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三教九流中九流指哪些(古人常说三教九流)
环境、经历、思想,塑造了独一无二的人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法、生存法则,有人要为天下谋福祉,有人要为自己谋天下,也有人只想平淡过一生。选择不同,于是职业不同。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行业分高低贵贱,人分三六九等。比如曾经元朝就把人分为十等,有上等人,就有下等人;有主流,就有末流。
当然,这类思想是有根源的。很早之前,“三教九流”之说横行于世,一提“三教”,总让人肃然起敬,而“九流”却招世人诽谤。
人们凭借着对文字的直观感受,下意识认为“九流”不值一提。事实是这样吗?你真的知道何谓:“三教九流”吗?
“三教”之说
宗教,是一个外来词汇。从古至今,国人少有宗教概念,多以宗族意识为主体。在家国同构的意识主流下,宗教很多时候被人们理解为佛教、道教,前者为外来者,后者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
很多外国学者不理解,为何中国这么一个古老的国家,宗教却如此分明,且从未有过宗教间的对抗。
这当然与我国封建集权统治有莫大关联,人们或许相信神神怪怪,但更愿意着眼于实际。
道教,是我国神神怪怪的发源地,起源于春秋战国的方仙道。道教的主旨是: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
不得不说,幸亏有“济世救人”这一正能量教义,否则恐怕道教很难活到今天。
佛教,作为外来宗教,于东汉初期进入中国。起初名声不显,愿意学佛的人并不多。要不是寺院能够给口饭吃,谁愿意出家?
到了三国时期,佛教又遭受曹魏、蜀、东吴等政权打压、禁止,当时统治者认为出家乃是“避世”,不利于生产力发展。好在随着政权更迭,佛教终究是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开枝散叶。
“儒教”不常说,我们常以“儒家”称之。作为我国具有长期代表性的官方历史学说,儒家思想不仅深入中国国民的意识深处,在国外同样蓬勃发展。
不过要注意一点,一般认为“儒教”的产生是要先于儒家的。《甲骨文字典》中的“儒”,如人沐浴之形,因为上古时期人们举行祭礼之前施礼者要斋戒沐浴。
所以,近代学者胡适曾说,“儒”乃是最早的教士,是神职人员。儒学的产生,可以理解为儒教教学方法的推广。
后来,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给儒教的发展加了推进器,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南北朝时期,“儒教”被称作圣教。
至此,“三教”之说彻底形成。
“九流”之言
“九流”,起初并不与“三教”分离,特指三教之中的三等人,后来又指较有名气的九个流派。
《汉书》记载:“ 刘向司籍,九流以别。”,这里的九流是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九个流派一开始并没有学问高下之说,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每家学问都有一席之地。只不过随着社会形势变化,各家学问受众比例逐渐发生变化。
随着信奉某一家的群体越来越多,九个流派也有了高下之别。
“流,水动也”,江山社稷如水,山河变幻,水却总是遵循自然规律流动。所以人们常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就是这个道理。
奈何人们总想着分个高下,于是乎,九流又有了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的说法。此时“九流”已深入民间,为百姓们所熟识,并被百姓赋予了崭新的含义。
具体来说,“上九流”指: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中九流”指:举子、医生、相命、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 尼。
“下九流”则指:师爷、衙差、秤手、媒婆、走卒、巫婆、盗、窃、娼。到此不算完,人们为了给“三教九流”配个对,又总结了“五行八作”。
分别是指:车行、船行、店铺行、脚行、衙役行、金匠、银匠、铜匠、铁匠、锡匠、木匠、瓦匠、石匠,几乎涵盖了社会中的所有职业。
结语
“三教九流”在今天又指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没有贬低的含义,亦无抬高的说法。社会需要各种职业,职业无高低,做人需要踏踏实实。
苏联高尔基曾说:“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不管做什么行业,只要行得正、走得直,一步一个脚印,就可以问心无愧地挺起胸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