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颗下侧切牙导致龅牙(血管瘤唇腭裂颌骨畸形)
婴幼儿常见颜面部畸形主要包括血管瘤、唇腭裂(兔唇、面裂)、颌骨畸形(龅牙、地包天)等,当宝宝出现这些情况时,通常在4、5岁以后,容易在很多人面前会产生自卑感,甚至抑郁,对后天性格的形成非常不利。
造成这些颜面部疾病的因素很多,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胚胎时期孕妇的创伤、病毒感染以及内分泌的影响。
聪妈邀请了颌面外科杨学财主任来讲讲这些疾病的防治注意事项。
第
1
类
-唇腭裂-
唇腭裂包括:
● 颅面裂 cranio-facial cleft
● 常见唇裂、腭裂
● 面横裂、正中裂
● 面斜裂
唇腭裂多跟哪些因素关系比较大?
遗传: 多基因遗传性疾病
营养:VitA、 VitB2、叶酸、泛酸缺乏
感染和损伤:风疹、不全流产、药物堕胎
内分泌:生理精神损伤、肾上腺皮质激素升高引起畸形
药物:氨甲碟呤、苯妥英钠、抗组织胺药、反应停
物理:放射线、微波
烟酒:孕妇大量吸烟、酗酒
------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12周前的孕期保健
准妈妈该如何预防?
● 避免频繁接触放射线和微波
● 戒烟、禁酒
● 尽量避免病毒感染
● 优生宣教
● 补充营养
● 避免过度紧张和激动
● 避免过度劳累和外伤
唇腭裂的治疗
唇腭裂一般在婴幼儿时期通过外科手术修复,越早治疗对后期的语音恢复效果越好,唇裂治疗的最佳时间在3-6个月,腭裂的最佳治疗治疗时间为8-18个月。
第
2
类
-血管瘤-
血管瘤(hemangioma)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40%~60%发生于头颈部。该肿瘤虽然具有自行消退的特点,但少数肿瘤由于生长迅速或位于重要的器官,压迫周围组织,可引起严重的畸形和功能障碍,甚至威胁生命,必须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血管瘤的症状:
最初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迅即变为红斑并高出皮肤,似杨梅状,随婴儿第一生长发育期,约在4周后快速生长,形成面部畸形,影响功能,如闭眼、张口等。在第二生长发育期,4~5个月时,快速生长。
发病原因:
目前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病原因不明,有研究表明,妊娠期应用黄体酮或接受绒毛膜穿刺、妊娠期高血压及婴儿出生时低体重可能与血管瘤的形成有关。
血管瘤治疗:
目前,治疗血管瘤的方法主要有等待观察、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等,除少数情况(如眼睑和头皮巨大血管瘤)外,目前不主张将手术治疗作为血管瘤的首选治疗。冷冻治疗深度难以掌握,效果不确切,并有可能出现瘢痕或色素沉着或脱失,因此,现已很少用于面颈部血管瘤的治疗。放射性核素如90 锶贴敷治疗早期皮肤浅表血管瘤效果良好, 但有引起皮肤萎缩、挛缩、色素沉着、色素缺失或脱发等并发症。激素治疗敏感, 血管瘤增殖期:动态观察
在口腔、颜面等重要部位、危及生命或重要器官功能者,应积极治疗
血管瘤有较高的自然消退率。 一般认为,5 岁以内的自然消退率为 50%~60%,7 岁以内为 75%,9 岁以内达 90%。 血管瘤消退后,约 10%~20%的病例有残留皮肤改变,常见的是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或减退、毛细血管扩张,极少数病例可有皮肤松弛、瘢痕或萎缩、皮肤皱折或凹陷等。
第
3
类
-牙颌面畸形-
牙颌面畸形主要系指因颌骨发育异常引起的颌骨体积、形态以及上下颌骨之间及其与颅颌面其他骨骼之间的关系异常和随之伴发的牙合关系及口颌系统功能异常与颜面形态异常。
发病病因
颌骨发育畸形是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显现的一类病变,通常是由先天性的因素或后天性的原因.或者由二者联合影响所致。
先天性的因素中,可由基因遗传或胎儿发育期的母体内环境影响,如母体妊娠期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损伤或感染性疾病,均可影响牙颌系统的正常发育而导致畸形。
在后天因素中,从婴儿到少年的生长发育阶段,任何引起牙颌系统发育障碍的因素,如代谢障碍与内分泌功能失调、感染、损伤、营养不良、局部血供障碍以及不良习惯等均可导致牙颌面畸形的发生。
婴幼儿时期对牙颌面畸形的预防
● 尽量做到母乳喂养,只能人工喂养的孩子,家长尽量矫正孩子的的吃奶姿势,即侧卧喝奶,家长抱着孩子喂奶,应呈45度角。
● 家长要经常留意宝宝的口腔牙齿的变化,及时发现和纠正宝宝吐舌头、咬手指、咬嘴唇等不良习惯。
● 发现宝宝有打鼾、扁桃体炎等鼻咽科疾病一定要尽早就医,这些疾病最易导致宝宝地包天、牙齿不齐等症状。
牙颌面畸形的治疗:
由于牙颌面畸形患者的外科治疗.需按畸形情况和治疗要求,切开并移动牙—骨复合体,重建正常的牙颌面结构的三维空间关系和功能,并获得满意的颜面美容效果。因此对治疗方案、牙合关系的调整,骨切开的部位,骨块的移动方向、距离以及手术方案的选择,均应于术前有精确的考虑和设计,并对选定方案的预计治疗效果,作出术前预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