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执法成为保障安全的利剑(筑起安全执法防线)

记者走进宁德市看守所感受铁网中的刚与柔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4月15日讯

连续多日阴雨,宁德的天空终于放晴了。但位于金涵乡亭坪村的宁德市看守所,在外人看来,依旧显得冰冷且不近人情。

是的,在大多数人眼里,看守所森严的壁垒、高耸的电网,似乎无一不诠释着“不近人情”这个词汇。那么,真实的看守所到底是什么模样?3月31日,记者来到宁德市看守所,揭开这层不为人知的神秘面纱。

让执法成为保障安全的利剑(筑起安全执法防线)(1)

内勤民警做好网上换押、预超期工作

人防技防 共筑安全屏障

“吱--哐--”

随着两道沉闷的声音交替响起,监区的大门缓缓打开,待记者进入 后,再次紧闭。“这是我们进入监区的唯一出入口,总共两道门,由武警与看守所民警分别管理。全所民警进入监区必须经过多道关卡。”一进监区,副所长缪小安就介绍起看守所的“特色”——两道“无法同时开启”的铁门。“虽然看上去与寻常无异,但这两道铁门却隔着两个世界。”缪小安说。

迈出第二道铁门,往前走上几十米,便是在押监区。几名民警在并不宽阔的走廊里来来回回地巡查着,时不时透过墙上的小窗,观察监室内的情况。而不远处的监控室内,值班民警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显示屏。透过监室里的两枚“电子眼”,在押人员的一举一动都实时收入他们眼中。

“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电子眼’,在保障监所安全方面,它们起了不小的作用。”据缪小安介绍,近年来,为了破解警力资源不足但安全保障任务沉重的难题,该所不断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完善监控设备改造,将监内在押人员受虐报警系统、对讲系统、广播系统等统一整合。与此同时,对勤务模式进行调整优化,明确各岗位分工职责,实现了多系统合一与勤务人员的快速反应。“科学化的勤务模式结合信息化的监管手段,使民警在监控室就能掌握所有监室的情况,及时发现事故并快速处置。”随后,缪小安和记者分享了该系统在保障监所安全中的实例。

让执法成为保障安全的利剑(筑起安全执法防线)(2)

女子监区开展安全大检查

去年11月19日13时许,民警在监控视频中发现,因盗窃被捕的在押人员林某提趁大家午休时间,用头撞墙角,导致前额出血。发现情况后,监室值班人员立即按响报警铃,巡控民警将情况上报,管教民警第一时间赶往监室,并联系驻所医生为林某提检查。在医生处理好伤口后,民警将其带至谈话室长谈,得知林某提与妻子从老家到宁德销售核桃,由于生意惨淡,生活拮据,加上妻子生病需要就医,无计可施之下,才实施了盗窃。

头上的伤暂无大碍,可林某提的情绪却成了大问题。为避免林某提再次做出自残式的闹监行为,除了特批允许其与妻子书信往来,安抚其情绪外,在过渡监室,管教民警每天必到监室内查看林某提的情况,并随时通过监控观察其思想动态,直到林某提情绪逐渐平稳,心态愈加平和,才松了一口气。

“在流动性大的过渡监室,有很多这样的突发情况。正因为有这样一个上下联动的科学勤务模式和快速反应的监管手段,才确保了监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缪小安如是说。

风险评估 把脉寻出病根

步入女子监区,可以看到一间间被防护门隔离开来的监室。监室内的空间并不宽敞,但打扫得却十分干净,一应物品也都整洁有序地摆放在固定位置。在押人员三三两两地聚在一块,其中一名着黄衣的女子正与旁人有说有笑。若不是重重上锁的铁门,那场景就像相识多年的闺蜜间的一场聚会,更无法想象黄衣女子曾是被挂上“风险”标签的特殊对象。

黄衣女子名叫郑某云,因涉嫌诈骗罪被刑事拘留。入所后,管教民警张秋美带其至谈话室谈话,发现郑某云因家中12岁的孩子无人照顾,和对家人的愧疚感而心中烦闷,寝食难安。但在张秋美与其几次谈话中,郑某云却总声称自己一切正常,并对所内环境适应良好。谈话内容与观察结果的不符引起了张秋美的注意,果然,通过回放监控,张秋美发现郑某云入所后几乎不与他人交流,而其滚动箱底部的衣服早已被她撕成了布条。

让执法成为保障安全的利剑(筑起安全执法防线)(3)

定期对监外执行人员进行走访

不与他人交流还可视作内向不善谈,但将自己的衣服撕碎又是怎么回事?通过几次长谈,郑某云最终向张秋美吐露了实情——她在产后患上躁郁症,总是控制不住地撕扯东西。了解情况后,张秋美立即将情况汇报所领导,并建议将郑某云列入风险评估三级,为其建立个人档案。同时,分析罗列其每段时间的表现、心理情况、思想动态等,并安排心理咨询师介入谈话。经过系统的心理辅导,郑某云情绪、身体、心态等各方面逐渐趋于稳定。

“在我们这收押着形形色色的人员,有的曾是社会成功人士,也有一直在底层摸爬滚打的;有些人脾气暴躁,一言不合就动手,也有些人性格郁郁,甚至绝望想自杀;有些人入监后能自觉改造,但也有人抵触情绪较大,需要我们重点管理。这时候,一个完善的在押人员等级列管制度与应急预案就显得十分重要。”管教大队负责人许光明告诉记者,为了实现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将有限的警力运用到“刀刃”上,该所研究制定了《市看守所在押人员安全风险等级评估管理办法》,对在押人员进行等级列管。收押民警及驻所医生在收押时,根据被收押人的案件性质、健康状况、思想状态、违法前科、家族、本人病史等,初步评估确立在押人员的风险等级。管教、监控巡视民警根据日常管理情况明确风险等级,并制定红色、黄色、白色三级预警等级标准,制作发放不同等级的识别服,以方便巡控民警跟踪观察。“这就好比对在押人员进行把脉确诊,并根据‘病例’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只有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才能不断加强监所管理工作的安全系数。”

法律援助 不让权利打折

“我本来以为这些图板都是做个样子,犯人是没有权益可言的。没想到所里的警官们却愿意为我多方奔走,真的很感谢他们为我所作的努力。”在女子监室内,林某莲边指着墙上的图板边对记者说。

林某莲所说的图板,是宁德市看守所为保障在押人员合法权益而制作的宣传资料。上面罗列了在押人员一日生活制度、每周食谱以及他们所享有的权利义务、诉讼羁押期限等种种内容。

让执法成为保障安全的利剑(筑起安全执法防线)(4)

民警使用巡视棒按时进行巡视

2015年2月,原本过着优渥生活的林某莲,因组织的多场民间互助会“倒会”而一朝沦为阶下囚。身份上的巨大反差让林某莲无法接受,多次在监室内哭闹不休。“宁德那么多人都在做‘会’,做了那么多年,怎么就是犯法了呢?其他人也在标会,为什么就抓我?我的钱被‘会脚’卷跑了,怎么反而是我这个受害者锒铛入狱?”每当林某莲质问此类问题,管教民警多次劝说解答,却收效甚微。但这一切,却在一次律师会见后被彻底改变。

“出事后,我感到生活无望,每次质问那些问题,也只是想要发泄,并非真想得到回答。”林某莲告诉记者,让她没想到的是,面对她的“破罐子破摔”,民警却没有放弃,还主动建议其提交书面法律援助申请,并转呈办案单位。

经申请,法律援助律师到看守所律师会见室会见了林某莲,并为她讲解了标会的相关法律,告知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内容,鼓励其面对现实,争取公正判决。回到监室后,林某莲的情绪果然有所好转,积极清算账目,并配合办案。

“看守所是对在押人员实施教育改造的地方,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也要切实维护和保障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做到执法和维权并举。在看守所设立法律援助中心,为在押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无偿法律服务,不仅使法律援助工作向更广泛的困难群体拓展,也是依靠社会力量,加强监所教育改造法制化,促进监所安全、稳定的重要措施。”该所所长张军宁说。

(本报记者 龚丽雯/文 通讯员 韦廷信/图)

看守所里,在押人员的生活是这样的

巡诊治疗

让执法成为保障安全的利剑(筑起安全执法防线)(5)

身体不适时,看守所的医生会每日巡诊,确保在押人员患病时能得到及时发现和诊治。

视频会见

让执法成为保障安全的利剑(筑起安全执法防线)(6)

想念亲人时,看守所会安排在押人员与家属视频会见。

心理倾诉

让执法成为保障安全的利剑(筑起安全执法防线)(7)

心理困惑、抑郁,怎么办?没事,看守所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他们会及时对在押人员进行心理诊疗。

缓解情绪

让执法成为保障安全的利剑(筑起安全执法防线)(8)

在押人员情绪不稳,如何解决?看守所会同送押单位耐心细致地做好在押人员的工作,及时舒缓他们的情绪。

教育学习

让执法成为保障安全的利剑(筑起安全执法防线)(9)

不懂法律?没读过多少书?在看守所,管教民警会针对此情况,对在押人员进行集体教育,从思想上认识到自身所犯下的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