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电影的旺财(影界得意商场失意)
点击「蓝色微信名」关注我们
“四间变八间,八间之后上市,上市以后再集资,接着就是炒股票,然后再炒地皮,接着再分拆上市……”这是周星驰在《食神》中扮演的斯蒂芬周在落魄之后,关于经商的精彩对白。
今年51岁的周星驰,从影30多年,拍过50多部电影,出品的电影荣获过8个年度票房冠军,与周润发、成龙并称“双周一成”。
出道多年的周星驰,早已在商业领域大展拳脚,除了电影投资外,投资房地产,开公司并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
早在1996年成立了星辉海外有限公司(下称“星辉公司” )的周星驰,先后创作拍摄了《功夫》、《长江7号》等,票房均大卖。1999年,周星驰投资控股迟中南的星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为首家旗下专业的演出、唱片、音乐出品的子公司。
但颇为可惜的是,在电影市场名声大噪的周星驰,商业帝国虽然庞大,但旗下上市公司比高集团却经营得不尽如人意。
周星驰控股的比高集团,早在6年前就实现了创业板上市。时代君梳理了比高集团近年来的财务数据发现,自上市以来,比高集团已经持续亏损多年,股价迄今为止下跌了至少40%,相对应的市值也缩水4成。
大卖少赚 “周星驰”估值高达26亿元
周星驰的商标有了最新的定价,这一定价,由A股公司新文化给出。
1月3日,新文化及董事长杨震华斥资13.26亿元购入周星驰旗下的制作公司PDAL的51%股权。换言之,周星驰旗下PDAL公司估值达26亿元。
受周星驰概念热捧,消息公布后,周星驰控股的比高集团股价上涨9.2%,报0.178港元/股,成交约579万股,涉资100万港元。
相比2016年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而言,“周星驰”卖了13亿元几乎是“天价”。
去年贺岁档,周星驰凭借《美人鱼》荣膺全年票房冠军,然而,票房和影片名声大噪的背后,周星驰及旗下公司作为出品方,并未享受到这场票房资本带来的盛宴。
《美人鱼》上映前,作为制片方的星爷与发行方签订了对赌协议,周星驰的公司也只能获得对赌协议约定的收益。
在《美人鱼》多家出品方中,周星驰控股的星辉影业和比高集团名列其中,两家公司预计投资占到30%左右,以此推算,最终星爷公司获得的纯利润仅1亿元左右。
相比周星驰为《美人鱼》付出的努力与汗水,影片的保底发行方获得的收益则较为可观,但相对于出品方周星驰而言,虽然未能如愿分到票房相应的收入,却是赚足了人气,也为周星驰这三个字商标增值。
当前,新文化愿意斥重金去买周星驰电影20%的优先权,无疑是看中了周星驰导演作品巨大的商业利益。
此前,周星驰导演的作品《西游·降魔篇》进入10亿元票房行列,刷新其最高纪录。
而《西游降魔篇》,也因为保底发行问题,周星驰曾将华谊兄弟告上法庭。影片发行前,周星驰与华谊签订了票房保底协议,另通过邮件达成补充协议,若票房超过5亿元,华谊兄弟将给予票房分红。
最终该片票房超过12亿元,周星驰将华谊兄弟告上法庭,认为华谊兄弟不仅应根据《合作协议》取得收益分成,还应根据《补充协议二》取得票房分红,共计1.77亿元。华谊称二者并未就《补充协议二》达成一致,最终周星驰败诉。
除了比高集团和星辉公司,2013年,周星驰曾跟文化中国投资的乌镇西游影城项目签约,建设西游主题乐园,该项目规划用地1000亩,周星驰个人持股25%。
另外据公开资料显示,周星驰在香港投资房地产收益颇丰,他也因此一度被称为香港娱乐圈的“楼王之王”。
周星驰1990年买了第一栋豪宅获利之后,就积极寻找热门投资标的,十数年下来他大量购买香港豪宅,手上握有物业价值超过十几亿元,获利数亿元。
不善经营 上市公司市值跌去4成
一个周星驰旗下名不见经传的壳公司价值26亿元,然而讽刺的是,曾经主打周星驰电影的香港上市公司比高集团总市值仅6亿元,较2009年上市之初跌去了40%。
事实上,与电影台词一样,周星驰上市梦一直未间断。2005年,周星驰曾打算将旗下品记国际推入香港创业板上市,拟筹资金额为5000万港元,但未获通过。
2009年,周星驰借壳帝通国际曲线登陆香港创业板,其将持有24.21%帝通股份。
2010年5月,帝通国际发表公告称,周星驰出任执行董事,任期五年。同时,帝通国际更名为比高集团,并于同年5月27日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周星驰拥有其35.64%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原主营业务是电子通讯设备、电脑硬件设备的销售的帝通国际,自从周星驰进入公司后,比高的业务重点逐渐转移至电影制作、艺人发展、后期制作、特许权及衍生品等,被打上周星驰的标签。
不仅如此,因为明星股东,登陆港交所第二天,帝通国际股价便从0.226港元升至0.290港元,涨幅26.11%。
2010年5月,周星驰出任公司执行董事,任期5年,并将公司更名为比高集团。2011年3月29日,周星驰以平均每股0.15港元累计买入4.07亿股比高集团,涉资6105万港元,最新持股比例增至56.2%,成为比高绝对控股股东。
而后,周星驰姐姐周文姬也进入比高集团董事会,担任执行董事。
自2011年起,比高集团发行了《长江7号爱地球》动画电影,并先后在国内二三线城市投资了多家电影院。
2009年,比高集团砸近3000万元收购了内地四家影院,并与中华影业签订协议,计划成立合资公司,比高集团持股70%。
2011年4月,比高集团还相继收购了“越界影院投资公司”和“嘉裕影院管理公司”,周星驰拥有51%股份,成为当时拥有三家影院的越界国际影城董事长。不过当年,比高集团净利润依旧亏损5872万港元。
周星驰入主的前4年,比高集团一直在亏损的困境中徘徊。而周星驰作为导演的电影作品也经过较长时间打磨才能问世,在没有票房业绩支撑之时,比高集团几乎在亏损中度日。
周星驰入主后的第二年,比高集团全年总营业额2.7亿港元,较上年下降 50%。
除了2013年制作的电影《西游降魔篇》大卖,比高集团股价两个月上涨55%,并创下7400万港元营收以外,其余3年比高集团业绩频频亏损。
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上半财年中,比高集团总营业额4011万港元,同比减少9.27%,净亏损5319万港元,而2012-2013财年的盈利1296.5万港元,几乎由《西游降魔篇》贡献。
尝试多元发展
作为明星来说,周星驰把自己的角色诠释得淋漓尽致,而作为上市公司管理者而言,周星驰则并不能谓之成功。
周星驰的星辉公司,参与了周星驰多部电影的投资制作,名声较大,但外界传言办公环境极为简陋。星辉公司旗下签约过的艺人有张雨绮、黄圣依、徐娇、田启文、林子聪等,但大多数离开星辉,各奔前程。
把电影当成艺术去创作的周星驰,在让电影收获票房和口碑双丰收之时,打磨电影耗时较长。
在此背景下,比高集团欲借助“星爷”电影票房来促使股价大涨则较难。但不可忽视的是,《美人鱼》票房大卖时,去年2月15-18日,比高集团股价也累计涨15.69%。2013年《西游降魔篇》大卖,比高集团股价两个月上涨55%。
但3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出一部作品的周星驰,并不能借此票房帮助上市公司实现资本运作。
即便有《美人鱼》等票房冠军撑腰,比高集团依旧在亏损,但亏损收窄,与此同时,周星驰也在寻求影视制作投资以外的业务来改善上市公司业绩。
2015年全年,比高集团营收下降2.9%达7480万港元,净利润亏损同比收窄25.6%至4690万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影院业务已成为比高集团主要收入来源。2015年院线业务收益及毛利分别约为7340万港元及4200万港元。
比高集团在年报中表示,集团将继续专注于扩大入场人次,从而改善影院业务的财务表现。
除了院线,比高集团在电影版权开发及衍生品方面也开始尝试。“2015年9月,集团开始与国内一家公司合作开发长江7号短片供国内购物商场播放,为观众带来7D观赏体验。来自长江7号7D影片的特许权收入约为60万港元。”
另外,比高集团年中报显示,比高向中国影院及主题公园提供顾问服务,获得净收入360万港元。
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影院还是电影IP衍生品,周星驰都做了尝试,但收效甚微,并未改善比高集团的亏损状态。
2016年上半年,比高营收同比减少37.35%至2500.5万港元,毛利同比减少35.57%至1466.8万港元,净利润亏损为3700.4万港元,同比扩大26.90%。
比高官方通告则认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为影院业务,而受累于国内电影票房的下降,及缺乏卖座电影上映,因此造成业绩下滑。
编辑:肖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