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养殖前景(湖北瓦氏黄颡鱼养殖技术)

湖北瓦氏黄颡鱼养殖技术

_李圣华

瓦氏黄颡鱼是一种淡水名优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近年来,由于瓦氏黄颡鱼的市场需求量日渐增大,而它在长江水系中的资源不断减退,因而开展瓦氏黄颡鱼的无公害人工养殖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及市场潜力。

一、瓦氏黄颡鱼的生物学简介

瓦氏黄颡鱼又称硬角黄腊丁、郎丝、江颡、肥坨黄颡鱼等,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的干支流以及与长江相通的湖泊水体中。瓦氏黄颡鱼体形较长,背部隆起,胸腹面平坦,后半部稍侧扁,尾柄较细长,尾鳍深叉形。有触须4对,均为青黑色,全身裸露无鳞。瓦氏黄颡鱼和黄颡鱼的区别在于瓦氏黄颡鱼成鱼个体大,此外体色上也有较大的区别。瓦氏黄颡鱼背部为淡灰色,腹部为淡黄色;黄颡鱼体侧面有三条横纵灰黑色的斑条块,背部为青灰色,腹部为深黄色。从个体上看,瓦氏黄颡鱼的个体大于黄颡鱼一倍以上。

瓦氏黄颡鱼属于底栖性鱼类,喜栖息于静水缓流中,营底栖生活,白天喜栖息于江河水体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体浅滩觅食,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瓦氏黄颡鱼为偏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喜欢在弱光条件下集群摄食和活动。主要摄食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水蚯蚓、螺狮、小虾、小鱼、鱼卵、苦菜叶、马来眼子菜叶、聚草叶、植物须根和腐屑,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能很好地利用人工配制的颗粒饲料。

瓦氏黄颡鱼生长速度比黄颡鱼要快,雄鱼一般比雌鱼大,生长速度也比雌鱼要快得多。瓦氏黄颡鱼常见个体重 300-750g,最大个体2500g。瓦氏黄颡鱼的怀卵量为1000-5000粒,受精卵呈圆形,淡黄色,粘性,沉于卵巢底部或粘附在巢壁的水草须根等物体上发育。

二、瓦氏黄颡鱼苗种培育

1.鱼苗培育

鱼苗培育是指孵化出膜后经过培育至 5cm 左右苗种的过程。这一阶段约需要20-30天。

①培育池。工厂化育苗通常采用小流水水泥池,培育池的面积为10-20m 2 ,深度为0.8m左右,水的深度控制为0.7m左右,长方形、圆形均可,要求水源条件好,水质清新,经过严格过滤不带入其它敌害。池底平坦,略向排水口一端倾斜,用瓷砖铺底或用水泥抹平。

②培育密度。刚孵化出膜的仔鱼可放养8000 -10000尾/m 3 ,待鱼苗长到1cm左右,鱼苗开始进行分池培育,1-3cm的鱼苗放养密度为 5000 -6000 尾/m 3 ;长到 3cm 后要进行分池,3-5cm左右的鱼苗,放养量为3000 -4000尾/m 3 。

③饲料投喂。瓦氏黄颡鱼仔鱼自脱膜后65小时左右,卵黄囊逐渐消失,体色慢慢变成黑褐色,并由原来聚集于池底边变成吸附于四周池壁边,仔鱼全长约 7mm左右,此时仔鱼已开始摄食投喂的饵料。饲料投喂要依据瓦氏黄颡鱼不同发育阶段,投喂不同的饵料。鱼苗的开口饵料以小型枝角类、轮虫为主。由于鱼苗个体小,所投的水蚤不能大,最好用40目的网布过滤;另外所投的量宁多勿少,以防鱼苗自残。12日龄后,可投喂摇蚊幼虫、水蚯蚓、寡毛类等底栖动物或者绞碎的鱼浆;15日龄后可投喂破碎的颗粒饲料,鱼苗均能顺利转食,生长良好。瓦氏黄颡鱼具有群食习性,在投喂时首先用少量饲料投入池中,待鱼苗集中在一起时,就要增加投喂量,边吃边喂。投喂量要根据鱼体的大小、摄食状况和水温确定,一般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投喂。

④日常管理。培育池的透明度控制在30cm左右,根据天气和鱼的生长情况,逐渐提高水位,防止池中浮游生物繁殖过多;每周换水排污一次,水温高于28℃时应加大注水量,水温高于35℃时,每天应注入一次新水。坚持早晚巡塘,常保水质清新,严防缺氧浮头。如发现鱼苗白天在水体中上层活动,多是缺氧征兆,发现鱼苗散开在池岸四周活动,是严重缺氧的征兆,要马上打开增氧机并冲水增氧。苗种培育期间,在正常气温下,摄食量骤减时,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疾病发生。病鱼池用过的工具须经消毒后才能使用,以免交叉感染及鱼病扩散。

2.鱼种培育

①鱼种培育池。瓦氏黄颡鱼

鱼种培育池的面积不宜过大,以1-3亩为宜,要求靠近水源且水源充足,清鲜无污染,池塘配置增氧机。在池塘搭设饵料台,材料采用竹席、草席、彩条布等物,每亩池塘饵料台的面积约6-8m 2 ,将饵料台用竹桩或木桩固定在离池底约10-20cm处。

在鱼苗下塘前10-15天,用生石灰75-125kg/亩或漂白粉5g/m 2 ,调浆后全池泼洒,包括池壁;一星期后清洗,注入过滤新水50cm深,施用无机肥和酵母液培养浮游生物,约7天左右后即可投放鱼苗。

在瓦氏黄颡鱼鱼苗培育中,套用家鱼发塘技术,只注重浮游动物的培养,忽视底栖动物的培养,然后又直接投喂人工饲料,由于池中底栖动物少,造成稚鱼阶段适口饵料严重缺乏,这是鱼苗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在生产上也有采取以青虾苗代替底栖动物的方法,即在发塘的同时,每亩设1m 2 的网箱一个,箱内放养同一天捕获的抱卵虾1kg,在网箱内投放水草,每2天投喂一次螺、鱼肉等饲料。待虾苗孵出后,取出网箱和白须虾,让虾苗入池,随即泼洒豆浆,供虾苗摄食,池塘泼洒豆浆15-17kg/亩,上午、下午各泼1次。

②鱼种放养。放养2cm左右的小规格苗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伤无病,游动敏捷,蹿跳有力。鱼苗在放养前要进行严格的药浴消毒。放养密度根据生产情况和池塘条件确定,一般将苗种养殖到越冬前后放养到成鱼池进行成鱼养殖的养殖密度较大,放养量为8000 -10000尾/亩,短期养殖到7-8月分池养殖商品鱼的放养量为4000 -6000尾/亩。待鱼种长到8cm时,即可进行分池,再放入成鱼池塘中养殖成鱼。

③饲料及投喂。在投放2cm的苗种时,池塘中浮游动物量可以基本上满足几天的需求量,鱼种在2-3cm时最好的饲料是轮虫、桡足类、枝角类、摇蚊幼虫、水蚯蚓等活性饲料。随着个体的增大,池塘中天然饵料减少,必须要投喂人工混合饲料才能满足苗种的摄食需求。

饵料配制方法有三种:其一,生产中较多的方法是将小杂鱼绞碎后掺拌部分鱼粉、蚕蛹粉、豆粉、麦麸、三等面粉等揉成团状饲料投喂,也可以将鱼绞碎成浆后用三等面粉粘合一下直接投喂;其二,将粉状原料混合均匀后加一定量的水揉成团状投喂;其三,人工配合成加工颗粒饲料,再经破碎成微型颗粒饲料投喂。后二种配合饵料的配制方法为:鱼粉23%、蚕蛹粉8%、肉骨粉8%、血粉8%、酵 母 粉 6%、无 机 盐 合 剂1.5%,粘合剂 15%。另外较多的养殖者采用杂鱼绞碎肉泥后直接投喂在池塘中。一般投喂量开始转化食性时为10%,以后逐渐下降到占体重的5%-6%,每天投喂2-4次;在3cm长以前每天投喂3-4次,在体长 5cm 前每天投喂 2-3次,其后每天投喂2次即可。瓦氏黄颡鱼鱼种配合饲料的营养标准是:粗蛋白质40%-43%、脂肪8%-10%、碳水化合物18%-23%、纤维素3%-5%。投喂饲料要做到“四定”,将饵料投喂在饵料台上。

④日常管理。瓦氏黄颡鱼鱼种培育阶段,是鱼病最易流行的时期,在此段时期中要注意观察,并采用各种预防措施。瓦氏黄颡鱼此时期最常见的病为出血性水肿病,除池塘用消毒剂消灭细菌外,还要在饵料中添加四环素投喂,每天一次,连续3-5天。

黄颡鱼养殖前景(湖北瓦氏黄颡鱼养殖技术)(1)

三、瓦氏黄颡鱼成鱼池塘养殖

池塘养殖瓦氏黄颡鱼是近两年才兴起的新型养殖方式,具有投资小,不受面积大小的限制,收益大,生产稳定等特点。

1.池塘条件

池塘主养瓦氏黄颡鱼,在鱼种放养前,要将池塘底部整平,并在排水口端底部挖出一个50m 2 左右,比其地方深20-30cm的坑涵,便于成鱼捕捞时集中成鱼之用。成鱼池一般以2-3亩为宜,水深要求达1.5-2m。要求水源良好,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无污染,注排水方便,池埂坚固,整齐,东西朝向,池中配备有增氧设备。在鱼种下池前,用生石灰75-125kg/亩全池泼洒消毒,杀灭池中的致病菌和敌害生物。

2.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与鱼池条件、环境因素、鱼种规格、养殖水平、水源等因素有关。5cm左右规格的鱼种,放养量为5000 -6000尾/亩;规格为 6-8cm 的鱼苗,放养量为4500 -5500尾/亩。待放养的瓦氏黄颡鱼长到7-8cm时,水质已开始变肥,此时投放鲢、鳙鱼200尾/亩左右,投放规格为6-10cm,控制池塘水质。

鱼种在投放时要进行严格的鱼体消毒,通常采用3%食盐溶液洗浴后再放入池塘。

3.饲料投喂

瓦氏黄颡鱼成鱼的饲料,有纯动物性饲料和人工配合饲料两类。纯动物性饲料包括小杂鱼、虾、水陆生蚯蚓等。一般将小鱼虾通过加工绞碎成鱼浆直接投喂,也可将小杂鱼虾通过加工绞碎成浆后加植物性粉状饲料混合后投喂。

人工配合饲料:瓦氏黄颡鱼商品鱼配合饲料营养需要标准为,粗蛋白质为 40%-42%、脂肪7% - 9%、碳 水 化 合 物 为 18% -21%、纤维素 5%-6%。瓦氏黄颡鱼商品鱼饲料的动物原料有鱼粉、蚕蛹、肉骨粉、羽毛粉、血粉、菌体蛋白粉、酵母等;植物性原料有黄豆饼、棉仔饼、玉米和小麦粉等。饲料经60目粉碎成粉料。其成鱼饲料配方为鱼粉36%、蚕蛹粉8%、羽毛粉 3.5%、肉骨粉 8%、血粉5%、饲料酵母5%、黄豆粉10%、玉米粉 3%、小麦粉 18%、粘合剂0.5%、维生素合剂 1%、无机盐添加剂2%。

日投喂量根据池塘瓦氏黄颡鱼总体重与水温的关系而定,当水温为10℃-15℃时,投喂量占体重的 1.5%-2%;当水温为 15℃-20℃时,投喂量占体重3%-4%;当水温为20℃-32℃时,投喂量占体重的5%-6%。

投喂方法为“四定”和“四看”。所谓“四定”,即投喂饲料时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每天投喂2-3次,饲料投放在食台上,日投喂量为池鱼体重的3%-5%。所谓“四看”,就是掌握了日投饲量后,还得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鱼的吃食与活动情况确定实际投饲量。

4.日常管理

池塘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投喂饲料管理、水质管理、鱼病防治等技术措施。

投喂饲料必须做到匀、足、好。水质管理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瓦氏黄颡鱼的生长。如溶氧充足,水质清新,则可为其生长提供良好的水环境。向成鱼池加注新水,可增加水中溶氧量,保持优良水质。

池塘日常管理工作必须精心细致,经常持久。管理范围主要包括投喂饲料管理、水质管理、日常管理及其鱼病防治等技术措施。

四、瓦氏黄颡鱼病害防治

在瓦氏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加强疾病防治工作,是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要特别提倡做好日常的养殖管理工作,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才能掌握防治鱼病的主动权。瓦氏黄颡鱼是无鳞鱼,对各种药物比有鳞鱼更为敏感,用药浓度一定要谨慎把握,使用量必须低于常规用量,且在用药后必须有专人监察鱼情,3小时后即向鱼池大量冲水,以防造成慢性药害。瓦氏黄颡鱼的常见疾病有:

1.肠炎病

症状: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肛门有黄色粘液流出,病鱼离群独游。剖开鱼腹,病情较轻者食道和前肠充血发炎,严重者前肠发炎呈浅红色,血浓充塞肠管。肠炎病主要危害鱼种及成鱼。

防治方法:

①池塘要彻底清塘消毒,鱼种下池前用2%-3%的食盐溶液洗浴消毒。

②不投喂霉变腐败的饲料,活性饵料要用2%-3%食盐溶液消毒;定期在配合饲料中添加1%食盐或添加0.1%的鲜大蒜汁投喂。

③全池泼洒漂白粉,使池水呈1g/m 3 的浓度;投喂磺胺胍药饵,每100kg鱼第一天用药10g,第二天减半。连续用6天为一个疗程;或在每100kg饲料中加土霉素40-100g投喂,连续5-7天。

④每50kg饵料中添加1kg鲜松针与150g食盐捣碎后拌饲料投喂,连续5-6天。

2.水霉病

症状:水霉菌寄生病鱼伤口,向内、外生长,蔓延扩散,似灰白色的棉毛。病鱼游泳失常、焦躁不安,直到肌肉腐烂、失去食欲、瘦弱而死。水霉病严重危害孵化中的鱼卵和体表的有创口的苗种和成鱼,此病在早春、冬季最易发生。

防治方法:

①用生石灰清塘、可减少此病的发生。

②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并掌握合理的放养密度。

③用食盐加小苏打合剂浸洗病鱼。

④对孵化中的鱼卵,可用8 -10g/m 3 的碘三氧溶液浸洗消毒8-10秒,连续2次。

3.斜管虫病和车轮虫病

症状:鱼体的鳃和皮肤被大量虫体寄生而致病,病鱼离群,头朝下、尾朝上倒栽于水面或侧卧于水下,呼吸困难,不久即死亡。

防治方法:

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可预防此病的发生。

②用1 -2g/m 3 的硫酸铜溶液浸洗鱼体。

③用0.4 -0.5g/m 3 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全池遍洒。

4.营养性疾病

症状:饲料中的营养素过多或过少、饲料成份变性或能量不足,均会引起瓦氏黄颡鱼的营养性疾病。常见的是脂肪肝病、维生素缺乏症等。病鱼肝脏肿大,颜色粉白或发黄,胆囊肿大,胆汁发黑,胰脏色淡。病鱼零星死亡,且最先死亡是长得最大的个体。防治方法:改进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质量,适当增加维生素和无机盐的用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