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变得越来越聪明的故事(做事不计后果的灵感大王)
他原本是观音菩萨莲花池中的一条鱼儿,奈何一念成魔,来到通天河中作恶,成了为祸一方的灵感大王。这个妖怪的出现,不仅给通天河一带的百姓带来了痛苦,同时也给唐僧师徒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最后还把观音菩萨也牵扯了进来。
他的一系列行为不但残忍而且鲁莽,只图一时之快,却不考虑最终的后果。也正是由于这样的行为方式,所以他的结局注定不会美好,毕竟这个世界永远都是公平的,无论付出什么都会得到回报,至于结果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当初的所作所为。
通天河
但是反观他在通天河期间的行径,只是充满了冷酷与贪婪,从来不曾让人感受到过半点温暖和善良。无论是对待陈家庄的百姓,还是去西天取经的唐僧,他的态度总是那么狂妄而又嚣张,完全把对方当成了任自己宰割的鱼肉。
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他的做法与《左传》中所记载的共叔段(郑庄公的弟弟,多行不义之语便出自他的身上),可谓是如出一辙。他依仗自己的实力,明目张胆的肆意妄为,最终恶贯满盈难逃命运的审判。
虽然人们总是认为,灵感大王最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但事实上那并不一定是真正的结果。因为他之前所犯下的种种罪孽,已经在无形中决定了自己的命运。
灵感大王只学会了法术,却不懂得仁慈“虽则恩多还有怨,纵然慈惠却伤人。只因要吃童男女,不是昭彰正直神。”
这是《西游记》原著中陈员外对灵感大王的直观描述,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是却把事情说得非常明白。尤其是“恩多还有怨”这一句,用来形容两者之间的关系更是非常贴切。
因为自从对方到达这里以后,固然年年保证他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但是却要这些人每年都献出一对童男童女作为祭祀,否则就要降下灾难。也正因如此,陈员外才说他“不是昭彰正直神”,而且这还只是一种比较委婉的说法,事实上在他们的心里,恐怕早就将其定义成妖怪了。
古代祭祀
毕竟他提出的这个要求实在是过于苛刻,倘若只是用一些猪马牛羊之类的牲畜来祭祀,这些人倒还可以接受。比如《礼记》、《周礼》等书中都有关于祭祀文化的记载,可以证明祭献牲畜属于正常现象。但是用童男童女来进行祭祀的现象,却明显属于反常行为,无论是站在文化角度,还是站在人性角度,都是一种不合理的要求。
对于每个人来说自己的子女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需要十月怀胎,含辛茹苦才能养大成人。可是灵感大王却偏偏让他们献出自己的儿女,此举无疑非常残忍,让人难以接受。
单从这一点也就可以看出,灵感大王虽然从观音菩萨那里学会了法术,但是却不懂得仁慈。只知道让这些百姓满足自己的要求,却不曾顾及到他们的感受,反而还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这些年来他仗着自己有些神通,在通天河一带作威作福,不知残害了几多生灵,让多少家庭家破人亡,给多少人的心里留下了无法抚平的创伤。他的肆意妄为,已经给自己造下了难以饶恕的罪孽,但只可惜那些百姓没有能力反抗,否则又怎会容他胡作非为这么多年。
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样的观念已然违反了人道主义。甚至可以说灵感大王的行为,比普通妖怪更加让人恐惧和憎恶。可是他却并不认为自己的做法有什么过分之处,反而将之当成了一种惯例,一直延续到了唐僧师徒到来的时候。
所以说这个妖怪不仅残忍,而且还十分狂妄。在他看来自己俨然就是这片区域的主宰,所有人都必须按照他的意愿来进行祭祀,然而却不知道这个世界始终是公平的。能够猖狂一时,并不意味着可以猖狂一世,不管自己想没想过这样做的后果,最终的审判都会来临。
如果不能及时悬崖勒马,就只会让自己犯下更加严重的错误,从而让审判来临的更快一些。
灵感大王抓走唐僧,就等于和观音菩萨站在了对立面据《西游记》原著中所述,唐僧师徒来到通天河的时候,恰好赶上了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动,而且这次负责祭祀的正是他们当天晚上借宿的人家。为了避免惨剧再次发生,孙悟空带着猪八戒变成了童男童女的模样,与妖怪进行了一次短暂的交锋。
然而对方被打败之后却并没有就此善罢甘休,反而在鳜鱼婆的鼓动之下打起了唐僧肉的主意,并且设计将其抓住。这一举动无疑让他错上加错,加速了惩罚的到来。
想当初菩萨领了如来佛祖的法旨,去落实西天取经的计划,然后才选中了唐僧作为取经人。那么也就是说对方所领导的取经团队,乃是观音菩萨的直属单位,而且她也曾亲口承诺过孙悟空,倘若有实在过不去的危险,自己也会亲自赶来救援。
由此可见观音菩萨对于取经计划的重视程度,已然将其当成了自己的首要大事来办。而灵感大王在这个时候抓唐僧,显然等于在和菩萨对着干,根本无异于直接挑衅对方。要是其他妖怪做出这样的行径还可以理解,但是问题的重点就在于,他原本就是对方手下的一条小鲤鱼,按理说应该非常清楚两者之间的差距。
不管是论身份亦或是论实力,他与观音菩萨完全不在一个层次,根本没有相提并论的可能。如此一来也就更加凸显了他的行事风格中,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缺陷,做事只顾一时痛快,完全不计后果。其实这个时候摆在面前的形势很明白,观音菩萨是他的主人,想要将其降服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所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抓唐僧这件事情是弊大于利,就算他能够将其吃掉,但是也没办法向观音菩萨交代,最终依然要面临清算。但是就灵感大王的表现而言,很明显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丝毫不曾察觉,自己已经惹上了一个最不该惹的人。
观音菩萨在尽全力扶持取经计划,可是从她那里跑出来的这条小鲤鱼,却在千方百计的搞破坏,而且直接威胁到了取经人的生命安全。如此戏剧性的一幕背后,其实暗藏着一颗无比狂妄的内心,灵感大王的行为,已然触碰到了观音的底线,因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唐僧绝对不容有失。
事情发展到这里,局势已经渐渐变得明朗,灵感大王在这些年里所做的恶行,再加上抓走唐僧的罪过,早已将自己置于了万劫不复之地。接下来等待他的,就是最终的审判。
灵感大王的命运走向唐僧被抓之后,孙悟空等人曾深入通天河通想要拿住妖怪,但最后却无功而返。于是也只能去南海找观音菩萨,向对方询问妖怪的来历。不过此时菩萨已然早有准备,带着一个提篮随他来到了通天河边,运转神通把对方擒了上来,并且将其带回南海。
对于这个结果历来争议颇多,很多人都觉得是菩萨徇私舞弊,而没有对其进行惩罚,没能给那些受害者一个交代。但是有些事情我们所看到的结果,未必就是最终的结局,那些真相往往都隐藏在表面之下。
在这件事情结束的时候,她虽然没有直接对灵感大王做出惩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方可以逍遥法外。因为在《西游记》中,观音菩萨身为佛教的代表性人物,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化身,断然不可能对此事进行包庇。
更何况这个妖怪此前早已是恶贯满盈,而且还胆敢对唐僧下手,这些事情都在很大程度上触碰到了自己的底线。所以如此一来,也就更没有放过他的理由了。
那么也就是说,即使菩萨能够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的份上饶其性命,但是在以后的岁月里,恐怕他再也没有机会离开南海半步。毕竟对方已经造成了太多罪孽,有了这一次的前车之鉴,无论如何菩萨也不可能再给他来到外界兴风作浪的机会。
这样的惩罚虽然看似无足轻重,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当初灵感大王之所以会离开南海来到通天河中,无非就是因为对外面的世界非常向往,渴望获得更多的自由空间。但是他在获得自由的同时,却给别人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甚至让许多人失去了人生中最珍贵的东西——子女。
那么既然他给别人带来了痛苦,自然也就需要接受相应的惩罚。而他付出的代价,就很有可能是自己最为向往的自由。但是不管如何对其进行惩罚,对于陈家庄的百姓而言,其实都已经没有了意义,更无法抚平他们心里的痛苦。
这些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脱离对方的压迫,重新回到以往那种平静的生活。只要痛苦和灾难不再延续,就已经非常值得庆幸。因为就算把灵感大王打入18层地狱,这些人的子女也不会死而复生,所以也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今后的生活当中。
而且《西游记》原著中也有介绍,经此一难之后,一直到唐僧师徒取经归来的时候,陈家庄一带始终风调雨顺,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足,或许这也是另外一种方式的弥补吧!
但是不管怎么说,灵感大王最终的命运走向,必然不会像人们所说的那样逍遥法外。因为他需要为自己所犯下的罪孽承担后果,观音菩萨也不可能对那些残忍的行径视而不见。
不过与此同时,这件事情也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触动,让人们知道了,一个做事不计后果的人,原来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这么大的伤害。所谓的能力,也并不是我们用来伤害他人的工具,如果不能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合理利用,那么最后的结果必然不会美好。
这不仅仅是命运的审判,更是一种亘古不变的规律。早在先秦时期的《孟子·离娄章句下》一文中就曾提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说这个世界上需要的是善良与和平,是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与平等对待,这才是人间正道。
结语《西游记》中灵感大王的故事,其实不仅仅是一个虚无缥缈的神话,更透露着一种对于人生的反思和教育意义。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可以和我们的生活完美结合在一起,让你我引以为戒。
因为有些事情我们最好不要亲身经历,那样只会给自己和他人徒增痛苦。最好的方式就是从这些故事中,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然后不断的自我反思,避免走上相同的道路。这就是古人为我们留下这些故事的意义,诚如《战国策》中所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为了这个世界能够变得更加美好,我们都应该学会以这样的方式,去不断警醒自己。
本文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