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陌生号码来电拦截(华为应用商店立功了)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电信服务情况显示,

对重点应用商店及分发平台进行检查。

其中,华为等手机厂商

的应用商店合格率遥遥领先。

.

此外,还对存在携号转网服务问题的企业,

对存在垃圾信息问题的企业,

进行约谈和责令整改,

并且通报批评和行政处罚。

.

2022年第三季度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共接到不良手机应用有效投诉3.65万件次。

其中,涉及信息安全问题的投诉1.83万件,占比50.1%;

涉及个人信息及权限问题的投诉1.46万件,占比40.0%;

涉及网络安全问题的投诉0.36万件,占比9.9%。

通过行业自律,

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应用商店、安全检测厂商

对其中存在问题的不良手机应用进行了下架处理。

华为陌生号码来电拦截(华为应用商店立功了)(1)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各类手机APP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但与此同时,一些手机APP广告存在“弹窗信息标识近于无形、

关闭按钮小如蝼蚁、页面伪装瞒天过海、

诱导点击暗度陈仓”等问题,令人不胜其扰。

.

手机APP接入广告本身并无不可,

关键在于相关操作要符合法律规定。

广告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

“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

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

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

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第八条也规定:

“不得以欺骗方式诱使用户点击广告内容。”

.

因此,对于手机APP运营商而言,要有用户意识。

把用户权益、使用体验和社会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里,

只有赢得口碑,才能赢得市场。

.

装个APP看视频,却要你对通话记录授权;

下个APP来导航,竟要获取你的通讯录信息……

一些APP动辄要求用户默认交出各种本不必要的隐私权限,

使得用户的手机像个毫不设防的“大房子”,

谁都能在这个“大房子”里砸个窗、拆个墙。

.

APP超范围收集用户个人信息问题十分突出。

特别是一些APP通过捆绑功能索取个人信息授权,

用户拒绝授权就无法使用APP基本功能服务,

变相强制用户授权,

过度索权从“偷偷摸摸”升级为“明目张胆”。

.

除了个人信息保护问题,

APP里杂乱的广告也让用户不堪其扰。

很多APP的广告页面‘关闭’按钮设置过小,

想跳过却总是误触进商品页,

还有些软件开屏摇一摇就会跳转到别的APP。

以前的广告页面“不敢点”,现在甚至“不敢动”了。

.

现实中,大量不法APP通过过度索权,

形成了个人信息黑产,

导致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

为电信网络诈骗、人肉搜索等互联网犯罪提供“温床”。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发布

《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

明确地图导航、即时通信、网络购物

等39类常见类型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

要求其运营者不得因用户不同意提供非必要个人信息,

而拒绝用户使用APP基本功能服务。

.

支付扫码、买菜订餐、购物消费、办公学习……

APP的触角已深入百姓衣食住行,

广泛应用在各类生产生活场景中,

成为满足人们日常社交、购物、娱乐等需求的重要平台。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

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APP数量已经超过200万款。

.

近两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成为了一种利用互联网实施的新型犯罪。

.

网络贷款、刷单返利、“杀猪盘”、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冒充熟人或领导、

冒充“公检法”、虚假投资理财、虚假购物、

注销“校园贷”、网络游戏虚假交易

等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屡见不鲜。

公安部推出的“国家反诈中心”应用程序,

给人民群众构筑一道防诈反诈的“防火墙”。

.

该应用程序不仅会及时发布典型案例,

普及防骗知识,提升群众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

还可以对收到的涉诈短信、

电话以及登录的涉诈网址,

尽可能地识别并发出预警提示,

群众可以通过它一键举报涉诈信息。

目前,“国家反诈中心”

应用程序的全国注册用户已超7000万,

已向用户发送预警千万余次。

请广大用户在华为应用商店

下载公安部的“国家反诈中心”应用程序。

华为陌生号码来电拦截(华为应用商店立功了)(2)

陪我的国一起逆袭,

厉 害 了,我 的 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