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习俗到底有哪些禁忌(民俗丧礼文化中)

生命只有一次,而死亡这个公平的家伙,给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机会,不会因为他富贵就多给一次,也不会因为某人贫穷就不给他机会。死亡对于人生来说,是人生最大的事情,因而丧礼文化也就出现了。出丧是丧礼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幡儿、牌儿、棍儿、盆儿、罐儿,谓之“出丧五大件”,是民间流传下来的风俗。

丧葬习俗到底有哪些禁忌(民俗丧礼文化中)(1)

至于这“出丧五大件”有什么作用,我也只能瞎掰,为什么说瞎掰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能写的都是没有去调查过的,去调查的没有回来一个,你说气不气人?谁到那边调查过回来的,找个时间私聊。好了,言归正传。

幡儿,旧俗出殡时举的窄长像幡的东西,我国有的地方的”幡儿“是用白纸剪拼成圆柱形的幡,有的是用布撕成条幅,有的在木头或棍子上挂一块布。布的左边写死者生日,右边写死者去世的日期,中间写死者的姓名。

丧葬习俗到底有哪些禁忌(民俗丧礼文化中)(2)

它是古代招魂的旗帜,也叫引魂幡。因为民间流传,人死后,他的灵魂会在他熟悉的地方游荡。用幡来引导死人的灵魂,使得灵魂随肉体一起引到坟墓中去。

出殡时由长子打幡儿,父死以左手打着;母死以右手打着。如果长子殁于父、母之先,次子无权打幡儿,却由​重孙代替。人死后,灵前没有个打幡的,说明此人没有后代。

牌儿,全称应为“灵牌”,是灵柩入土之前供奉的临时纸制灵牌,它不同于祠堂里常年供奉的木质“主牌”。“妣”代表母亲牌位格式,“考”代表父亲 牌位格式,如果牌位前写“先”,说明家中还有比逝者更高辈份​的人,他们还健在。

丧葬习俗到底有哪些禁忌(民俗丧礼文化中)(3)

传闻,牌儿是死人的身份证明或者路条,否则就是个黑户。没有固定的地方,只能到处游荡。

按规矩,都用一块黑纱蒙起来。出丧时,由次子捧着。

棍儿,实际上是“棒儿”,即俗语说的“哭丧棒”。古代丧礼时父死用竹杖,母死用铜杖,上圆下方,其长度和胸平齐。后来,逐渐被简化,哭丧棒就由裹上白色纸条的棍子代替,仅是个象征性的东西。

传闻,哭丧棍是给亡灵开路的棍子。“哭丧棍”让亡灵在阴间的道路上驱赶恶鬼用的,好让亡灵顺利通过而 不受欺负。

丧葬习俗到底有哪些禁忌(民俗丧礼文化中)(4)

也有人认为孝子持哭丧棒送葬的意思是,因为孝子悲痛过度,身体支持不住,而依靠棒来支撑。

盆儿,名“吉祥盆”、“阴阳盆”,民间俗称“丧盆子”。“摔盆”就是在出殡时,死者的长子把灵堂前祭奠烧纸用的瓦盆摔碎。这也叫“摔老盆”。摔盆儿也是有讲究的 ,父死左手摔,母死右手摔。要一次摔碎,越碎越好,相传,因为这个盆是死者的锅,摔得粉碎才好带到阴间去。

“摔盆”的应该是死者的大儿子或大儿孙,即遗产的第一顺序继承人,长子不在了则次子摔,以此类推。如果没有摔碎,就不能摔第二次了,只能让抬棺的杠夫踩碎。

丧葬习俗到底有哪些禁忌(民俗丧礼文化中)(5)

”瓦盆一摔犹如一声号令,扛夫们迅速抬棺起灵,送往墓地,不“摔盆”是不能起灵出殡的。

罐儿,即“焰食”罐子,正名“宝瓶”。是个小瓦罐,上下略窄,中间稍粗。到后来直接用饭碗代替。出丧前夜,由死者的儿子、儿妇、女儿以及外姓亲友用一双新筷子或者秸秆​轮流把祭食放到罐里,以红绸扎好。送丧时,由大儿媳妇抱着,谓之“抱罐儿”。如长子不在,又无长子之妻的,就由重孙抱着,或由承重孙媳妇抱罐儿。民间传闻,罐里的饭食可以让亡灵带到阴间去,让他不饿肚子。其实这只是人们的美好想法罢了。

民间流传的丧礼繁琐,也缺乏科学依据,也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丧礼文化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