空间的支柱,有职业创客在,众创空间才能够凝聚更多的创客,才能够带着大家一起奔向趣味的未来。
如果我们根据不同特质的创客们,关注不同阶段的创新,可以把创客分为研发型创客、工程型创客、创业型创客和金融型创客。研发型创客是更多地关心创新想法的人,他们注重创新知识的创造和分享,以知识创新为主要创新内容,研发型创客的核心能力在于其研究能力。工程型创客是一群关注工程化的人,他们更多地依赖数字技术(3D打印等)个性化创新传统工业产品,其核心优势在于其工程技术能力、产品化和产业化的能力。创业型创客则是一群以创业或投资为使命的人,他们关注创客空间里新型项目的商业化或创新产品的推广,其核心优势在于创业的冲动和强烈愿望,他们懂得创新商业模式。金融型创客主要是一些天使基金投资人和风险投资人,他们的核心价值在于了解融资方式和创客项目成果的市场价值。国内外很多创客空间,集聚了这四种类型的人,我们也可统称他们为创客,所集聚的空间,就是创客空间。似乎也只有集聚了研发型创客、工程型创客、创业型创客和金融型创客的众创空间,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创客空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