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未解悬案的韩剧 法律竟然包庇罪犯
提起韩国影视,不少人的第一印象就是:
敢。
敢想,敢拍,敢放。
靠着这份大胆,韩国影视作品不但佳作频出,还多次促成了现实中的变革。
今天鱼叔要说的,就是一部特别「敢」的新播韩剧。
这一次,他们直接拿法律开刀——
《至上之法》
로스쿨
本剧刚刚开播不久。
豆瓣上虽然评分人数不太多,但分数已经有8.5。
导演金锡允,拍出过9分的优秀韩剧《耀眼》,实力稳妥。
再看演员,也是熟脸。
女主柳慧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宝拉姐。
她在《请回答1988》里没能读自己热爱的法律专业。
到这里总算如愿,成了法学院的学生,姜率。
这是韩国最好的法学院。
从这里毕业的律师、检察官、法官等精英人士,不计其数。
理所当然的,这里也有着最严格的教学方式和考核制度。
在诸多老师之中,梁教授的严厉更是为全校闻名。
他有一套步步紧逼的「苏格拉底式提问法」。
被盯上的学生无不如临大敌。
像姜率这样的学渣,就差点被他逼问吐了。
梁教授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
培养出最严谨,最公正,最优秀的法律人才。
然而这一天,课堂上却发生了惊人的一幕:
突然闯入了两名警察,给梁教授戴上手铐,押走了。
原来,学校的另一名老师,徐教授不久前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神秘死亡。
而梁教授则是最大的犯罪嫌疑人。
很快,这个案件惊动了社会各界。
媒体闻风而来,把学校堵得水泄不通。
所有人都想挖出,整个事件的真相。
韩国的影视作品一直有一个被大家津津乐道的点——擅于用影像暗喻现实。
本剧也是一样。
随着调查的深入,竟然牵扯出案件背后一张巨大的关系网。
原来,徐教授在教课之前,是一名检察长;而梁教授,则是他手下的检察官。
几年之前,作为检察长的徐教授被起诉受贿,起诉他的检察官,正是梁教授。
尽管梁教授力证有罪,但最后徐教授还是被无罪释放。
当年的案子,引发了人们的重重疑虑。
徐是真的无罪,还是背后存在司法包庇?
因为这件事,梁从检察院辞职。
这里面,是不是因为对法院判决的失望?
徐的突然遇害,真的是梁因为当年的事报复杀人吗?
随着剧情的逐步深入,更多的细节被摆上了台面。
而这些问题,仿佛是对现有整个司法系统的一次正面对峙。
问题一:法律真的是公平公正的吗?
把一切串联到起来的,是一起强奸幼女的案子。
这也是梁教授和徐教授结仇的起因。
2008年,李万浩强奸了一个女孩,情节恶劣。
但尽管李万浩还是凭借着「喝醉酒」的说辞,获得了刑法上的「心神障碍」认定。
最终只被判了11年。
显然,这是在影射素媛案。
现实中的凶手去年出狱的时候,就曾引起社会上的轩然大波。
大家群情激奋,包围了他的车子。
甚至有人冲他扔鸡蛋。
这个细节也被原封不动地还原到了剧中。
素媛案最大的争议点在于,凶手只被判刑了12年。
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判决对他如此仁慈。
还出现了很多声讨法官的声音,认为是人为原因,对罪犯手下留情。
剧里借由案件主审法官之口,向大家剖析了原因:
按照法律规定,她必须给当时醉酒的犯人从轻处罚。
法官虽然也有着万般愤怒,但面对无情的法律,却什么也无法改变。
结案后,她无法摆脱心结,便辞去了法官职务。
这样的情节,让人不由得发出疑问:
「心神障碍」这样的减刑条件,到底是良法还是恶法?
如此成了罪犯保护伞的类似法律,在我国现实中也有很多例子。
比如,2019年一桩大连的案子大家应该还记得。
凶手杀害了10岁的女童后理直气壮,宣称:
「我不满14岁,不会被判刑。」
14岁的限制,原本是为了给心智尚不成熟,在没有主观恶意的情况下犯罪的孩子一个机会。
现在,却成了有心之人的通行证。
问题二:就算法律是公正的,司法人员有私心该怎么办?
李万浩强奸幼女的案子中,存在一个转机。
如果当时的检察官不接受「心神障碍」的判定,要求上诉。
那么法官就可以重新量刑,加重判决。
但当时担任检察长的徐教授却没有。
非但不上诉,还反驳了提出异议的梁,咬定了判定结果无误。
这是为何?
多年后,梁教授调查另一个陈年悬案的时候,终于发现了其中内幕。
这是一个肇事逃逸的案子,被撞的孩子已经死亡。
唯一的目击者,就是当时正在进行犯罪行为的李万浩。
如果他被证实没有醉酒,是清醒下犯的罪。
那么他就一定能为肇事逃逸作证,说出车牌号。
而这个肇事者,正是当年作为检察长的徐。
为了保全自己,他跟李万浩达成协议:
他为李万浩促成减刑的裁定,李万浩则保守他肇事的秘密。
是徐放弃了作为检察官的原则,无视受害者的痛苦,放任恶魔逍遥。
否则,就算有着关于减刑的规定,也不会让罪犯得逞。
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也是数不胜数。
几乎每年都可以看到不同地方给出的处理公告。
在这些败类被清除出司法系统之前,他们已经给被害者造成了多少痛苦?
问题三:懂法的人犯法,该如何防范?
事情还是要说回当年的受贿案。
徐作为检察长,接受了价值50多亿韩元的「礼物」。
经过两次上诉,三次判决之后,最高法院做出无罪判定。
终极原因,就是无法判定赠予行为和职务关联性。
说白了就是,没法证明给他钱的人得了他的好处。
从利害关系上看,当年送这份大礼给他的人,是一名国会议员。
但仅有这些,无法被证实此人与徐有什么利益往来。
就这样,因为证据不足,徐被宣布无罪释放。
徐到底是真的无辜,还是因为他对法律的条文、流程都太过熟悉。
从而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完成了一次无法被证实的完美犯罪?
这件事,无法被证实,也无法被证伪。
就像在法学院入学考试中,一名学生说的那样。
熟悉法律的人利用它去犯罪,会比不懂法的人违法更加危险。
因为,他们完全可以钻法律的漏洞,让自己逃脱制裁。
联系现实,这个案子有没有一些既视感?
现实中,案子已经做出判决。
剧中,徐教授死亡的案子真相如何,目前还没有给出交代。
而在破案的过程中,还引出了另一个经常被被人忽略的问题。
问题四:网络舆论对于司法公正的影响有多大?
警方逮捕梁教授,是因为他在犯罪现场留下了指纹和脚印等一系列物证。
但案件的犯罪事实,其实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就在一切还在调查中的时候,负责起诉梁教授的检察官就向媒体公开,宣称梁教授是凶手。
梁教授因此被媒体报道,被社会围攻。
舆论的枪炮,一时间全部落到了他的身上。
不要小看了这种「提前公布」。
就像梁教授,在后续的调查中,他的嫌疑逐渐减小。
但因为提前散播的消息,他承受了巨大的骂名。
在法律上,这叫做公开嫌疑事实罪。
本质是把「有可能性,但尚未判定」的事情,当作既定事实去散播。
这种散播带来的巨大的舆论压力。
舆论压力,又成了影响法官判案的隐形条件。
如果犯罪推断是真,也就罢了。
万一这份怀疑是假,又会在无形中促成多少冤假错案?
正因如此,「无罪推定」才显得尤为重要。
「在被证实有罪之前,所有人都是无罪的。」
这句话,听起来简单。
但现实中,想在人心的偏见中找出不偏不倚的那条路,却太难了。
除了这些之外,剧中还有很多法律细节的讨论。
仅仅一个逗号的差别,就会让罪名和适用条例完全不同。
同样的事件,因为牵扯利益的差别,也会实现从有罪到无罪的转变。
法律,就应该是这样一件严谨、公正、无私的存在。
而我们对于法律的态度,除了尊敬,还有一点:
永远不要停止质疑。
梁教授在课堂上,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
男友看到有人在猥亵女友,跟其发生争执,两人打架受伤。
最后判决是互相攻击,不算做正当防卫。
姜率觉得这不公平,但还是表示会努力理解法院判决。
梁教授则对她说:
与其努力,不如去质疑如何。
现实中也是如此。
正是因为受到质疑,韩国政府才在素媛案的影响下,多次进行法律修订。
从2009年开始,韩国宣布将儿童性侵犯罪的最高刑期从15年提高到30年,之后提升至50年。
2013年进一步升级到无期徒刑,同时不得假释。
2011年,韩国开始实施「化学阉割法」。
任何判决都不是恒定的真理。
人们之所以相信司法,是因为向往公义。
但,法律本身就是建立在思辨意识上的产物。
它同样也需要不断地被加强、修正和完善。
这个过程,不是仅仅依靠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
需要更多理性的发声,和长久的努力。
以及,不问得失,只问善恶的勇气。
尽管,这非常非常的艰难。
但只要不停下追问的脚步,那就一定会有希望。
在朱蒂提亚女神的面前,我们永远在路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