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芽奇兰茶和铁观音有什么区别(黄观音喝起来有点像奇兰)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之前有位福州茶友反映。
“我觉得,黄观音泡淡后的香气很像奇兰。”
闻言,暂时不做评价。
心底在想,其实大多数岩茶泡淡之后,尾水风韵都有些类似。
山场正、做青透的岩茶,历经八冲九冲沸水冲刷,仅剩少部分茶味支撑的尾水茶汤,别有一分清甜。
香气嘛,也不复一开场那么轰轰烈烈。
哪怕原先闻着再馥郁高扬的茶香,在彻底泡淡后,也会增一分低调悠扬。
所以,用泡淡后的尾水,得出黄观音和奇兰高度相似的结论。
这样的推理过程,有待验证。
《2》
岩茶小品种里,黄观音和奇兰的确有不少共性。
抛开别的不说,它们都算岩茶里比较“有量”(有一定产量)的品种。
不像雀舌那么低调。
提到岩茶名丛雀舌,很多茶客都没听说过,一度还误以为它是绿茶。
也不像正太阴、正太阳那样的稀有名丛,迄今为止,麻花只是从《武夷名丛录》里看过它们的资料,但实物在市面根本遇不到。
虽然,奇兰和黄观音在岩茶市场当中的占有率,不比水仙、肉桂。
和盛极一时的岩茶肉桂比,和成名已久,深受老茶客喜欢的水仙相比。
奇兰和黄观音,充其量只能算是岩茶市场当中的“第二梯队”。
产量不能与当家品种,相提并论。
但和许多冷门品种比,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至少我们每一回在挑岩茶十二金钗时,它们俩的身影都不曾缺席。
《3》
闻香辨茶时,黄观音和奇兰给人的初印象,都是相似的。
一个字,香!
两个字,很香!
三个字,超级香!
同为以香气出名的岩茶品种,在茶香个性上,黄观音与奇兰既像、也不像。
相似之处是,它们的花香都很高调。
用开玩笑的方式去形容,哪怕你捏着鼻子去喝茶,都能感受到鼻端蹿进来一阵阵花香。
黄观音的香气,江湖人称“透天香”。
作为人工培育的杂交新品种,代号105的黄观音,由铁观音与黄旦这两个茶树品种,杂交选育得来,继承了黄旦的透天香个性。
认真说起来,黄观音作为铁观音的杂交培育后代,自身亦有保留几分兰香,但整体还是以高扬而出的栀子花香为主。
奇兰的花香,兰香奇异高调,馥郁至极。
类似一个摆满兰花的温室花园,推门走进,浓郁花香丝毫不加稀释,直扑鼻端。
闻香辨茶时,黄观音与奇兰虽然都很香,花香表现力强。
但它们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黄观音的香,以“透”为主,很高调高扬。
有一年夏天去看焙茶,隔了起码有一条长街,当即就闻出了几分黄观音身上那股抓人的花香。
走进焙间,果然如此。
按焙茶师傅的介绍,那天全场都是焙105。
难怪隔了老远,都能闻到这么香的香气!
大家试着想象,大几百斤的黄观音一起焙下来,那香气穿透力,堪称无与伦比。
哪怕以“香不过肉桂”著称的岩茶肉桂,它的茶香传播力,也达不到这种满室透香的程度。
反观奇兰的花香,以“馥”为主,香气浓度很高。
揭开盖子刹那,即便没有特意闻香,也能感受到一大团以花香为首的茶香分子,盈然而出。
和老朋友们在一起喝茶调侃时,有人调侃过,奇兰的花香比较老派,类似某种花香极馥的外国香水,香气浓郁得半点也不含蓄。
难怪圈内有人调侃,称奇兰的花香,自带一股“洋”味!
《4》
喝茶对比时,黄观音和奇兰也拥有鲜明分别。
最直观的对比是, 黄观音自带“品种苦”。
哪怕是正岩黄观音,做青再透,焙火到位,也避免不了轻微苦底。
茶汤入口后,苦味即现。
但好在,这股子茶树品种自带的苦味,不会停留太长时间。
苦味来得快,去得也快。
等你回过神时,嘴巴里只留下阵阵花香,唇齿之间,香滑无比。
山场出身稍微好一些的黄观音,此时喉间已经能迅猛回甘。
啜苦回甘的反差对比,反而能增添饮茶乐趣。
这份品种苦,绝大多数茶客都能接受。
甚至有不少老茶客能认可105黄观音,而接受不了其它新品种的原因,正在于此。
认为带有品种苦的黄观音,茶味更独到,茶汤相对其余小品种会更饱满。
相比下,奇兰的茶味就清新柔和许多。
茶味入口,不会带来过分强烈的刺激,而是满溢花香。
啜一口,舌面上类似刚下了一场花瓣雨。
香滑细腻,柔和清新,特别爽口。
按麻花的个人想法,暂时抛开香气不提。
在对比汤感厚度上,黄观音更占优势。
茶味更劲、层次更多,滋味感更足。
奇兰的话,重点是清新柔和,自带其余岩茶品种少有的鲜醇感。
平日试茶时,选中一泡茶汤滋味表现过得去的黄观音,难度不算高。
但找到一款焙到中火左右,茶味能醇柔饱满的奇兰,概率较低。
最后,客观来评价总结:
黄观音的茶味,在众多小品种里,相对劲道。
而奇兰的滋味,清新柔和为主,香香柔柔,别有特色。
《5》
黄观音与奇兰,拥有不一样的身世背景。
奇兰这个品种,最早是从闽南茶区引进的。
原产地是漳州平和县。
而黄观音是岩茶圈内,目前发展势头最好、最出名的杂交选育品种。
但它的母本父本,也是出自闽南品种。
母本黄旦,父本铁观音这两种茶树经过杂交选育后,才从一众培育苗里,选出了编号为105的这株幼苗。
面向市面推广种植时,从母本父本里各自取了一半,得出这个名字。
岩茶圈内,有不少茶客觉得,这些原产地并非武夷山的新品种,不具备岩骨花香的茶味特色。
更有甚者,还有人觉得,黄观音与奇兰就是外山茶的代表,均价不过百元,身价远远比不过水仙、肉桂。
但这种看法,有失偏颇。
武夷岩茶的品种体系,包容性很大。
除了奇种与名丛外,许多品种早已经在武夷山扎根深远。
包括水仙茶树,它的原产地也不是武夷山,而是建阳。
直到清末才引种进入武夷山,大量推广种植后,发展成了今时今日的江湖地位。
所以,对比不同岩茶品种,建议保持平常心。
黄观音与奇兰,绝不是廉价岩茶的代表。
少部分保留在正岩地带的黄观音与奇兰,按物以稀为贵的市场发展方向,反而能比正岩肉桂、水仙吃香。
品种不同,不能代表品质高低。
真正能衡量岩茶品质的标准,永远都是山场、工艺、储存情况等具体指标。
戴着有色眼镜去轻视岩茶圈内的小品种,不可取!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