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证明人在什么时候思维最好(奇特的一生感知时间)
#好书奇遇季#
古罗马哲学家塞纳卡说:一切都不是我们的,而是别人的,只有时间是我们自己的财产。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他分配给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不偏不倚。
大多数时候,我们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早上起床,一边上厕所一边刷手机,不知不觉半小时过去了;到办公室后,同事间聊聊家长里短,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下班回家,坐到沙发上打算休息十分,打开电视,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睡觉前,打开手机跟朋友聊聊天刷刷抖音,不知不觉到了凌晨。
在我们丝毫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时,他已然悄悄溜走。一年过去,几年过去,我们却觉得去年的某一天就像是昨天一样。于是我们感叹时间飞快,有太多的事情来不及做。有多少人过着十年如一日,对时间无知无觉的日子。
然而,时间是确实存在的。就如金钱一样,我们把它花掉了但并不代表我们不曾拥有过。许多人有对家庭费用开支记账的习惯,但是大部分人却没有记录时间的意识。
俄罗斯著名作家格拉宁在《奇特的一生》中通过对柳比歇夫的研究,发现他之所以著作等身、博学多识,主要在于他坚持了56年坚持记录时间的时间统计法。
柳比歇夫的时间账簿里全部是运用“时间 事件 时长”的格式记录着日常的时间开支项目,语言苍白单调没有任何感情色彩。他每天记录,月度小结,年度总结,坚持了56年记录着时间的流水账。
柳比歇夫执着地记录他自己的时间去向,那么他把时间都花在哪里了呢?
据统计,柳比歇夫生前共发表70来部学术著作,12500页的论文和专著。涉及哲学、昆虫学、生物学、遗传学、动物学、进化论、科学史等多个领域。他还经常到各地考察,实地研究树虫害、玉米虫害等。利用休息时间搜集35箱13000只的地蚤标本,他搜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的都多。
了解了这些才发现原来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拥有这么多时间做这么多事情。那么毋庸置疑,柳比歇夫的成就和他的时间统计法必然存在的某些关联。
作者格拉宁在书中写道:我同他见过两次面,在他日记中都有记载,时间记得十分明确:1小时35分,1小时50分,然而当时他自然没有看表。我同他一起散步,不慌不忙,我陪着他;他借助于一种内在的注意力,感觉得到时间在表盘上移动——对他来说,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仿佛置身于这一急流中,觉得出来光阴在冷冰冰地流逝。
我想时间统计法带给柳比歇夫首要的好处也是最重要的好处就是精确感知时间的能力。只有感知到时间的存在和易逝才会珍惜时间、高效利用时间。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就是看到自己终将一事无成。如果我们总是虚抛浪掷,对时间的流逝毫无察觉。那最终的结果便是陷入麻木的自我陶醉中而不自知。
柳比歇夫说:我对时间统计法已经习惯了,没有它就没法工作了。也许我们距离精准地感知时间尚有差距,但是不妨试一试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来让自己认识到时间的存在,而不要总是后知后觉,悔恨不已。毕竟,这是人人都可试用且已被前人证实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